中国面板业蓄势突围

2009-04-09 10:01陈淑娟
计算机世界 2009年7期
关键词:代线奇美液晶面板

陈淑娟

中国面板企业是否能抓住此次行业不景气的机会,扩大投资,并在下一轮行业景气时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

目前,传闻日本最大的液晶电视制造商夏普计划以1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一条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给上广电。传闻如果成真,这将是夏普在日本以外的第一个面板生产厂,也是中国面板企业迄今为止购进的最高世代生产线。

几天后,上广电即对媒体表示,该传闻并不属实,公司有意建设第八代生产线,不排除与国际知名公司进行合作。

这个澄清,难免让一些希望借合作获得面板业核心技术的人士失望,却也反映出中国面板企业仍陷发展困境的尴尬。

千呼万唤的中国6代线

拥有6代线甚至更高世代的生产线,是国内面板企业长期以来的夙愿。

目前,内地面板厂最先进的生产线就是5代线,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三家各有一条。这些企业从未停止过投资兴建次世代生产线的尝试。

2006年底,京东方、上广电与龙腾光电提出了三方整合、共建6代线的方案。一年后,京东方发布公告称,由于存在“技术性障碍”,三方“达成的总体方案无法实施,到目前为止,三方整合尚无实质性进展”。最终,轰动一时的国内三大龙头面板生产商整合的方案以失败告终。

2008年中,上广电推迟了原定于9月28日举行的6代线开工仪式,同一时间,传出了上广电与夏普就共建7.5代线积极接触的消息。中国的6代线,仍无影踪。

焦点集中在了京东方身上。2008年10月,京东方与合肥建投、合肥鑫城合资成立了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预计投资175亿元人民币建设一条第六代TFT-LCD生产线。根据京东方的公告,该生产线最迟将于2009年3月31日开工,2010年第四季度末投产,主要生产37英寸及以下的TFT-LCD显示屏和模组。除了6代线,2008年底还传出了京东方拟建8代线的消息。

不过据了解,建一条第八代TFT-LCD生产线需要近300亿元的投资,而京东方的资金状况并不乐观。受累于全球金融危机,液晶面板业从2008年6月开始进入供过于求的周期,引发了全球性的行业亏损。京东方也未能幸免,其2008年业绩预亏公告显示,亏损额在7亿~10亿元。同时,2008年京东方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募集的22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也投入了位于四川成都的第4.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

京东方是否能够募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几个项目同时进行?京东方预计于3月开工的6代线,是否能够如期开工?巨额亏损之下,国内面板企业为何还要继续加大投资?

为下一轮景气蓄势

美国DisplaySearch公司公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大尺寸TFT液晶面板(10英寸以上的面板)的供货量为9350万台,比上年同期减少17%,比上季度减少19%; 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减少48%,比上季度减少33%。

行业性的不景气,被内地面板企业视为投资布局的好机会。液晶面板业一般都选择在行业低谷期投资建设新的生产线,1年~2年建设完成后,正好能够赶上行业需求景气时期。

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与行业下行的双重挤压下,必然产生全球性的产业竞争格局大调整。国内企业应该抓住这个转折点,抓紧对面板生产线的建设布局,以便在新一轮上行周期到来之前,实现战略位势的根本转变。

而中国政府对于液晶面板产业的极大重视和推动,也被看做是面板企业投资建厂的有力后盾。

此前,内地面板企业投资建厂所需的巨额资金主要就来自于政府、银行贷款和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三部分,其中又以政府投资为最主要。以京东方合肥6代线的建设为例,项目所需的175亿元资金中,合肥市政府投入60亿元,其他投资者投入30亿元,政府将协调剩余85亿元的银团贷款。近日还有消息称,中国政府有意投资1000亿元在内地建造下一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最后,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也让液晶面板厂商不惜投入巨资建设生产线。数据显示,全球75%的手机和电视都在我国内地生产。而以2007年19英寸宽屏为基准计算,我国每年的液晶面板需求量为2.5亿片,而我国每年只能生产2300万片,自给率不足10%,电视用面板更是全部需要进口。进口液晶屏供应不稳定,使得国内液晶电视厂商根本谈不上竞争力。

或与台企谋合作

在面板生产业,除了自谋发展,是否能与台湾面板厂商谋求进一步的合作,也是近期的热点话题。

中国台湾省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在当下行业不景气时期里,台湾企业的业绩也大受影响。2008年第三季度,奇美电子的营业亏损达新台币34.7亿元,中华映管亏损 60.76亿元新台币,瀚宇彩晶则亏损32.1亿元新台币,第四季度,友达、华映分别亏损新台币266亿元和119亿元。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台湾面板商就纷纷采取了减产、放假、裁员或延后设厂等方式,以求损失降到最低。

专家指出,除了减缓扩产外,台湾面板厂与内地整机厂商展开合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台湾面板厂一般聚焦于面板生产环节,这与内地整机厂商缺乏上游面板供应恰恰形成了互补关系。

此前,台湾面板企业已经通过多种形式进入到内地市场,如中华映管通过控股厦华涉足整机生产,奇美电子在内地推出自有品牌的液晶电视等。奇美电子还从“家电下乡”中获益匪浅。据了解,“家电下乡”第二轮招标中,100%的26英寸液晶电视机和60%的22英寸液晶电视机都是采用奇美电子液晶屏。因此,加大开拓内地市场,是台湾面板商消化产能的有效方法。

1月16日,在福州举行的“海峡两岸平板显示产业战略合作论坛”上,内地9家彩电企业与台湾液晶面板生产企业达成了购买21.9亿美元的电视用液晶面板协议。台湾面板企业认为,这为两岸面板业的长远合作建立了开端。未来,两岸企业或许可以在资本和技术方面达成更深层次的合作,这将是个令人期待的结局。

猜你喜欢
代线奇美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搬运机械臂结构及控制系统设计
郭诗奇美术作品展示
望山——奇美乌蒙山
分布式存储系统在液晶面板制造数据仓库中的设计
2016年前中国大陆10条AMOLED生产线将量产
液晶面板行业的市场现状分析
为何要发展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智猪”京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