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材料 别样的效果

2009-04-10 09:19崔益林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论题论点考场

崔益林

在平时的作文考试和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作文现象:有许多考生,常常为写作材料的贫乏而大伤脑筋,甚至有的出现不得完卷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与考生平时不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排除考生们不会使用材料,不能使有限的材料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即不会“一材多用”。因此,要使自己的作文在考试时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了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之外,学一点“一材多用”的本领,不失为考场作文的应急手段之一。

那么又如何做到“一材多用”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拉一拉,靠一靠,变一变

在多次的作文考试中,我们发现,如果考生平时积累的材料就不多,再加上到了考场上粗略地一看也不一定用得上,所以有的学生焦急得不得了。其实有些看起来与题目关联不大的生活素材,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就可以转化成考场作文的材料,为我所用。

例如“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成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这样一个素材,面对不同的题目,只要拉一拉、靠一靠就可以有不同的用法。“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挫折和失败”“奉献和索取”等等论题,不仅都可以用这样一个素材,而且适当变换一下还可以用在更多的论题上。

你看,一个例子,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甚至恰当地处理一下,尽可能地把材料往议论的话题上拉一拉,靠一靠,就可以成为证明各种论题的有用材料,这不正是“一材多用”极好的范例吗?

需要注意的是,一则材料希望运用到什么话题中,要根据话题迅速找出材料与文题的内在联系,生发材料与话题的契合点,在行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话题靠拢。结论要紧扣话题,落到话题或论点(分论点)上。

二、巧变换,巧选取,巧扩充

仔细想一想,我们会发现,每一个材料,它所涉及到的论题可以是方方面面,可以同时证明各种不同的论点。我们在指导学生引用的时候,就必须针对不同的论点有意识有目的地选取材料中有用部分,适当地加以渲染、扩充,其他部分就可忽略不计。这样同样可以达到一材多用的目的。

例如:有这样一个材料:伟大导师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在数十年的时间内写完了经济学的扛鼎之作——《资本论》。每天清晨马克思都早早地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馆门前等候开门。在近十年时间里几乎读遍了图书馆所有的经济学参考书。伦敦冬天阴冷,马克思一边读书,一边抖动身子来抵御寒冷,久而久之,水门汀下磨出了“马克思脚印”。为了节省时间,他有时连午饭都不吃。长期的坚持,终于才完成了这部鸿篇巨著。

这个材料,大家都知道。透过这个材料,你觉得它能证明什么道理呢?我想从不同角度看至少有以下几个论点是可以证明的:拼搏、奋斗是成功的原因;坚持不懈是胜利的保证;珍惜时间是事业上前进的关键;不断积累是辉煌大厦的基石。

因此如果我们想用这个材料证明上述某一个论点时,就可以在材料中有关这方面的叙述上多下些功夫,多扩张一点。譬如文章要论述时间的重要,那么就可以在马克思一早就等图书馆开门,有时连午饭都不吃这方面多叙述一点;譬如要证明不断积累对事业上的作用时,我们就可以在马克思近十年时间里几乎读遍了图书馆所有的经济学参考书,做了大量的卡片这一点上多叙述一点,等等。其他就可忽略不计。这样考生就可以在了解熟悉一个例子的基础上用来论述很多论点,都可以用得比较确切。

“材不在多,会用则灵”。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不仅能使枯燥的材料变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同时也可以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三、深挖掘,变角度,稍调整

“薛谭学讴”的故事应该是大家所耳熟能详的事例,针对这样的材料,我们在指导写作时,不妨提炼出这样的观点:“身教胜于言教”的话题作文——秦青通过自己唱歌这一“身教”的手段而折服了他的弟子。这样的立意绝对是没有错。但是如果你就只认为,这只能用于写教学方法方面的作文,那就呆板了。其实换一个角度,从“技艺无止境”的角度,写学无止境类的话题作文,也未尝不可。薛谭不正是认识到了师傅的唱歌技艺无止境,才“终身不敢言归”的吗?你还可以再变换一个角度,从薛谭在秦青唱歌前后不同的学习态度的角度入手,去写学习时态度要虚心方面的话题作文。也就是说,针对“薛谭学讴”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一材四用”。一旦有了这样的材料积累意识,又何愁我们的作文不能写好呢?又何愁到了写作时面对写作素材而捉襟见肘呢?

当然,在实施作文“一材多用”时,我们必须明确这样的宗旨:不是有了几个材料就不再需要积累了,也不是把所积累的几个有限的材料照抄照搬,而是从所积累的材料中筛选出最好的能够揭示议论话题的材料,然后灵活地巧妙地使用。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首先要善于积累材料,尤其要善于积累新材料,并且能够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全方位的挖掘和剖析。让我们永远记住:只有勤积累、勤思考,材料的运用方可游刃有余;只有勤积累、勤思考,才能写出更好的考场作文。

猜你喜欢
论题论点考场
一道IMO数论题的探究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论题的价值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