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

2009-04-12 07:10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张竹林
成才 2009年2期
关键词:课题种子课文

■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 张竹林

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

■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 张竹林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这些都说明质疑问难在学习中极其重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质疑问难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在学生敢问的基础上,质疑问难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才能逐步提高。如果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少数学生会提不出问题,大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是多、杂、浅。这样就会浪费课堂有限的时间,降低学习效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巧授方法使学生会问

1.围绕课题提问

大多数文章的课题常常是文章的文眼,从课题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直奔学习的重点。

如鄂教版第九册课文《索溪峪的“野”》: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

生:索溪峪在什么地方?

生:《索溪峪的“野”》这个“野”指的是什么?为什么“野”字上要加引号?

生: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个课题一看就会让读者产生疑问,那么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学生提问的过程也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猜想的过程。再如鄂教版第九册《太阳路》: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太阳路是怎样的路?

生:太阳路怎样走?

教师提出“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自然会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于是提出了这两个问题。这两问正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接着教师可以顺势抓住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课文研读和学习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本课的课文理解任务就基本完成了。

2.从课文整体提问

每学习一篇课文,可以告诉学生给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

A、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B、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C、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这个问题适合小学高段提出)

这三个问题构成了学习全文的骨架,抓住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学习,也就抓住了学习的要点。绝大多数课文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提问,并依据提问组织深入的学习。

3.针对重点词句提问

如鄂教版第九册课文《迟到》: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生:主要讲了“我”迟到遭到父亲的怒打和父亲到学校给我送夹袄、送钱两件事。

师:从课文中找到最能概括写这两件事的句子。

生:“我挨打了!”和“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块钱给我。”这两段话最能概括这两件事。

师:大家能根据这两个句子提出问题吗?

生:“我挨打了!”为什么用感叹号?“我”是因为什么事情挨打的?

生:父亲是怎样打“我”的?

生:父亲为什么这样打“我”?

生:父亲那样生气地打“我”,为什么又到学校给“我”送夹袄和钱?

师:同学们都很会提问。大家讨论讨论:父亲为什么打“我”却又给我送衣送钱呢?你从这“打”和“送”中体会到什么?

前两个提问,学生从课文中能很快找到答案。引导学生围绕后两问去读书、思考、讨论,可使学生深入理解父亲对“我”的爱,这“打”和“送”看似矛盾的举动,却反映出父亲对我爱的不同表现方式。抓住重点词句提问,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给学生提问的具体方法,然后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不断运用,就会逐步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当然引导学生提问的途径还有很多,需要教师结合课文特点教给学生不同的提问方法。

二、妙用评价使学生善问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学生掌握了质疑问难的方法,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运用。在运用中,教师要巧妙发挥评价的功能,让评价既能起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又能起到帮助学生不断巩固质疑问难方法的作用,使他们养成会问、爱问的习惯。

1.保护性评价

学生在开始质疑问难时,所提的问题常常呈现浅、多、杂的特点。解决这些问题,往往会占用一些教学时间。此时教师要从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出发,肯定学生的提问,并耐心地解答。

如教学鄂教版第八册《熟能生巧》,学习课文时学生提问:“百发百中”是什么意思?

师:不懂就问是学习的好习惯,你敢于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这样就会争取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仔细读第一、二自然段,你一定知道“百发百中”的意思。

学生默读了这两自然段后就很快说出了“百发百中”的意思。很显然,这个提问很简单,只需要把书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就能解决。像这样提问的学生不是少数,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很简单的问题就批评学生没有认真读书,或对学生的提问置之不理,否则会导致学生怕提问。此时教师应该积极肯定学生提问,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导向性评价

教学鄂教版第九册《太阳路》品读课文中,学生提问:

生:作者种下种子后天天往园子里跑,当发现种子发芽时,本该用“终于”这个词,而作者为什么用了“居然”一词?

师: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一个词语引发了你的思考,抓住重点词语提问是一种好的提问方法,这样的问题有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本该用“终于”这个词,而作者为什么用了“居然”一词?

(学生默读课文后,教师点拨。)

师:“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子里跑。”从“天天”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大家急切地希望看到种子早点发芽、长大。

师:当作者在急切的等待中去看园子时,却没有看到种子发芽,心情是怎样的?

生:没看到种子发芽心里感到很失望。

师:大家继续思考,有一天,突然发现种子发芽了,作者心里什么感受?

(很多学生恍然大悟。)

生:种子发芽了,带给大家意外的惊喜!

师:(伸出了大拇指)是呀,在朝着目标奋斗时不会一帆风顺,既会有失望也会有收获。我们要有耐心和信心。作者在等待中因种子没有发芽而失望了,又在失望中看到了种子发芽,真是意外的惊喜,所以这里用了“居然”不用“终于”。我们更要感谢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是他的提问把我们的学习引向深入。希望大家也能这样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质疑问难。

“抓住重点词语提问是一种好的提问方法。”教师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这个同学问题提得好,又在明确地引导着其他学生学习这种具体的提问方法,这样的评价起到了导向作用。导向性评价要有针对性,学生用到了哪些方法,教师应该明确地揭示出来。当学生运用学到的各种质疑问难方法提问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提问的方法:如有的学生可能围绕课题提问,有的可能抓住重点句提问,有的可能围绕重点段提问,有的可能围绕中心句提问等等。

3.激励性评价

学生自学古诗《观书有感》后质疑问难:

例1

生:诗句写的内容都是观塘有感,为什么诗题不是《观塘有感》却是《观书有感》?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提得很有道理而且有思考价值。和你一样,我刚读这首诗时也有过这样的疑问,通过深入学习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从你的提问可以看出,通过自学,你不仅读懂了诗歌的主要内容,还能在读中思考,提出了这样关键的有质量的问题。

例2

生:诗人分明知道水清如许的原因是有源头活水,为什么要提问并且回答呢?

师:是啊,诗人明知渠清如许是因为源头有活水,为什么还要自问自答呢?老师很欣赏你积极思考、大胆提问,而且你的提问很有意义。

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读书就应该像这两位同学一样多问几个为什么。读书读深入了,提出的问题就会更有深度。

在这两个例子中,教师首先是对提问的同学高度评价,一方面从他们提问的质量进行评价:“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提得很有道理,而且有思考的价值。”另一方面从他们提问的态度进行评价:“老师很欣赏你积极思考、大胆提问,而且你的提问很有意义。”通过这样的评价激发学生提出有质量的提问。最后在赞赏性评价中对其他同学提出希望。

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才能探索出更多的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责任编辑 张 泉

猜你喜欢
课题种子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背课文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