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009-04-12 07:10曹璇璇
成才 2009年2期
关键词:活动数学课堂

■曹璇璇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曹璇璇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而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必须是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活动化的学习方式,正是以活动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等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内容寓于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轻轻松松地学,在学中高高兴兴地活动,这样更容易使学生体验到活动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注重一个“趣”字

教育家皮亚杰也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趣味性是活动化学习方式的灵魂。学习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而且选材的内容尽可能是新鲜有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老生常谈。

比如在“镜面对称”一课中,就可以用观看“小朋友照镜子”活动的录像来导入新课。在录像中,小朋友对着镜子打招呼、做鬼脸等动作,镜中的“小朋友”也对着她做同样的动作。学生们通过观看这段录像,立刻就会对“镜面对称”这一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镜中的人会作相同的动作呢?”从而就会展开对镜面对称知识的探究。像这样,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求知、求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增长知识和才干。

二、讲究一个“活”字

数学是一门抽象化的学科,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严谨的分析推理和枯燥的计算,缺乏活力和激情,而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可采用多种组织形式,给学生创造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氛围和环境,使学生通过眼看、耳听、手做、脑想,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发展能力,体验成功感。

比如“小小商店”一课可先指导学生看书上的情景图,再按这幅图重新布置教室座位,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七组,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等,进行模拟买卖活动,然后让学生评价他们的表演,并讨论、解答提出的问题。在模拟现实生活“买卖”商品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钱数,做出合理的选择。这种模拟的买卖活动更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而且还可以在活动当中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落实一个“动”字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小组的特点,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可以采用表演、操作、竞赛、考察、游戏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在独立思考、同伴合作、群体参与的活动中,了解、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比如在认识立体图形时,我就采用了游戏方式。我拿出一个装有以上形状积木的大布袋和学生们玩起了变魔术游戏:让学生按要求用手在魔术袋里摸出各种形状的积木,接着我又和学生们交换角色,让他们给老师出题我来摸,学生们顿时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给我出起题目来……最后生生互动,互相出题来摸图形,教室里一片沸腾。这样一来,师生动起来了,课堂也就“活了”,孩子们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更深刻地认识到这四种图形的特征,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四、加强一个“放”字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充分利用开放题开阔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如“观察物体”一课学习了新知以后,我就放手让学生们在“摆一摆”的活动中都开动脑筋想办法,动手摆4个小正方体,摆出从上面观察是1个□或2个甚至3个□的形状,同学们积极思考,想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摆法并在全班展示交流。这样的开放题使得每个学生都具有自由选择权与多次有效设想的可能性,从而点燃了学生的创新之火。

总之,在学习活动中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为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

责任编辑 廖 林

猜你喜欢
活动数学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