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人》中黑人的自我认定及心理成长

2009-04-13 05:29于欣宏于春昱
文学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埃里森兄弟会白人

于欣宏 于春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千上万的美国黑人从南方向北方的工业城市迁移,因为北方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中产阶级黑人数量日益增加,更多的黑人可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这就导致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时期黑人文学的大量涌现。拉尔夫·埃里森凭借一部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一跃成为当代美国的重要作家之一。这部小说是埃里森一生中唯一发表的一部小说,书中描写了一个非洲裔美国青年在存有种族偏见的社会中如何寻找自我的过程。

在小说的序曲和结尾部分,主人公都是身在一个地下室里,他说自己是一个看不见的人,为什么会是看不见的?又为什么会住在这样的地方?这位一直没有名字的主人公向大家讲述了他的经历。

主人公曾经在白人文化中痛苦的挣扎,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的发展:在南方的大学生活,在纽约自由油漆工厂和在哈莱姆区的经历。外界赋予了主人公许多不同的角色,学生,工人,以及兄弟会的成员,主人公一个接一个的抛弃了这些角色,同时也更加接近了真实的自我。

一.背离自我的顺从

小说的开始部分,主人公依照他信赖的黑人教育家的意愿,完全按白人的价值观塑造自己。由于一次演讲的成功,主人公得到了一个公文包,他十分珍惜这个奖励,因为它是自己受到教育的象征。这只公文包几乎贯穿了小说的始终,也是主人公唯一带进地下室的东西。在公文包中,他发现了可以让自己继续接受教育的奖学金。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现实摧毁了他的幻想。一次,他带白人校董诺顿先生参观校园,让校董接触到了一个黑人的穷苦家庭,这家的父女乱伦事件丢尽了黑人颜面,在这之后,他们又去了黑人精神病人常去的酒家。而这一切被他的黑人校长知道时,校长严厉指责了他,因为他让白人看见了黑人生活中极不光彩的一面。校长对他说,黑人只能带白人去黑人要他们去的地方,只让他们看黑人要他们看的东西。主人公的祖父曾经在临死前嘱咐他,要用表面的听话顺从,去瓦解白人的权力,但是现在的主人公并不理解祖父遗言的内涵,一切都听从白人,完全失去了自我。由于他的致命失误,他被踢出了校园。

二.自我成长的迷失

不久他来到了纽约,在这里主人公开始了新的生活。与南方不同,在纽约黑人有了更多的自由,但是还来不及享受这一自由,主人公就已经开始压抑自己的“南方气息”了。与北方相比,南方代表着“种植园”,代表着“乡巴佬”。为了不被别人(包括北方黑人)瞧不起,主人公甚至都不敢好好享受一顿正宗的南方食物,否认自己的南方出身就是否认了自己的一部分,压抑自我的一部分。在这里他开始了迷茫中的成长。

刚来到北方时,主人公拿着校长给他的“推荐信”四处谋职位,但都失败了。最后当他把信交给一个资本家的儿子时,年轻人告诉他那位校长在信上说“务必让这小黑鬼继续奔波”。这时候主人公才真正认清楚他曾经崇拜的校长的真正嘴脸。随后他来到了自由油漆加工厂工作。起初他对白人提供工作给自己心怀感激,但是主人公逐渐的认识到,所谓是黑人自由天堂的北方并没有为他提供自我成长的机会。工会的成员认定他是叛徒,而没有加入工会的老锅炉工又怀疑他是派来替代自己的,于是他故意给主人公以错误的指导,造成锅炉爆炸,主人公受伤进了医院。主人公在自由油漆加工厂的经历为埃里森提供了机会,去揭露北方是黑人自由地这一谎言。自由油漆加工厂是美国种族不平等的一种延伸性比喻。在锅炉爆炸中,主人公受伤倒在一堆机器中失去了意识,这也正是他处在迷茫混沌中的一种象征。

三.自我的重塑

主人公受伤后在医院醒来。而他在医院的经历的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小说《看不见的人》的转折时期——主人公的重生期。埃里森在把主人公重塑为一个新生儿一般,没有记忆,没有能力理解别人的话,完全缺失自我。“新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信息,主人公是自己的父母。他创造自我,认定自我,而不是接受外界加强的自我。

离开医院后,好心的黑人玛丽收留了他。与玛丽一起生活几个月后,主人公正视了自己的南方出身。玛丽虽然人在北方,但是却保留着黑人大众纯朴的天性。主人公一改过去压抑黑人特性而刻意模仿白人生活方式的态度,甚至在大街上就买烤地瓜吃,而心里想的是:让那种对你所喜爱的东西表示羞耻的装模作样见鬼去吧。这段时期是他的第二次童年,也是重塑自我的时期。他又回到了他儿时的文化之中,而这正是他在学校接受教育时,学校想从他身上剥离掉的。

有一次,主人公在街头上看到了一对黑人老夫妻因为交不起房租而被赶了出来,政府人员把他们本来就很简陋的居家物品扔在了大街上。此时的主人公感到压抑了许久的黑人共同感涌动出来。老夫妻那可怜的样子让主人公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妈妈站在南方寒冷的冬天里。寒冷的风吹着她粗糙的手,自己的心隐隐作痛,他的心忍不住的要说话。这是一种主人公对自己出身的认定。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标志。他勇敢的走出人群进行演讲,而主人公的心声引起了人群的共鸣,人群开始和警察冲突起来。

四.自我认定的成熟

由于这一演讲,主人公的才能被革命组织兄弟会的成员发现,主人公被邀请加入了兄弟会。兄弟会的主席是一位白人名叫杰克,他命令主人公离开玛丽的家,并且不准再使用以前的名字。主人公正值失业期,所以他接受了这个工作,但是,这一工作使他再一次远离了刚刚找回的自我。接下来主人公开始了自己作为兄弟会代言人的生活。

主人公很想在兄弟会的生活中找寻到自我,但是反而再一次丢失了自己。他听从于兄弟会的命令,却沦为代人说话的雇佣工具。他通过自己优秀的演讲才能帮助兄弟会提高了组织的影响力和威信度,但是兄弟会的发展却引起了与主张黑人民族主义者的矛盾。黑人民族主义者的头目名字叫拉斯,他带领自己的信众们攻击了兄弟会的场所,引起了武力对抗。与此同时,这位头目还想策反主人公和主人公的一位兄弟会同事托德·克利夫顿,打算让他们加入自己的黑人民族主义组织,去共建黑人的美好未来。拉斯说兄弟会的头目都是一些白人,而这些白人只是在利用黑人,当黑人变的毫无用处时就会被丢弃。但是这时的主人公并没有发现这一点,继续为兄弟会进行演说。

当主人公的工作越来越出色时,他的白人上级却开始无端刁难,指责他利用职权搞个人主义,从而调走了他。基于主人公演讲的重要性,不久又把他调回。主人公回来后发现,自己的同事托德·克利夫顿离开了兄弟会,并且在街上卖一种自嘲的玩具娃娃。玩具娃娃在线的牵制下做出各式动作,这象征着黑人不过是白人手里的玩具而已,一种极大的讽刺。随后主人公亲眼目睹了托德·克利夫顿在街上被白人警察枪杀,而这一案件在黑人之中引起了极大的愤慨,在主人公的策划下,人们进行了大型的葬礼游行,主人公此举也意在扩大兄弟会的声望。可是,兄弟会的头目却说主人公是在自作主张,他的工作只是去“说话”而不是去“思考”!主人公终于明白,自己的一生都在被人利用,正因如此才会失去了自我。在拉斯进行的又一场武力对抗中,主人公失足落入了地下室,在这里他开始了自我成长的反思。通过这一切主人公终于寻找到了自我,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最后他作出决定,准备脱离冬眠状态离开地下室。

参考文献:

1.程爱民,美国文学阅读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Ralph Ellison Invisible Ma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80。

3.Ward,Selena.Todays Most Popular Study Guides Spark Notes LLC 2006。

于欣宏,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方向2008级硕士研究生;于春昱,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埃里森兄弟会白人
美国白人内部“三六九等”的鄙视链(观察家)
“后隔离”时代的骄傲与焦虑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美国读书,我为何加入兄弟会
期待是他人的,梦想是自己的
美国大学里的“桃园三结义”
兄弟会,美国显贵的神秘圈子
祝福之家
关于白人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