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食品安全背后的危机

2009-04-14 09:43常建新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食品市场信任度责任意识

常建新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供人类食用的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体现,但是在这些供人类生存的食品背后,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食品安全的丑闻。

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和身体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制品或添加剂等用以提高食品的口感或产量,尽管现代科技已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蔬菜中过分使用农药的情况一直不能够治理,见利忘义者在食品中增加有害添加剂的情况还屡屡发生。食物中毒情况不断出现,食品中致癌成份不断被曝光,那边“苏丹红事件”风波尚未过去,这边“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8亿资产企业瞬间土崩瓦解,宣告破产。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当今生活中的一项严峻考验,重视并大力解决好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造成食品安全危机的原因很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使得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企业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致使部分企业社会诚信、道德丢弃,社会良知丧失,对他人的生命置之不理。

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因此,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重塑人们对食品的信心,关键在社会信任体制的重塑。近年来,国内食品市场接连不断的丑闻,使中国民众对食品市场的信心遭到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放眼整个食品领域,丑闻几乎就一直没有断过。笔者以为重唤社会道德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是当务之急,一个企业丧失了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是不可能立足于社会的,同时一个缺失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的民族也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美国学者福山说:“信任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资本,作为社会道德理念的信任在商品经济社会完全可以商品化。他提出,高信任度的社会里整个社会、社团联系便利,商业交易成本降低,可以导致社会成本的长期降低。建立高信任度的社会从而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也应当是一个社会追求的目标。

所以,一桩桩食品安全丑闻的曝光是对社会、对政府、对管理者发送的一个信号。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应该站在社会资本的形成,甚至是以德治国的高度,采取相应的滋养和促进社会信任度的政策。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单向的企业道德自律和单向的强制监管,都已经收效甚微。在遭遇彻底的颠覆之后,我们需要从企业道德自律和法律强制方面进行双向的秩序重建。

一方面,我们应该以全体国民生命和健康的名义,倡导改善社会风气,重塑诚信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将人们内心的责任意识、道德感重新唤醒。以社会良知的教化与宣传促成社会诚信机制秩序重建;另一方面,应通过刚性的制度和法律,惩罚破坏信任的行为,同时奖励守信的人。比如增大违法成本,使企业主体在自我抉择与群体抉择时,不再随波逐流,使之内化并成为企业道德自律的理性杠杆,促成商业伦理、诚信机制的回归。

猜你喜欢
食品市场信任度责任意识
大学生恋爱过激行为分析
传统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及绿色发展探究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食品市场生产者欺诈行为
热闹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浅谈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中的特点
2014,如何获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