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省开发有机食品的优势及对策

2009-04-14 09:43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黑龙江省有机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各种资源丰富,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省份。为更好地落实省委、省政府“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经济发展战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的环境、资源优势,适时适度地发展有机食品,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黑龙江省开发有机食品的优势

发展有机食品是实现常规农业向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转换,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黑龙江省的地域条件、丰富的农业资源,以及科研管理等条件,开发有机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生态环境优势。黑龙江省开发较晚,且大面积土地又都处在远离工业污染的地区。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平原,丘陵、山地、河流均匀分布,冬夏温差较大,对农作物的病虫害具有天然的预防和免疫能力。

虽然近几十年来化肥、农药在全国范围的用量相当大,但黑龙江省独特的生态环境以及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因此,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是全国的最低水平。特别是山区及偏远、新开垦的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土地肥沃,几乎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在这些地方依然延用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及防虫、防病的方法,急待开发有机产品,增加其当地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自然资源优势。黑龙江省现有耕地934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4.73%,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8%;林地面积14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两倍;草原面积470万公顷,是全国六大草原之一;三江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平原湿地。境内有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绥芬河五大水系,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连环湖四大湖泊,水面115万公顷,可利用养鱼水面55万公顷。黑龙江省野生植物2200多种,可食用的有1000种以上;野生鸟、兽、鱼类500多种。

(三)科技管理优势。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为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黑龙江省是发展绿色食品最早的省份,多年来绿色食品发展形势一直较好,且产品种类多、品质好,为农业的结构调整及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示范效应。几年来,生产者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自觉地减少了化学类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为向有机食品的转化奠定了基础,缩短了向有机农业的转换期。

黑龙江省具有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及产品检测机构,并有较强的技术、科研认证队伍。目前,我中心已加入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成为正式会员,使有机食品的产品开发、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工作有了较强的技术力量。

黑龙江省具有科研推广体系。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农业科研院所,且省级、地市县区级农业委员会及技术推广总站,为有机农业的技术推广、有机食品的种植及养殖、加工技术的宣传,提供了完善的服务与跟踪体系。

(四)生产力资源优势。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密集,生产力资源丰富,而有机食品生产恰好是劳动密集性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手工作业,黑龙江省劳动力之多,更适应于有机食品生产的要求。

黑龙江省由于具备发展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多年来深受国内外很多有机食品认证组织的关注,国内外很多有机食品认证组织都在黑龙江省建立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几年来,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优势,保护了生态环境,解决了农村的就业问题,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激发了种植者、加工者、贸易者的积极性。

(一)有机食品的开发、认证现状

黑龙江省于1990年开发绿色食品,自1995年又进行了有机食品的开发。据不完全统计,在黑龙江省开展有机食品认证的国内外认证机构有: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德国生态产品控制系统(BCS)、法国生态认证(ECOCERT)、瑞士生态市场(IMO)、日本有机自然农业(JONA)等。

目前已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饶河、嘉荫、大庆、绥化、红光、柳河及852农场等地发展有机食品基地30多个,产品已达40多个,主要产品有大豆、芸豆、小麦、红小豆、向日葵、马铃薯、玉米、小米、大米、黑木耳等。总种植面积1lO多万亩,产量为45万多吨。成为我国有机食品基地数量最多,有机食品认证产品最多的省份。

(二)存在的问题

综观全省有机食品发展情况,尽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诸多因素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是缺乏认识,宣传力度不够。有很多消费者对有机农业、有机食品还知之甚少。对有机食品认识不足,产品标准掌握不够,企业只是被动接受外方认证机构的检查,使许多好的产品得不到开发,优势难以发挥,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生物农药及有机肥料等生产资料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发展滞后。

二是多方认证,缺少统管机构。近年来,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发展仅限于一些地方及企业自发申请,而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进行协调管理;另外,世界各国有机食品认证程序不同,造成企业对有机食品认识理解混乱,影响了企业申报兴趣和发展速度。

三是认证产品,缺少销售市场。目前我国生产的有机食品主要依靠出口,且多数欲挤进欧洲、美国、日本市场,据有关资料表明,欧、美、有机食品消费占食品总量的1%,即使已进入欧、美、日市场,企业所获利润很小。又由于生产者缺乏与国际贸易客商的沟通能力,有机食品产品常常处于被动的销售状态,使一些认证的有机食品没能得到应有的效益。我国是一个各国关注的人口众多的大市场,因而,急需拓展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

开发有机食品的对策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中央提出“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及“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这就要求黑龙江省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的同时,应加快有机食品的开发。

(一)加强认证机构管理。为推动世界有机食品发展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应加强我国有机食品认证管理机构的建设,应在现有国内认证机构的基础上形成强有力的有机食品认证管理机构。同时,对国外所有在我国开展有机食品认证的机构进行资格审核,核准登记,实行统一管理。

(二)实现产品标准对接。据统计,目前国内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众多,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A级产品)、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外,还有法国生态认证(ECOCERT)、德国生态产品控制系统(BCS)、瑞士生态市场(IMO)、美国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日本有机自然农业(JONA)等认证机构,各国标准不一。我国应尽快修订AA级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和管理办法,颁布与国际接轨的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规程和产品标准,使其与发达国家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准相对接,使各国有机食品的认证达成相互的认可。既减少了申请者重复认证的费用,又缩短了认证时间,为贸易商的出口提供方便。

(三)优化产品认证结构。在发展绿色食品的同时,应更多地开发AA级产品、有机食品,目前,我国有机食品开发产品单一,原字号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应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扩大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有机食品的生产。重点发展有机肥和生物药等生产资料的研究和开发,向多品种方向发展。

(四)扩大出口营销网络。有机食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建议成立有机食品的国际贸易信息中心,搭建国际贸易网上交易的平台,使更多的产品参与销售网络。同时,有机食品的生产及加工企业应形成整体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措施,引导国内消费市场,在国际市场经济中发挥优势。

(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普及有机食品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同时对产品标准、认证程序、国内取得认证的情况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识。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黑龙江省农产品必然要走向国际市场。面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要实现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赢得“绿色护照”,必须发挥黑龙江省优势,突出地域特色,以点带面搞好有机食品的示范基地,抓好有机食品的示范企业,用有机食品产业带动生态经济的发展,促进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黑龙江省有机
有机白菜
喝有机
什么是绿色食品
2016年高考“有机推断与合成”试题例析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有机选择题的八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