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梦的故事流变及简评

2009-04-14 04:38张静雅
消费导刊 2009年5期

张静雅

[摘 要]在元杂剧中,神仙道化剧为数不少,其中以马致远的作品较多,对后世影响也最为显著。他的神仙道化剧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心情,同时也宣扬了逃避现实的思想,具有消极意义,因此总是积极与消极并存。但是他的有些作品作品,愤世嫉俗,批评世道昏暗,其艺术力量的积极一面远远盖过了盖过了消极一面,一向为人所称道。他与别人合作的《黄粱梦》恰恰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关键词]黄梁梦 枕 钟离权 吕岩

《黄粱梦》是一则千百年来流传广,仿作多的故事。它的本事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中的《柏枕幻梦》,原文是这样的“焦湖庙祝有柏枕,庙三十余年,枕后一小坼孔。县民汤林行贾,经庙祈福。祝曰‘君婚姻否?可就枕坼边。令林入坼内,见朱门,琼宫瑶台胜于世。见赵太尉,为林婚,育子六。人,四男二女。选林秘书郎,俄迁黄门郎。林在枕中,永无思归之怀,遂遭违逆之事。祝令林出外件,遂见向枕。谓枕内历年载,,而实俄顷之间矣。”(《幽明录》南朝宋刘义庆撰)文中只是记录了县民汤林前去庙里祈福,焦湖庙祝借给林一玉枕,让林在梦中经历了以后几十年娶妻生子以及官场的生活醒来时不过短短的一会工夫,就这样就结束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作者也许只是当作奇闻轶事记了下来,并没有要讽刺当时的时政的目的。尽管这则故事同马致远的《黄粱梦》剧作在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并没有杂剧黄粱梦中所描写的宦海沉浮几十年,经历官场的黑暗最终看破红尘的内容,但是它已经具备了《黄粱梦》的雏形。

到了唐代时史官沈既济撰《枕中记》,写卢生入枕中幻梦,基本情节较《幽明录》有了很大的发展。《枕中记》叙开元七年,道士吕翁与卢生于邸舍相遇,吕翁授之以枕,卢生因枕入梦,娶清河崔氏女,历任显职,自陕西凿河八十里,并大破戎虏,建立边功。后来因为遭人陷害,被贬放欢州。数年后,皇帝召回,拜中书令,封燕国公,享尽荣华富贵。并增添了“卢生欠伸而悟,主人蒸黍未熟”这一细节。让读者体会到人生如白驹过隙,富贵如过眼烟云的无奈。在这部传奇中,作者较为详细地描写了官场的黑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但对于卢生的结局,在唐传奇中,他尽悟“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稽首再拜而去”,并没有交代卢生从吕翁学道的情节。它的内容在此时还没有同宗教完全联系起来,作者作者也只是将协作的重点放在描写“枕”之奇,“梦”之奇上了。而且主人公也由最初的焦湖庙祝和县人汤林变成了卢生和道士吕翁。为《黄粱梦》的创作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情节。

到了元马致远时,又根据《枕中记》的情节演绎了《邯郸道省悟黄粱梦》。《黄粱梦》的故事内容发展成为:书生吕岩前去求取功名,在邯郸道黄华店内遇见仙人钟离权。钟离给吕一枕头,吕枕之入睡,梦中经历了富贵穷通,醒来,大彻大悟,看破了红尘,厌弃了酒色财气,决定同钟离权出家修道,而此时店婆婆所煮的黄梁米饭尚未熟。基本上承袭了《枕中记》的情节。但也有所改动,象《枕中记》中的卢生被同僚诬陷,自杀遇救,后来得寿终。而“黄粱梦”却是一个悲惨的下场,吕岩妻离子死,成为孤家寡人,最终勘破了酒色财气。在主题上,《黄粱梦》比《枕中记》更加明确了。但这部作品出现了被度之人和度人之人,已经同宗教联系在了一起,作者的写作重点由好“奇”,变为宣扬神仙道化。同时主人公也由卢生和吕翁变成了吕岩和钟离权。《枕中记》中的吕翁本来是没有名字的,杂剧则改成了钟离权度吕洞宾的故事。而吕洞宾是在唐代开成年间下第入山的,时代在沈既济之后,这里的吕翁与吕洞宾的传说是没有关系的。

钟离权,复姓钟离,名权,传说是汉朝的大将军,又称钟离昧。正史不见记载。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岩,即吕洞宾,唐朝人,元好问编的《全唐诗鼓吹》卷六收录它的一首诗,还附有小传,说它是京兆(今西安)人,唐懿宗咸通时考中进士,两次作显灵,黄巢起义时全家到终南山修道,后不知去向。《宋史 陈搏传》中也提到他,说他在北宋初年已百余岁,尚步履轻灵。另外清人编的全唐诗也收录他的二百五十首诗。据《全唐诗》卷八五六“吕岩,字洞宾,一名岩客,礼部侍郎渭之孙,河东府永乐(云蒲坂)县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游长安酒肆,与钟离权得道,不知何往,诗四卷”。另外他也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可见汉钟离与吕洞宾确有其人。在元杂剧《黄粱梦》中,作者马致远便将这个卢生与吕翁的故事附会到了八仙中的钟离权与吕洞宾的身上。

《黄粱梦》的题材是属于神仙道话剧。它是由马致远,李时中和民间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共同创作的。其中第一折为马致远作,第二折为李时中作,第三折为花李郎所作,第四折是红字李二所作。对于神仙道化剧这种的题材作品人们一般的评价是:对现实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认为人生只是一个恍惚迷离的梦,什么也不能肯定;对一切逆来顺受,不加抵抗。但是《黄粱梦》作为这样的作品并不是单纯的只有消极的一面,他也有积极的一面的。

首先,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作者在剧中反映的现实,以及所塑造的吕岩的形象,为我们描绘出了元代社会的一个重要侧面。

吕岩在中了状元之后,娶了大官僚高太尉的女儿,任兵马大元帅,前去平叛。在出发前去见岳父,作者借高太尉之口说出了自己对于“做官”的看法:“你与国家好生出力,千经万典,忠孝为先。你须恤心爱民,不义之财,少要贪图。岂不闻金玉满堂,未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在这里,可以看到作者美好而单纯的愿望:就是希望为官的能够不贪财,体恤民情,多为百姓做事。然而,愿望归愿望,作者还是清醒地看到了所谓的“官”的丑恶嘴脸:吕岩在出任兵马大元帅之后,去前方打仗,竟然私自“卖阵”,让人看到官场黑暗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官员们为了金钱,不仅买官羹爵,竟然大胆到连阵都敢卖。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在他们的眼中竟然都不如手中的“孔方兄”值钱。让读者清楚的知道了官场到底腐败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而官吏们又大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同时也使人们对于官场的黑暗以及为官者的贪婪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吕妻与魏尚书的儿子魏舍私通,被吕岩抓住,吕愤而要杀妻,为老院供劝阻。后吕因卖阵之事败漏,被天子问罪,虽然吕属于咎由自取,但也是由于魏舍公报私仇,向天子告发造成的。可见这朝廷的大事,国家的要务就这样被官员们用来公报私仇了。在对吕岩的人生进行总结时,作者并没有延续《枕中记》的结局,让卢生在享尽荣华富贵之后寿终正寝,而是让吕岩被罢官早流放,妻子离去,儿女被强盗杀害作为结局,在作者的笔下,吕岩的梦境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与混乱,也更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于作者描写吕岩在参透了官场的黑暗,人间的世态炎凉之后,为其安排了跟随钟离权出家的结局,很多人认为这是作者消极避实的表现,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作者生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性的的时代之中,那是一个除了有沉重的阶级压迫,民族矛盾也很尖锐的复杂的时代。元统治者虽然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总的来说,吏治黑暗,经济剥削残酷,又推行了错误的民族歧视政策,政治是比较混乱和腐败的。面对这种情况,选择这样的结局,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屈服,是一种妥协。但是这个结局恰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的心情。这种苦闷的心情,在过去中国的各个朝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但由于各个时代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因此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本剧的作者处于一个异族统治的时期,汉族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受到了比过去更深的压迫与排挤,他们面对社会的黑暗,感到报国无门。并且由于元朝统治者在对待汉族知识分子所采取的政策也很深的刺痛了他们,使他们从过去可以经由科举制度进入贵族阶级,现在却只能呆在社会的最底层,这种从云端上掉到地底下的落差感让他们无所适从。面对这种情况作者最终选择了出世,远离这个黑暗而且腐朽混乱的社会。这不也是一种反抗吗?尽管只是一种消极的反抗,却仍不失为一种反抗方式。

作者出自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失望以及愤恨,感叹人生无常,荣华富贵,出将入相的事业,不过如梦幻泡影,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有现实生活作为基础的,它通过旱象的形式暴露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及腐朽的情形,写出了朝廷上的倾轧,达官贵人们的昏庸,政治上裙带关系的重要等等。使人读了对当时社会的现实本质有了更加清楚地认识,并且作者对黑暗的现实进行了揭露和鞭挞。另外,作者的这种思想源于道家,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他非常容易被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并用来表达自己的愤世嫉俗的抑郁情绪。自己固然得不到荣华富贵,可得到又能怎么样,无形之中让知识分子远离政治,明哲保身。

其次,这部作品的积极方面还体现在他的写作手法方面。这部作品艺术上造境优美,措辞华丽,向为曲家所称道。

第一折的作者为马致远,这一折主要是描写钟离权点化吕岩,因此在剧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述说作为神仙的好处。作者先是用了极其豪迈的手法描写了神仙洞府昆仑山的磅礴气势,又用缥缈的手法描写了神仙的逍遥自在以及飘洒自如,使读者恍如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不由得羡慕起作神仙的这份快乐。同时作者在描绘天国美丽的风光也正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否定。青木正儿先生在《元人杂剧概说》中指出,《黄粱梦》的第一折“结构虽然平凡,但始钟离权叙说神仙之乐的那几支曲子的曲辞实在是绝唱,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第二折为李时中所作,主要是写吕岩在梦中经历了妻子被派使他最终勘破了色关。第三折为花李郎所作,然而就其辞风观之,颇似马致远的风格。本套剧曲在全剧中是一个转折之幕的唱辞,其特定情境是在吕岩遭受人间之献,发配边地,钟离权去点化他露出一线生机之时。所以曲辞借钟离权之口,既对风雪做出了细致传神的描绘,但又不粘滞景物,而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风雪之境铺排的多彩多姿,同时在景物的渲染中注意将已经与巨鲸发展的内在脉络相结合。整套曲辞采取的是一种“不即不离,是相非相”,即使人“了然心中,却捉摸不得”的写法,比起单纯的写景制作来,其内涵更为丰富深邃,因而更加耐人寻味。第四折的作者是红字李二,这一折的曲辞同马致远的第一折向比较,用于更为通俗浅显,不似马致远辞彩洪丽,疏放,老健,但是却也能做到言浅意深,让人有回味的余地。

所以这部作品艺术角度来说,还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最后,这从舞台表演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对于角色的安排也是十分成功的。吴梅先生在给这部作品所作的跋中说这部作品是“剧中以吕岩经历儿女家庭之苦,引起出世之心,其结想已妙。且以钟离公幻化多人,使演者可以节力,又非他家所能企及。”

所以这部作品在表演安排上也是很成功的。走南闯北的剧团通常组成人员很少,因此在角色分配上就要求人员不能太多,《黄粱梦》由正末一人扮演四个角色,这样在角色安排上节省了人力,符合过去舞台表演的要求。这大概与《黄粱梦》的作者有关,这部作品的作者中花李郎和红字李二两人是民间艺人,熟知舞台表演的要求,因此在剧本角色安排上比较老练,符合舞台要求。

参考文献

[1]《幽明录》南朝宋刘义庆(撰)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

[2]《元杂剧论集》(下)李修生、李真渝、侯光复(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

[3]《元曲鉴赏辞典》蒋星煜(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年8月)

[4]《元明清戏曲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1957年 7月)

[5]《元曲选校注》王学奇(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