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实施原则

2009-04-15 08:10牛学德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研究

牛学德

新的课程标准刚刚实施,国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全球视野,其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是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宝贵的财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建立在认真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经验的基础之上,但借鉴不等于照搬,吸收也不等于全盘接受,所以,要找出适合我国教育国情之路。

我国传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课程设置上的主要缺点是统一性有余而多样性不足。教学方法上,注重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被动的接受,往往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上设置上,体现了多样化,可以自选教材,还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实施校本课程,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在教学方法上,更是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在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学原则将如何调整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多是被动的接受,长期这样的学习,学习缺乏积极主动的动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能有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会学习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或途径,具有了创新的意识,改变了教学的模式,教师的地位由台前走到幕布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

案例

在高一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组织学生,做实验,分析,排除次要因素,最后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而新的教学原则,可以要求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沿着前人研究自由落体的路径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让学生自己看书,制定方案,做实验,得出规律。我感觉学生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但是出呼我的预料,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多次实验,最后将实验完成,并且用理论解释了,在什么多条件下,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知道了发现规律的艰难,形成科学的态度,也为获得成功感到非常的骄傲,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我们教师也要相信学生,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进行探究式教学原则

探究式学习是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的非指导性;对探究性认识过程的关注。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强调理性质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也就是说,现代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流畅性,而且还要培养思维的独特性、批判性。但要注意进行探究式教学时,也不排除接受式教学,因为接受式学习是以掌握科学知识为基本任务;认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认识活动的指导性、可控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接受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知识,不仅要反映概念、原理的内在联系,而且反映知识的生产者在探索、创造知识的过程中理论思维的过程及研究方法;不仅反映既定的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的知识,而且反映客观事物的多样性、丰富性和不确定性,追求开放的多种结合,学生不仅要将科学知识作为认识的条件,而且也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不断对自己进行反思评价,不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节。

案例:

在新高一测量物体速度一节,课本中,提出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速度,学生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初步了解由“平均”过度到“极值”的方法来求速度,为了能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会这一方法来测量速度,要求学会自己设计要测量物体的速度还有什么其它的方法,如何实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这是一个较难实现的问题,但是对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快就给完成了。他们上网查资料,请教教师,到图书管查资料,有了很多方案,如下:甲同学:在公路上两个不同位置,设置两个开关,分别与计时器相联,当车轮经过A时开始计时,经过B时计时结束,测量AB间距,这样就可测出汽车的速度。乙同学:如果知道汽车车轮的半径R,再知道汽车的转速,每秒多少转,就可道每秒汽车轮走过的路程即知道汽车的速度(汽车速度表的原理)。丙同学:现在在公路上是利用雷达来测速度,它的原理与超声波测速度相当。丁同学:我有一次坐火车,听到有规律的响声,这一声音应该是车轮与铁轨相碰而产生的,铁轨的长度是一定的,测出若干次的响声的时间,就可以知道火车的速度等。这一次学生研究的结果,还较简单,但也说明学生在自主研究方面,确实有很大的潜力,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在后续的教学中,如测量加速度,就要求学生研究如何测量,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有什么特点等,学生都能认真的研究。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来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但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提前预习,沿着前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方法来研究,让学生体会前人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和研究科学的精神。学生对这研究过程有很高的积极性,对他们的人生经历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也发现现在学生学这部分内容时比过去我们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学的好,教师教的也轻松。

三、合作性学习的原则

构建学习型小组是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常由2~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研究性学习小组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例如:在现行的高二物理班里,我们将每个班分为8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定期为每个小组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研究分析,将物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转变成一些课题,组织小组来完成,这样小组的每个成员,对这些问题能够有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为学生布置的课题如下:“导体的电荷如何分布”,“喷墨打印机,是怎样将打出的字调大?”,“你如何来模拟电场?”,“如何来测量电源的内电压与外电压?”“如何将束运动的粒子分开?”“你能知道粒子加速器有几种吗?它们的工作原理如何?”等,这些问题与我们的教学紧密结合,学生也很感兴趣,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认真的研究,查资料,找教师问,这样小组对问题的讨论研究,每个人都能对这一问题彻底弄清,比教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的讲,效果要好的多。

四、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当把它很好地继承下来并加以发展。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从物理科学方面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科学文化素养。只有使我们的教学认真做到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才能保证所学的知识与它的来源、基础——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不致脱节,学生掌握的知识才能够运用到实际和生活中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有生产技术中的物理问题,有生活经验中的物理事实。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都是主体和这些客体的相互作用,都可以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善于从观察自然现象和研究社会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把教学与生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同时,创造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由半独立到独立、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把知识用于生活,用于实际,并注意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这里应突出它所运用的物理原理,不涉及它的技术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还包括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特别是有关当地的生产、能源、环境等实际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学会了物理,能解释和说明多种自然现象,能解决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物理既有趣,又到处有用。

五、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的原则

在上节有关教学过程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的论述中已经强调过:要让学生在物理环境中学习物理.只有在物理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学到物理,也就是说要“识物树理”,而观察和实验是根据教学要求而创设的用以探索物理问题最适宜的物理环境.

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和出发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学习物理的环境,使客观事物、现象形象化,便于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对物理事实、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有了清晰而明确的印象,积累了大量的生动、具体的感性知识和数据,发掘出有待探索的问题,就为进一步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思考的线索和依据,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规律.在科学研究中,同样也是如此.因此,无论是认识物理现象,还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乃至形成理论,都离不开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获取物理知识的源泉.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环境,正是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的一个模似和缩影.不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就会把本来生动丰富的知识变成一堆枯燥难懂的材料,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僵死的、无用的结论,这样的教学,就不成其为物理教学。

案例:

在新课程里,更加突出创设物理环境,加强物理实验的作用,特别要求物理实验除了用常规方法来完成以外,还要求有条件的学校要用传感器数字采集系统来完成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的改变。我们也要将现代的科学技术用各种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

总之,在现代的信息社会,我们拥有知识的量的多少只是衡量一个人能力水平的一个次要方面,况且,今天的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在多少,而在于能否在学习者内化的过程中产生能力,通过学习,借助学习知识规律的平台,可以使人学会学习,学会质疑,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对过程的评价,如果在对结论或评价形成过程中的研究掌握过程中有自己的创新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学习能力使可得到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研究
只因是物理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