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菜”的烦恼

2009-04-16 08:05
网络传播 2009年12期
关键词:商业利益瑕疵群体

杨 阳

郑渊洁在《皮皮鲁总动员》里有一句话:再好的东西带给人的也可能是烦恼而不是幸福。

网络游戏的社会隐患终于以最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11月13日,南京市儿童医院值班医生值班期间在QQ游戏上下了两盘围棋而耽误治疗,最终导致了一名5个月大的婴儿病情急剧恶化最终不治身亡。

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除了对医生医德低下的指责外,还引发了对游戏的各种讨论——在事件澄清之前,网上到处流传的版本是:当时,值班医生在网上玩“偷菜”。

“偷菜”是现在互联网上最火爆的一款游戏,它也因此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道德考量——尽管成年人不把它看成是一种非法行为,但这个并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游戏是否会给不懂事的孩子带来观念上的混乱。易观国际总裁于扬则表示,教育素质越低的人群,自制力越弱,一些重度的游戏玩家可能会干扰他现在的轨迹。

“偷菜”,是开心网上的王牌产品,几乎是人尽皆知的游戏。

但在网上搜索,你会看到很多触目惊心的报道,例如妈妈迷上了“偷菜”,儿子学偷钱;丈夫迷上了“偷菜”,妻子要离婚。甚至,在广州还有员工因为上班时间沉迷开心网而被公司开除。

“今天你偷菜了吗”“不偷白不偷”这样一些触目惊心的字眼正在流行——“偷”,这种违背社会道德标准的概念正在游戏中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成为一个“合法”的行为,并且蔓延到线下。这与开心网成立之初的SNS理念大相径庭。

SNS(SocialNetworking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是美国人斯坦利-米尔格兰姆1967年创立的理论,近两年,SNS概念的网站在国外飞速发展,以复制著称的中国互联网紧跟风潮。

不过,现在国内SNS上最热的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而是一些社会性小游戏,例如“偷菜”、抢车位、钓鱼,又或者你可以把别人买卖成奴隶。有用户称,这能让他获得那种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拥有的满足感,

这种有道德瑕疵的网络游戏产品有它的产生根源,它满足一部分人压力大之下放松的需求,尤其是一部分意志薄弱的人群。开心网的用户群低龄化与中国互联网网民结构、网民素质有关。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调研分析报告》,我国网络游戏用户整体呈现低龄化、低学历、低收入的显著特征,22岁以下的网络游戏用户占到了总体的52.5%;专科及以下学历网络游戏用户占到了整体的77.1%;无收人群体占到三成,而有收入的用户群体也主要集中在1001到2000元的收入区间,特别是无收入群体占到30%。

之所以开心网的“偷菜”引起了社会反响,是因为开心网有商业利益在后面,而且这种商业利益是基于提供一种违反社会道德准则的游戏。为什么过度健身致死没有引起社会反感?因为第一没有巨大的商业利益,第二就是健身本身与社会道德并不相左。

网络游戏其根本属性就是“游戏”,而游戏的本性就是粘着你,过去按时间付费时代游戏的设计开发主要任务就是尽量延长玩家的在线时间,让玩家获得成就感而继续玩下去,现在则是尽量能够让玩家多买道具。

儿童受“偷菜”游戏影响大是因为线上线下的环境相类似,儿童混淆。

社会各界也对这些有道德瑕疵的网络产品做出了各种思考和反应。

事实上,一些公司早就开始封杀开心网,禁止员工在上班时间登录开心网,甚至把禁上开心网写进了员工手册。

猜你喜欢
商业利益瑕疵群体
登记行为瑕疵与善意取得排除的解释论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哦,瑕疵
艺术“疯狂”客戴志康:从个人情怀与商业利益的平衡木上跌落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从社会经济环境解读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动力
基于商业利益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分析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