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

2009-04-16 08:26汤旖旎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痴情撒哈拉荒原

偶像,是朱西宁口中的唐人,是彭歌心里的沙漠奇葩,是晓风眼中落实的花朵,是痖弦梦里穿裙子的尤丽西斯……那么,对我而言它又是什么呢?

实在说不清我对三毛是怎样一种感觉。“三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红遍天下的名字,而当时我才呱呱坠地;在我牙牙学语时,她却已决绝地用一枚丝袜结束了自己的流浪人生。但在多年之后,尽管有着时间的跨越,尽管这个世界越来越多姿多彩,我却可以一页页地翻阅她的生活,穿越她漂泊的生命,在记忆中一笔笔勾画出她那长长的裙,长长的发,还有那无法复制的独一无二的风情。真的很难描述这样的感觉——是庆幸,是敬仰,是崇拜,是向往?都是,或许又都不全是。

初识三毛,她就将属于自己的“撒哈拉”别致地在我面前展现开来。我沉醉于那份浪漫,那份痴情,那份直面逆境的洒脱之中。我折服于那份勇敢,那份执着,那份对人性恶的一面的鞭挞。在那样一片沙漠海中,虽然除却爱情和坚强外别无他物,但她硬是白手起家,让棺材摇身变成家具,使轮胎改头换面化为座椅……种种腐朽,都换作了神奇。三毛这个奇女子,凭借不可思议的想象在沙漠荒原中开出了一个春天。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仍是千千万万女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浪漫,三毛孑然一人,就将它演绎得淋漓尽致。

曾经有人出过一本书,内容大致是揭发三毛“撒哈拉”背后的真相。浏览过后,最大的感受是不理解。值得吗,不远万里赶去撒哈拉沙漠,只为揭穿一个女子埋下的梦?一个可以用不瘟不火的情绪、不紧不慢的语气,写行云流水般文字的女人,她的真相,又有什么紧要的?至少在爱她的人、在我们心中,她从来都是真实的,是感人至深的。否则,也不会在多年以后,仍有人前赴后继地和她相约“撒哈拉”,将一个个瞬间定格于心里。是的,那样的对理想的执着,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的充满希冀,当三毛带着浪漫姗姗走来,让你在眼泪中体会微笑时,似乎什么都可以抛到一旁。你又怎能去指责她的作假?所以,了解所谓的“真相”后,我对三毛的爱未曾消减半分。

因为依旧爱,所以对她选择离开尘世的方式无法视而不见。对于她的死,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懦弱的表现。我想,在一个所有人“纸上谈兵”的年代,毅然选择背井离乡、奔赴荒漠的人,不会失之懦弱。有人说,这是败给了爱。或许吧,三毛,她总是用别人的生命来衡量自己。荷西、父母,是她生存的全部。向来以为人都是为自己而活的,懂事后我却渐渐明白,有些事情必须承受,没有退路。三毛,她将这样的承受表现得那么自然,那么若无其事。从来以为并不一定需要某个人来陪伴自己一生,明理之后我才醒悟,能为一个人而生、为一个人而死,才能让人生的价值变得不同一般。

不管事实究竟是怎样的,三毛仍是三毛——我挚爱的三毛。她的死,只是宣告她流浪在外的日子到此而止,但是,驻足在人们心里的旅程不会有句号。

还记得《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新年钟声里的故事吗?今年的新年钟声里,我同样默念了12遍“但愿人长久”,为她清水芙蓉般的文字,为她洒脱不羁的人生,也为所有爱她和将要爱她的人……

评点

汤旖旎同学以流畅的文笔,着力表现了“我”对偶像的独特感悟。文章既抒写自己“沉醉于那份浪漫,那份痴情,那份直面逆境的洒脱之中”“折服于那份勇敢,那份执着,那份对人性恶的一面的鞭挞”的真感受,又针对有人揭发“撒哈拉”背后的真相发表看法,还论及对于三毛之死的认识,内容丰富,层次清晰。

不少语句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比如“凭借不可思议的想象在沙漠荒原中开出了一个春天”、“至少在爱她的人、在我们心中,她从来都是真实的,是感人至深的”等,读来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痴情撒哈拉荒原
DESERT ECHO
关于《红楼梦》《荒原》神话叙事的比较研究
一片痴情四面墙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甘露店
读《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有感
你了解痴情的男人吗?
撒哈拉之眼
满腔痴情关爱青少年
难忘雪漫荒原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