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粮仓里的“文化热”

2009-04-16 08:25刁吉海
企业文明 2009年3期
关键词:储备粮直属储粮

刁吉海 鹏 程

中央儲备粮管理总公司担负着管理全国国有粮储备三分之二的重任,且线长点多,人员分散,假如没有企业文化去凝聚人心、团结力量,那就不能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四川大地震危难时期中储粮就确保了每人每天一斤粮,受到中央领导的赞誉。

2009年1月中旬正直数九隆冬、冰天雪地时节,我们来到了东北“储备粮库”采访。

有人问,中储粮管理的直属库300多家遍布全国各地,为啥放弃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的江南而不去,偏偏赶在这个时候到祖国北疆采风?挨冻遭罪是小事,大年临近,万一有个头痛脑热的可咋整啊?

起因还得从一张“回执单”说起。

2008年10月间的一天,由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主办、会刊《企业文明》杂志承办的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班在报名时,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报名回执单电传至记者案头,定睛一瞧,在中储粮报名的名单中,仅哈尔滨直属库就有一把手在内的3名干部报名。这就引起了记者高度关注:200多人的小单位是怎样重视、建设企业文化的?受责任感的驱使,我们在东北各库收粮黄金期刚刚结束之际赶到了目的地。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大连。

全球最大粮库大连库

——用关心感动员工

中央储备粮大连直属库始建于1959年,2002年正式上收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直属库。全库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总仓容123万吨,管理和监管的政策性粮食总量达200多万吨。该库现有在岗员工310人,大专以上学历126人,专业技术人员95人。直属库下设11个处室,有党员151人,党员比例占在岗员工总数的48.7%。

在建库50年的发展进程中,从开始的18万平方米面积上的2栋简易仓房、62名员工靠人背肩扛起家,一跃发展成为有310名将士创建的百万大粮仓。企业文化建设也由初创时的“以制度规范员工”逐步发展到目前的“以文化管理企业”,并传承积淀起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用关心感动员工”作为企业文化的理念,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深深植根于员工的思想、行为和中储粮“两个确保” (确保储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三个维护”(维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宗旨的工作实践中。

大连直属库主任王立强、党委书记刘玉福饶有兴致地介绍说,大连直属库主要是采取“三个结合”来培育职工共同价值观的:

在核心理念与提高素质结合上,他们制定了《大连直属库建设学习型企业实施方案》、《大连直属库员工培训计划》、《大连直属库岗位技能比武和劳动竞赛实施方案》,将核心理念与各自岗位技能培训融为一体,使核心理念贯穿到提升素质的各个层面。近年来,大连直属库在核心理念培训上投入资金40余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96期,外聘专家组织专题讲座32次,累计培训人数达1?230人次,其中走出去培训54人次。

在核心理念与管理创新结合方面,他们开展了群众性的岗位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提高了员工对中储粮事业的认知度和对自身工作价值的认同感,营造了在工作中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情。仓储管理处率先在中储粮系统推行保管员包仓责任制,文化管理创新推动了工作发展,库存粮食品质明显提高。上收前,中央储备粮宜存率为78.4%、等级合格率为92.7%、综合指标合格率为88.0%,全项指标合格率为66.0%。推行包仓制后,中央储备粮油宜存率达到97.2%,等级合格率达到100%,综合指标合格率达到97.7%,全项指标合格率达到86.4%,夯实了“两个确保”的基础。在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上,将“金字塔式”的管理转变为“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全库123万吨仓容划分为17个储粮区域,由17名包仓保管员直接管理,负责所辖区域粮食的数量、粮情、质量、统计等业务,专人包仓一包到底,员工责任心有了显著增强。包仓责任制实施后保管员由原来的108人减少到目前的70人,明确包仓保管员为所包仓房的第一直接责任人,并制定了《包仓实施细则》,由原来的层层负责转变为人人负责,实现了保管员责、权、利的统一。恶劣气候半夜打车到库里查看粮情已经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另外,管理成本也在逐年降低。上收前全库年机械通风电费40万元、熏蒸药费10万元、劳务用工费70万元。实施管理创新后,相关费用同比降低23%左右。同时,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劳动榜样、中储粮系统“学习型红旗班组”、“优秀保管员”、“青年技术能手”、“大连市五一奖状班组”、“学习型班组”、“知识型员工”、“合理化建议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

在核心理念与创新载体结合方面,开办了直属库讲座,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市场期货现货、新财务软件管理、公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商务英语和企业文化建设等专题培训。通过业余党校、女员工周末学校、青年外语角等形式学习,提高了不同层次员工综合素质。

王立强主任说,上收7年来,在中央储备粮、国家宏观调控和服务“三农”经济的紧急关头,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共同奋战在中储粮以“两个确保、三个维护”为宗旨的工作第一线。2006年全库以最少的损耗、最佳的工作状态,圆满完成了总公司下达的128万吨进口小麦接卸任务,既锻炼了人才,又提升了企业形象。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库班子成员带头捐献当月工资,给全体员工和在库工作的农民工做表率。在班子成员无声行动的感召下,全库员工仅用3天时间就两次组织捐款10余万元。员工感慨地说:国家的困难就是我们中储粮人的困难,我们不上谁上。老业务员黄政,其爱人患癌症动手术后,他却一直坚持在产地收购,大年三十晚上才坐上返家的列车。就在半年以前,他母亲病危告急,单位再三通知他立即回去,但是为了直属库收购工作,他仍然坚持工作。当听到母亲去世的噩耗时,这一个七尺男儿竟在所收购的20多万吨国储粮面前哭了起来。

正是有了全库员工们的一致努力,这个库圆满完成了年度粮食轮换、挂牌收购、中转任务,创造了该库历史上经营数量最多、效益最好的新记录。

中储粮辽宁分公司人事党群工作处处长袁阿慧、大连直属库党办主任姜彭向记者介绍,大连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用关心感动员工的理念作为制度来执行。逢年过节库领导都会去困难员工家走访慰问,红白事坚持到场,关心他们的疾苦。就连在库工作的农民工住院,也同在岗员工一样,按照库里规定的探视标准给予慰问,让他们在异乡同样能够感觉到家人的温暖。每逢过年回家,直属库都为他们买好返乡的车票。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员工们也都乐于奉献,从不计较报酬。仅2008年,全年轮换、中转、贸易中央储备粮(油)达303万吨,相当于每天接卸138个车皮。设备管理处维修班的员工看到在市场上购置的单管风机实际生产中不耐用,就自己给自己找事做,每年自行设计制作加工120多台风机,连续加班加点达4个半月,在新粮入库之前完成传输设备保障任务,每年直接为库里节支6万余元,被大连市授予首届“工人先锋号”殊荣。保安员蔡世春在夜间值班中,两次面对盗窃分子雪亮的尖刀,流着鲜血与之作殊死搏斗,保卫了国家财产安全,展现了以库为家的责任意识。特别在2007年大连百年不遇的风暴中,在没有接到直属库通知的情况下,领导干部、部分员工纷纷打车到库里查看粮情,和农民工一道连夜分组定点查看险情、粮情,在大连市内很多标语牌、路灯、天桥等多处倒塌的情况下,直属库的建筑物、储备粮没有受到丝毫损失。

中储粮总公司东北区专职纪检监察特派员、黑龙江分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肖明德深有感触地说,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大连直属库上收时身上背着3.2亿元银行债务的沉重包袱,但他们很快就实现了赢利。2008年,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拓市场,向内部管理要效益,一举实现利润6?680万元,企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为了快速发展,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在库内又新建起5万吨罩棚仓投入使用;在港口正筹划拟建3万吨立筒仓。他们还挖掘自身潜能,利用直属库分库增加计划外储备粮35万吨,以方便目前我国粮食丰收后农民售粮和增收,在广大农民中树立了中储粮人的良好形象。

正是因为大连直属库的努力奋斗,多年来,他们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四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辽宁省文明单位、中储粮总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直属库等90余项荣誉称号。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冰城哈尔滨。

中国内陆最大粮库哈尔滨库

——企业文化需要创新与转化

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标兵、总公司系统先进直属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的哈尔滨直属库,是建立粮食垂直管理体系后划转上收的第一批直属库之一,库区面积54万平方米,仓容45万吨,管理和监管的政策性粮食总量近300万吨。储备粮有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大豆油五个品种。几年来,库领导班子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高管理层次的核心,抓住企业文化适合自身特点而推动企业发展的实际,不断创新转化企业文化。3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哈尔滨直属库主任谷玉有兴致勃勃地说:2003年我们工作重心转移之后,提高中央储备粮管理层次的核心工作首要的是育人。育人的目标是形成由企业倡导、全体员工认同的群体意识,使企业文化建设涵盖党政群团所有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哈尔滨直属库储备量大、辖区范围广、粮食品种全、经营数量多、点多面广、环节复杂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措施,着重抓了两个方面: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确定规划实施不同的文化建设内容。2004年,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列入全年工作规划,大力开展“学习两本书活动”、“创新年活动”、“库务公开效能监察活动”。2005年,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我们适时提出了“企业文化决定人的观念意识,观念意识决定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决定企业最终结果”的概念,利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组织党员和全体员工开展学习和大讨论活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2005年末,我们在制定企业中期发展目标时,将文化建设作为中期企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形成我库科学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特色,努力将库建设成储备大库、加工大库、利润大库,跻身中储粮系统先进企业前列。

为了让目标落到实处,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舆论导向,并由库领导率先倡行,着力转化。

2004年,我们在“管理月”活动动员大会上,倡导了“五字”作风:突出“实”字,坚持“严”字,克服“浮”字,解决“干”字,落实“责”字。培养员工追求高标准高质量意识。

2005年,我们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六个一”指导思想:凝聚一种精神,团队精神;坚持一个观念,发展观念;树立一种意识,责任意识;突出一个理念,创新理念;弘扬一种作风,務实作风;发挥一个作用,龙头作用,用以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

2006年初,我们根据员工思想工作实际,为促进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高度结合,提出了四项高标准要求:精通业务、严格标准、科技为先;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持之以恒、责任明确;争先创优。

在创建实践中,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规律,不断探索提高。通过归纳总结,提炼出了“励勤兴业、怀德远志”八字企业精神。这既是全体员工自励自强、锲而不舍、勤奋不息、实干兴业、志向远大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也是今后长期坚持的理想和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大目标上,将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到适应发展上来,从而促进了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哈尔滨直属库党委胡晓霞书记、库办公室主任陈绍军在陪同记者参观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展时边走边聊。随着企业文化建设逐步深入,库的企业精神“励勤兴业、怀德远志”逐步深入人心,已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在举办“企业精神统领我的知与行”征文中,员工表现出了高度的认同感,体现出了共同的价值观。无论工作多艰苦、多劳累,员工队伍始终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领导风清气正、干群和谐,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使员工的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企业精神在具体工作中得到充分显现。比如:每年评选优秀员工、优秀党员都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奖励,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保卫部门的马哲、食堂管理员徐美丽分别拾到价值30余万元钱物,及时寻找失主返还的事迹在企业引起反响。库里及时出简报、登板报宣传,并给其重奖3?000元。先进事迹影响了员工。2008年这个库第四次被命名为“黑龙江省级文化单位标兵”,获哈尔滨市职工生活保障“三杯”竞赛“解难杯”先进集体称号。

中储粮总公司东北纪检监察特派员、黑龙江分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肖明德告诉记者,这些方法措施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库干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文化创建不仅赢得了社会效益,而且经济效益也在逐年提高。2005年总公司下达利润900万元,实际完成1?053万元,超额17%。2006年总公司下达利润指标1?200万元,实际完成1?602万元,超额33.5%。2007年实现利润2?132万元,超额33%。

这两家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价值理念体系的构建和转化。那么,怎么样在企业文化的本质上下功夫呢?就是在构建企业文化价值理念时,一定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未来的发展战略为依据,同时把构建的过程作为文化融合、统一思想和行为的过程。企业精心构建的价值本质只是一个起点,最主要的是推进它的转化,就是体现在战略当中,用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意识来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组织流程、业务拓展、业绩考核,等等。企业文化不能转化,不能落地生根,就会变得非常脆弱,无力支持企业战略执行,更无从引领企业的战略发展。

中储粮总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傅延福感概地说:“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仅用2万人管理占全国三分之二国有粮食库存的重任,且线长点多,人员分散,假如没有企业文化去凝聚人心,团结力量,那就不能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总公司成立以来不但实现了‘两个确保,而且成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可靠主体、市场的健康力量、农民的忠实朋友。四川大地震危难时期中储粮就确保了每人每天一斤粮,受到中央领导的赞誉。”这就是企业文化转化和支持企业战略执行、充分发挥“软实力”作用的很好例证。

在采访中,肖明德与记者谈到了中储粮东北三个分公司及各直属库企业文化建设的打算。首先,抓两头带中间,即:一头抓大连老典型先在辽宁分公司全面铺开;一头抓哈尔滨库经验在黑龙江分公司先推广。其次,抓一点带一片,即:拟在一个基础较好的分公司抓住廉洁文化建设这一点去培育典型,待取得经验后在整个东北各单位全面推广拓展,开花结果。把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得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真正实现用文化来管理粮食企业,以“软实力”推进企业创新发展。

几天来的采访,不但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了这里“工作快乐,快乐工作”的文化氛围,更让人回味无穷中储粮人那种坚毅、挚着的豪迈情怀。

[责任编辑 李万全]

猜你喜欢
储备粮直属储粮
非直属教学医院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考
黑龙江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
书法欣赏
绥化市粮食局 强化地方储备粮管理
渭南农户储粮的调查与分析
中储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
国内首座球形粮仓储粮效果及特性
喜迎新年
——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赴遵义春节慰问演出
储备粮安全管理的分析与研究
沼气在防治储粮害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