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连险除却杂念方成佛

2009-04-21 03:59孙晓宇
投资与理财 2009年5期
关键词:投连险营销员保户

孙晓宇

没有哪个险种像投连险这样让监管部门头疼,一次次让投资者讨伐上门。

投连险像梁山好汉一样,在投资型保险江湖上叱咤风云了好几年,今天,“朝廷”终于又出面对其“招安”了。

从3月15日起,中国保监会规定,银行的储蓄柜台不准再销售投资连结保险,这一险种只能在理财专柜,由受专业培训不少于40个小时的理财经理销售。他们在向客户销售投连产品时,必须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判断投保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获取投保人亲笔签名的“风险确认书”。签单后,保险公司还必须对投连险保户进行100%的电话回访,警示投资风险,防止营销误导。

看到这里,我想您应该明白了,这是保监会出招,扼住了投连险原有销售渠道的喉咙。

没有哪个险种像投连险这样让监管部门头疼。

在持续牛市中,投连险账户的当期收益都十分丰厚,某公司投连险账户年内最高收益近200%,令投保者和保险公司“疯狂追逐”。仅在北京市场,一度有近20家公司叫卖投连险,某些银行的分支机构则声称非投连产品不代理。

而在股市大跌期间,投连险屡遭退保。2001年至2003年,以平安为首的投连险遭遇大规模的退保风波;2008年下半年以来,部分投连险账户严重缩水,如生命人寿的投连账户最高缩水近半,光大永明、中英人寿投连险账户缩水4成左右,退保事件屡屡发生。

投连险本身没有错,却总错在营销上。上一轮风波主要源于保险营销员误导,而此次退保风波集中表现在银行代理保险渠道。因为银行可以获取高额手续费,所以柜台人员宁可放弃吸纳存款,也主动向客户推荐投连险。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郝演苏告诉记者,去年的销售误导很多是发生在储蓄柜台,许多业务员都有销售任务却没有专业的理财知识,有的直接把老百姓的存单变成投连险了,结果导致购买者收益受损。很多保户本来是办定期存款的,但在柜台人员的游说下,凭着对银行的信任,稀里糊涂地就买了投连险。

那么,保监会将投连险从储蓄柜台“挪”至理财柜台后,误导情况是否会有好转呢?

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几家网点,记者发现,投连险的宣传手册已销声匿迹,但误导隐患仍在。在建设银行。身着银行制服、佩戴“新华人寿”胸卡的员工向记者介绍了该公司两款分红产品,当记者要求了解其他保险产品时,她不予介绍。在农业银行,亦是一位身着银行制服的女士将记者领进了理财经理室,她拿出一张友邦遥遥领先的月度收益对照表,向记者推荐友邦分红保险。言语间,仍将预期收益与固定收益混为一谈,直到她从西服里面翻出胸卡,记者才知道,原来她也是友邦保险的营销员。

投连险销售行为规范,总是这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2007年下半年起,保监会对投连险的监管鼓点越来越密。除了向各人身保险公司和各保监局下发了通知,警告投连险市场销售误导现象外,保监会还要求从当年10月1日起,销售员通过产品和法律考试“持证上岗”;同时从保险公司资本金额度、开发投资型产品年限等方面,将投连险的市场门槛“抬高”了一大截。

眼下,保监会“严打”投连险营销误导,各公司为规避业务风险也收缩了战线。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资本市场回暖,投连险还会再度升温。到那时,这些在银行蹲点的营销员会不会依旧误导保户、储户?银行方面,会不会哪家保险公司给手续费多就让哪家占场子,对误导行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拭目以待,而监管部门对保险营销的监管,依然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投连险营销员保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
2019年度上海地区寿险公司营销员收入、福利情况调研报告(摘编)
2018年度上海地区寿险公司营销员收入、福利情况调研报告(摘编)
投连险缘何发展遇冷
2016年中国投连险分类账户排名年报(下)
保户利益就该彻底受损吗?
保户利益就该彻底受损吗?
新形势下保险公司营销员队伍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鄂中化工进行营销员大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