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干茧的清洁、洁净在实验室与企业生产中的差异

2009-04-21 09:45邓新荣
中国纤检 2009年4期
关键词:干茧缫丝生丝

邓新荣

目前我们在干茧公检中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验室检验出来清洁、洁净的指标均比企业化生产出来的生丝高出1.0~1.2分。相当于高出半个A级。这样一来,给企业采购定价带来一定的偏差。

有了好茧才能有好丝,有好丝才能有好绸。只有在干茧的清洁、洁净定好定准级别,才能使企业选择相应的干茧,提高丝绸产品的质量。

选茧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按照GB/T 9176—2006《桑蚕干茧》、GB/T 19113—2003《桑蚕鲜茧等级》的规定,茧级是要严格按标准等级分类的,大多数企业基本上是按国家标准要求来操作的。但有部分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对上车茧选茧基本上放松3%~5%,致使缫出来的生丝清洁分数下降1.1~1.5分,洁净分数下降1.1~1.2分。

我们在干茧公检过程中发现过这种情况,如有5批干茧我们检出来的数据与同期反馈回来的数据有小小差异,具体数据如表1。

另外我们与华东XX缫丝企业经过选茧技术对比,在5批选茧指标中,我们的选茧是严格按标准来操作的,上车茧的比例比华东XX缫丝企业低3.6%,具体数据如表2。

按正常生产来讲,原材料的质量与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是成正比的,实验室的检测数据与企业专业生产是有一定差异的。工厂自行非标调整操作规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工厂使用大孔径的磁眼,影响除糙除杂效果

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加大缫丝车速是一个较普遍现象。工厂缫丝车间每位挡车工平均操作50~100 绪,劳动强度大。但这是为了提高效率的一种必然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万米吊糙会明显上升,生丝断头肯定多,工作劳动强度增大,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为此只有使出一招对生丝质量有影响的办法,调整加大生丝的除杂磁眼孔。除糙磁眼孔加大意味着生丝表面上的糙疵清除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大糙、废丝、粘附糙、小糙等部分许多疵点未被清除,造成清洁分数偏低。正是这种工艺调整使干茧清洁分数下降了1.0~1.2分。这个数据经过我们与XX缫丝企业进行比对,已得到验证,但这种调整对洁净基本没影响。

试验样品少均衡性低,导致洁净偏高

实验室的试验机只有5个绪,而且还5绪并2绪用,与缫丝厂每组车200绪专业化生产相比,样品丝条洁净的均衡性肯定产生偏差。我们经过与丝厂的比对确实发现两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从概率学来分析看,洁净的重复性大,均衡性更好,这导致实验室的测试数据与大批量生产的数据有点偏差。

新标准GB/T 9176—2006《桑蚕干茧》对干茧清洁、洁净指标采用分级方法表示。具体数据清洁/分,洁净/分指标分为6A、5A、4A、3A、2A、A、B、C级8个等级,实现了与GB 1797—2001《生丝》国家标准中的清洁、洁净两项指标等级相一致。将原料和产品相同指标直接对应是这一次新标准修订的亮点之一,有利于桑蚕生产与生丝生产,在实际贸易中桑蚕干茧清洁、洁净两大指标十分重要,对于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可以比较直观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采购具有一定意义。

实验室的清洁、洁净数据与大批量生产的差异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全面分析,我们已经常用数据论证了实验室数据与大批量生产的差异,是有充分理论与实践的根据。世界上无论什么先进理论和方法,都要遵循一个科学原则——PDCA循环,即计划—准备—实施—检查。

桑蚕干茧的新标准是2006年发布执行的,根据以上数据显示,还有1.0~1.2分之差别,也就是在3A~5A级范围内偏大半个A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分析了干茧清洁、洁净的实际偏差,结果能够得到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双方的接受,虽然有些分歧,但总体上分歧不大。此外,从技术上分析,我们也验证了新标准的个别完善之处,为以后重新修订《桑蚕干茧》国家标准积累一些宝贵经验,同时也为企业在选蚕、选择生丝除杂等方面提供了技术参考。

(作者单位: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纤维室)

猜你喜欢
干茧缫丝生丝
家蚕单粒缫丝质评价体系初报
2014-2018年四川省桑蚕干茧质量状况通报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含胶率试验比对
四川省桑蚕干茧和生丝质量位居全国前茅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理化性状的比较研究
嫘祖缫丝
桐乡市蚕桑生产与缫丝业现状调查
柔软工艺对生丝性能的影响
生丝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
缫丝张力对丝纤维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