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家纺企业如何做好内销

2009-04-21 09:45管志钢
中国纤检 2009年4期
关键词:内销代理商外贸

管志钢

当前,如何有效地拓展内销业务模式、实现企业的转型,是外贸家纺企业的一个新课题。

经营模式的转型

外贸家纺企业如果开发国内市场,关键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1.模式关。以往订单外贸只要负责接单、生产、品质控制等问题,按期交货就行,但做内销将面对广泛的销售渠道和最终消费者,原有的运营模式无法支持内销的营销、管理、招商等诸多问题,需要成立相应的独立部门去运营和管理。很多外贸家纺企业由于习惯了原有模式,对新的运营模式不适应,造成不少矛盾。实际上,做内销也好,做外贸也罢,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随时都要调整和变化。对外贸家纺企业而言,为了获得更持续的发展,就是要摆脱过去的路径,过去的习惯,要敢于改变,敢于接受新挑战,这是做好内销市场的根本所在。

2.产品关。内销产品往往和外贸产品有很大不同,以男装而言,外贸版的适合身材高大的欧美人士,并不适合中国市场;再如色彩,欧美版颜色较深,与国内流行的素色、日韩风格为主有较大差异,因此必须在现有产品线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或者根据市场热点和调研的结果,开发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

3.人才关。很多外贸家纺企业,有大量外贸方面人才,仅有一两个人成立国内贸易部门,如果仅仅做国内订单业务的话,这样也是可以的,但如果要进行招商、广泛分销、终端建设、品牌管理、日常运营管理的话,一两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对外贸家纺企业而言,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营销队伍,至关重要。直接找空降兵是不现实的,他们对企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忠诚度,尽快培养几个有营销意识和品牌意识的业务骨干,可以作为开发国内业务的负责人,先把基本运营构架建立起来,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把营销部、市场部、招商部等部门都建立起来,渐进完善。值得注意的是,营销组织及营销队伍的不完善、不专业、不系统,是导致外贸公司在开发国内市场中屡屡碰壁的一个重要原因。

品牌与竞争

家纺企业不一定非走品牌之路,关键是根据自己的优劣势和综合情况,结合市场形势,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商业赢利模式。外贸家纺企业要首先解决好上述三个基础关后,再谈品牌建设。对外贸家纺企业而言,因为长期给国外开发和生产产品,往往在品质、工艺、原料、技术、款式上具有一定优势,结合自身的优势,挖掘市场机会,先把基础销量和业务模式建立起来。其实国内还有许多有潜力的相对空白的机会可以切入,比如功能性家纺、睡眠床品系统、儿童家纺都处于初级阶段,靠单品或单品类突围还是有机会的。

进入内销市场,将面对一些强势内销家纺企业,他们在综合运营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建议刚刚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贸家纺企业,先不要与这些企业正面发生竞争,可以在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细分市场、产业链整合、跨界营销等方面寻求突破,形成差异化,从而摆脱竞争对手的袭扰,如亚光家纺开发出了具有特色的六款香水SPA毛巾,针对早晨提神的薄荷味,晚上安眠的薰衣草味毛巾等,结果一经问世,出现屡屡卖断货的现象。每个外贸家纺企业都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资源,进行整合创新,找到突围路径的。

家纺企业的产品应该不能简单地称之为产品,它含有大量的设计成分,叫作品更为贴切。外贸家纺企业经常接触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最新的设计理念和讯息,综合考虑自身的资源和设计能力,将外国流行元素和中国本土文化消费元素相结合,开发出新品,既满足消费者普遍的崇洋媚外心理,还能让消费者乐于接受。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产品设计数据库。目前家纺企业的生产模式都是设计好产品,投放到区域市场试销,而后决定是否大规模生产。这种模式有先天不足,即便有试销环节,但是先前的设计还有很多是滞销品,这对研发和企业资源造成了很大损失。外贸企业,因为是白纸一张,可以先通过市场研究,将初步的作品设计理念、设计风格、设计款式、设计图案等交给潜在消费者进行盲测评分,这样提高了产品畅销的命中率和成功率,提前一步做设计测试,而不是闭门造车设计出来,加工好成品去试销,那样风险反而高。

家纺企业选择品牌营销作为发展之路,就必须对品牌的定位、品牌核心价值的确立、品牌写真、品牌架构、品牌传播、品牌管理、品牌运营有深入了解。家纺品牌就是靠广告轰出来的,大规模的广告在提升家纺品牌知名度、招商作用方面很明显,但这不是唯一的办法。品牌,除了靠广告传播,更要靠终端形象、包装设计、产品陈列、事件营销、软文传播、公关活动、服务、网络营销、娱乐营销等多种途径、多角度体现出来。现在很多家纺品牌,消费者记住了代言人,却忘记了是代言什么品牌。问题就在于品牌缺乏内涵,让消费者联想不到什么,更关键在于缺乏互动的过程,感觉不到品牌的价值、文化、传奇,品牌在消费者头脑中的综合体验。建立独特的体验和联想是关键,如果单纯依赖电视广告,往往浪费了资金,又没取得更好的效果,得不偿失。

定价与销售政策

外贸家纺企业如何定价和制定销售政策很关键,必须结合自身的市场定位,企业的资源和背景、竞争情况,以及市场的接受程度而定。切忌通过低价竞争来获得市场,因为这样企业自身没有利润,而且吸引来的代理商和消费者大多数也是低层次的,这样不利于外贸家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假如以开发二三线市场为主,根据情况,将产品分为形象产品、获利产品、跑量产品,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这样应对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较好。当然价格中还要考虑到一定比例的市场推广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给代理商的返利等。在销售政策方面,由于外贸家纺企业没有经验,往往导致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和代理商发生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必须考虑周详,注意是否能执行。如果制定的方案,员工无法落实,还是要重新考虑,是否对不同市场、不同级别客户进行区分对待;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不出现朝令夕改;是否考虑细节问题,如区域保护窜货问题、装修补贴返还时间和比例;是否考虑团队激励问题,新品上市,不但要对代理商进行激励,对销售业务人员也要有激励政策,这样才能保证新品旺销畅销;是否严谨周密,不让业务人员和代理商钻政策的空子,如退换货比例和时间设置,稍有不慎,都会带来大量库存和资金占用。只有创新销售政策,让代理商感觉有价值,才能增强合作意愿。

外贸家纺企业在建立销售网络时,是否终端建得越多销售越有利呢? 答案是否定的。现在很多外贸家纺企业已经开始在做国内市场了,不同程度遇到了新品开发、招商、运营管理、品牌宣传、终端建设、人才招募和团队建设等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也是很多内销做得不错的家纺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遇到问题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序,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先核心问题后次要问题。比如销量迟迟没有做起来,就要分析是产品线不符合市场需要,还是终端形象不佳、人员培训不到位、缺少对代理商的业务人员的激励、缺少差异化的推广手段等。罗莱为了树立品牌形象,在上海70多家终端中,80%以上是直营店,连续亏损8年,最终实现了盈利,同时上海也成为罗莱床品的第一金矿市场。作为后发企业,必须要建立自己的模式,确定自己的战略布局和市场定位,不盲目抄袭,花最少的成本做最大的效益。

外贸家纺企业本身在制造和品质上具有优势,但这只是比较优势,并不是核心优势,面对国内众多家纺品牌,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终端形象同质化、营销同质化、品牌推广的问题、粗放式管理的现状,不了解消费者的最终需求。外贸家纺企业应该借这个机会,实行差异化的突围,形成自己的细分市场,这是必由之路。不做大海里的一条小鱼,而要做池塘里的一条大鱼。如常州依利雅斯生产的卷帘产品,图案设计很有特色,如结合国内日益增长的装饰市场,在窗饰领域进行特色定位和功能组合,做好内销市场大有潜力。

(作者单位:常州市纤维检验所)

猜你喜欢
内销代理商外贸
玩具产业需要拓展内销市场
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出口转内销“转”出新机遇
外贸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困难不少,电商平台已纷纷出招帮扶
内销清淡 出口激增——二铵市场的冰火两重天
两栖“大拿”跑外贸
新时代音响代理商的挑战与机遇
V2G代理商调频服务经济效益评估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中国外贸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