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技术推广初探

2009-04-21 09:45西
中国纤检 2009年4期
关键词:棉农棉田技术推广

蒋 西

针对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推广面临的新形势,科技兴棉是棉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棉花生产技术推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加快科技创新集成为手段,以促进成果转化为核心;坚持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轻简栽培、节本增效、注重环保的技术路线,进一步提升科技植棉整体水平,增强我国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棉花生产面临的问题

一是资源制约发展,增产难度加大。我国土地和水资源十分有限,粮食安全压力很大,单纯依靠扩大面积来实现棉花生产发展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只有在保持植棉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才是必由之路。但是我国目前的棉花单产水平已经迈入世界高产行列,要实现高产再高产的目标,不仅对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生产资料和水土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难度加大。

二是棉田污染加重,环保压力增大。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为了防治病虫草害,提高棉花产量,农药、化肥、除草剂、调节剂和农地膜等生产资料的用量不断增大,棉田农药、化肥和残膜污染不容忽视;棉田多熟套种、铁茬播种和棉田轮作倒茬困难,棉田土壤病菌积累增加,病虫危害日趋严重等,都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

三是生产成本提高,增效难度加大。近年来,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特别是劳动力成本显著增加,棉花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一些高效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不断挤占棉花生产发展的空间;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力度不断加大,种粮效益显著提升,削弱了植棉比较优势。另外,由于棉花生产周期长、环节多、用工量大、技术要求高、机械化程度低,从事棉花生产的机会成本又远远高于粮食作物,也使得棉花生产的比较优势进一步降低,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四是棉农素质降低,技术推广难度加大。近几年,有知识、懂技术的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棉花主产区劳动力转移更加明显,农民兼业化趋势日益显著,从事棉花生产管理的棉农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文化素质低、劳动能力差,又缺乏相应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实现棉花优质高产需要较高技术素质棉农的要求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进一步提高棉花生产水平的难度。

制约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

一是病虫害发生严重。棉花枯、黄萎病日趋严重,发生范围广,减产幅度大,经济损失多,已经影响到棉区的稳定和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抗虫棉种植区,烟粉虱、盲蝽蟓等害虫危害加重,对进一步挖掘良种的增产潜力也将造成不利的影响;棉花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和适应性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配套,不能实现棉花均衡增产。

二是体系建设弱化,推广手段落后。由于推广体系建设经费不足,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推广的农业技术工作者,由于条件差、待遇低、手段落后,面对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科技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在一些棉花主产区,棉花技术推广专业队伍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现有的推广体系也面临着“线断、网破、人散”的严峻形势,与生产发展对技术人才的更高要求很不适应。有不少农技推广工作,仍然停留在“一张嘴、两条腿、一把尺子下棉田”的传统服务模式上,人员素质差,技术更新慢,科技含量低。

三是项目投入不足,技术棚架严重。近几年棉花生产技术推广缺乏项目支撑,不少关键增产技术的推广不够到位,出现了严重的棚架现象,技术入户率低,成果转化慢。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纤检所)

猜你喜欢
棉农棉田技术推广
棉农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一〇一团棉田主要虫害调查分析
棉田磁化水灌溉脱抑盐作用及促生效果示范
两种除草剂对棉田三棱草的防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