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燕子专列》谈词语教学的作用

2009-04-22 04:54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处境家门燕子

于 东

词语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是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而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不仅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对阅读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下面我就结合人教版3年级下册《燕子专列》这一课的词语教学来谈谈。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讲述一个和燕子有关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爱心,呼吁人们保护动物。如何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落实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呢?

一、引导学生抓住主要词语,理清一条线

例如: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气温骤降、濒临死亡、呼吁”的意思。学生知道了这是描写天气环境、燕子处境和人们做法的三类词后,就能独立地从文中找到描写相关内容的词语,对词语进行分类,这是一条横向的线。如图:

从整体看,正因为天气环境恶劣,燕子才面临了危险的处境,所以人们才去拯救燕子。这又是一条纵向线。这样抓住词语进行分类,整篇文章的线索就清晰明了,丝丝入扣了!

二、读出词语的滋味,体会意境、想象画面,把握作者情感

语言文字并不是冰冷的符号,它是蕴涵丰富情感的,教师要让词语在学生的想象中活起来。教学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这些词语(见上图)大家已经读得很准确啦!但是老师觉得你们没有读出第一组词语的温度来。词语有温度吗?我们来试试。当你读到‘气温骤降这个词的时候,是否有一种特别寒冷的感觉啊?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气温下降的速度很快,很突然,天气很冷!

(生读。)

师:看来词语是有温度的,带着这种感受读第一组词;第二组,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燕子处境的危险,读出你的同情和担忧来。

…………

此时,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马上就被激发出来了。读出了词语的滋味来,学生再读句子、读段落自然就有感情了,对文章情感的把握也就更透彻了。

三、运用词语,内化语言

词语依托于具体的语言环境,正因为词语的存在,语言才变得有力量,有色彩,有情感。那么如何让词语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乃至内心中呢?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情境场,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沉浸其中,让语言在具体的情境中活跃起来。教学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天气是这样的恶劣,燕子的处境又是这样的危险。如果你听到政府的呼吁,你会怎样做呀?你是怎样想的呢?能用上我们刚才学到的这些词语说说吗?

生:居民们注意,从南方飞回北方的成千上万只燕子,遇到了麻烦。我们这里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请居民们立即行动起来,去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吧!

接着引读:“那么听到消息后,我一定会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我会毫不犹豫地走出家门……”

“我会毅然决然地走出家门……”

“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

这样的角色转换,学生运用词语,内化了语言。通过复沓朗读,学生徜徉于文本情境之中,敏锐地窥伺到文章的丰富内涵。

四、抓住词语,把握文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细细品味这三组词语之间的联系,就可以知道这是对文章内容的一个比较准确、简洁的概括。

总之,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词语,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主旨,感受词语的情,以情激情。这样才能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拨动他们的心弦,让情满课堂。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华兴小学)

猜你喜欢
处境家门燕子
燕子
燕子
阻止早恋却血溅家门
画与理
刚成年就被逐出家门的雄狮
女性的处境及出路
现代雕塑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