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沉默》教学片段与反思

2009-04-22 04:54胡金凤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荷包蛋祝贺预设

胡金凤

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星光杯”赛课活动中,我选择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选择这课是因为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很接近,学生理解起来没有难度,可以在课堂上掀起高潮。再就是这篇课文很感人,能够点燃学生心中感情的火花,和文本很好地接触,学生能和文本融为一体。可在真正走进课堂,进行教学的时候,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结果。

课中,我采用了“情境再现法”,让我的学生也进入那可贵的沉默,从而理解“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这一最为珍贵的东西”这一难点,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

片段:

师:同学们,爸爸、妈妈的生日,你们知道吗?生日那天,你向爸爸、妈妈祝贺了吗?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课堂气氛不似刚才那般热闹,渐渐平静了下来,但班级有近一半的学生举起了手。看到这与预设截然相反的情景,我又强调了一遍我的问题:知道父母生日,并且向父母祝贺生日的,请你把手举起来。我故意把祝贺两字说得很重。)

(此时,很多学生依旧自豪地举着手,并未出现预设中的“沉默”。我意外地一怔,如何处理?是设法扭转乾坤,回到“预设”,还是跳出课前设计的框架,捕捉住学生的“灵光一现”,去收获一个意外呢?看到这情景,我只能顺着继续问下去。)

师:告诉老师,你父母的生日在哪一天?你又是怎样向他们祝贺的?

生:我妈妈的生日是3月27日,刚刚过完,我还祝她生日快乐了呢。(孩子一脸的自豪,还扭头看了看其他学生。)

师:(微笑)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记得这么清楚。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是爸爸告诉我的,我们一起在饭店为妈妈庆祝的生日。

生:我是在户口本上发现了妈妈的生日。她与我的生日只差3天,于是,我就记住了。

生:那天,姥姥给妈妈挂电话,说是妈妈的生日,让她去。可妈妈那几天太忙了,都把生日给忘了。所以,那天晚上,我学着妈妈平时给我煎荷包蛋的样儿,给妈妈煎了两个荷包蛋,祝她好事成双!那天,荷包蛋虽然煎糊了,可妈妈却感动得哭了。

师:(走上讲台,深深地鞠了一躬。)你们真的很了不起!

(生都不知所措地看着我。)

师:你们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回报父母。也许你们说的只是一句问候、一声祝福,做的只是一个荷包蛋……但那却是尽你们所能做的,它带给父母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深深的情,更重要的是一份欣慰,一份满足。无论你们的礼物有多么稚拙,多么微不足道,但在父母眼里,那永远是世界上最美,最珍贵的礼物。

生:是的!去年冬天,妈妈回来累了,在沙发上睡着了,我给她盖上了被子。多么微不足道的小事啊,可这件事妈妈逢人便说,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生说着,低下了头。)

生:我妈妈在水果库上班,那里批货早,妈妈天天都是顶着星星出门的。那天,我用攒下的零用钱给她买了个小手电筒,妈妈竟感动得哭了。

师:(动情地)这是幸福的眼泪!

…………

(也许,这个话题触动了孩子们的心,引起了共鸣,所有的孩子好像在倾刻间都长大了,懂事了。)

我不失时机地说:“请拿起笔,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教室里出奇的静,只听见沙沙的书写声和偶尔的啜泣声。

当捧着孩子们交回的日记,读着那些稚嫩的语言,或是祝福,或是叮咛,或是反悔,或是自责,我觉得那是一种声音,一种心灵拔节的声音。我不得不反思,难道此时,学生没有理解“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这一最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吗?学生理解了,而且比预设的理解得更为透彻。

那又是什么滋润了同学们的心田呢?

是的!是那未曾预设的师生之间真诚的交流。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人云亦云,在别人课堂上实施很好的教学策略,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所以,我们的教学,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一定是伴随着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进行的。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学中现场生成为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向的平等对话,变预设为生成,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真情涌动于意外之时!课堂上的书写既是教学的一个延伸,又是知与行的统一,它将人文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王岗镇哈达小学)

猜你喜欢
荷包蛋祝贺预设
祝贺与勉励
祝贺与勉励
荷包蛋面
祝贺《艺术启蒙》创刊
祝贺与希望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