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意识应从入学开始培养

2009-04-24 09:51余俊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解决问题数学知识

余俊玉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学生入学后,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以下简单地从几个实例进行说明。

一、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会知识是前提,而会学知识才是目的。刚入学的学生许多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出疑点,教学生会说。一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得要领,有时表述不清,有时浅显幼稚,教师在关键处要给予引导。例如,在教学100以内各数的认识之后,教师先提出两个简单的问题:比35大,比40小的数有哪些?100以内的整十数有哪些?回答完后,教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了几个教师意想不到问题:(1)个位比十位多2的两位数有哪些?(2)两个数位上都是一样的数是多少?(3)个位是5的两位数有哪些……

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请同学回答,学生兴趣浓厚,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因此,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一点是教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的。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可问

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提出问题的关键。教师应创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复习“乘法的认识”时,教师创设小猴子买水果的情境,以颜色鲜艳的水果吸引学生,以言语激励学生,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以下数学问题:(1)小猴子买2个西瓜用多少钱?(2)买5个菠萝用多少钱?(3)买2个桃子和1个西瓜多少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出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越问越有趣,越学越想学。因此,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培养发现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不断从问题情境中提出新问题,深入探索知识的内在规律。

三、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下面一道题:

教材向学生渗透了统计的初步思想。学生通过数数和计算得出跑步、练武术……的同学各有多少人,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继续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出不同的活动项目之间比多、比少的问题和两个甚至三个项目的活动人数之和等问题。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树立“不唯书,不唯师”的思想,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畅所欲言。

通过每一堂课、每一次精心设计的练习,教师将“问题意识”慢慢地渗透给学生,使他们学会找条件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得到同步的培养和发展,这才是学数学的真正目的。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解决问题数学知识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