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光敏生平事迹及文学创作考略

2009-04-26 03:32朱晓燕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3期

王 纯 王 青 朱晓燕

[摘要]清初,在曲阜传为佳话的颜光猷、颜光敏、颜光敩“颜氏一母三进士”,是杰出的颜氏家族代表人物。颜光敏的《乐圃集》“以诗证史”,记录了民族的一段特殊历史,是一份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料。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同胞三兄弟皆中进士是很少见的。随着世代的变革,他们的生平诗作已多不为世人所知,颜光敏《乐圃集》的文献价值亦未能得到文学界、图书馆界足够的重视。为了研究清代历史、文学史和文献学史的需要,我们拟在《乐圃集》注释成功的基础上,对颜光敏的生平及文学创作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希望能给古典文献学尤其是颜氏家族的文化传承研究带来一缕清新的风,推动清初作家作品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关键词] 颜光敏;清初诗人;颜子后裔

颜光敏(1640—1686)清学者。字逊甫,更字修来,号乐圃。曲阜人。康熙六年(1667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为《大清一统志》纂修官。性好读书,博学多才,喜欢金石文字,对音韵学、算学皆有研究。并长于书法,尤工于诗,号称“都中十子”之一。著有《乐圃集》、未信堂近稿》、《旧雨堂集》、《颜修来杂著》等。

一、家世渊源

以颜回为祖先的颜氏家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承载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精神和文学创作历时最久的一支。儒家文化精神对颜氏家族的繁衍功不可磨灭,而血缘宗族关系又是儒家文化、学术发展的一根重要纽带,绵延至清初,在曲阜传为佳话的颜光猷、颜光敏、颜光敩“颜氏一母三进士”,是杰出的家族代表人物。

曲阜为孔、颜圣裔聚居之地,两姓亦为当地文化世家,家学渊远。颜光敏与兄光猷、弟光敩系同胞三兄弟,世称“曲阜三颜”。三人先后都中了进士,而且给后代留下很多诗文。兄弟三人中最有名者当属颜光敏。

颜光敏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正月初七,字修来,别号乐圃,复圣颜子六十七世孙。自幼聪慧过人,喜欢读书。据其子颜肇维《颜修来先生年谱》记载,光敏十六岁时拜山东学政施闰章为师。 康熙六年(1667)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康熙二十五年(1686)充任《大清一统志》纂修官,同年八月染疾,九月三十日光敏卒于京师宣武门私第,年仅四十七岁。次年归葬曲阜城东侍郎之林。清史稿有传。颜光敏一生不信佛, 不迷信于星命, 曲阜士大夫丧葬时不用僧道,就是从颜光敏开始的。

颜光敏出身儒学世家,且满门忠孝。其祖父颜胤绍,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颜胤绍曾任安徽凤阳知县,对发展和恢复农业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仅一年时间,改变了荒凉凋敝的面貌,百姓生活大为改观,“增产万余”。[1](P137) 胤绍为官素有声望,魏禧《颜氏忠孝传》记其为邯郸令时一件事:“真定西山,多盗,诏公以府同知往捕之,与贼对垒将战,贼曰:‘闻颜邯郸且至,今安在?公自指曰:‘邯郸至矣!贼投戈下马曰:‘我曹恨不生为邯郸民,公至,必能活我。降者以千数,数日悉平。于是河间、保定、天津诸抚军争欲得公。”后胤绍官河间知府,崇祯十五年清兵攻河间,城破,自焚死。颜光敏于清康熙五年(1666)自京西游华山,路经邯郸时曾作五言古诗《邯郸行》祭奠之。[2](P9)

光敏之父颜伯璟,在兖州为清兵攻破时,逾墙而逃,腿被摔折,遂被解至帅处,帅知其为颜子后代,遂留坐帐中,并告知河间之事。伯璟号哭仆地,不顾腿伤,匍匐千里到河间府,收其父遗骨归葬。后又从民间找回其失散的幼弟伯珣,兄弟甚相友爱,同居三十年,彼此无怨言,卒后谥为“孝靖先生”。

光敏母亲朱氏,明宗室女,清兵破兖州时,被刃,经救四日复苏。时光敏三岁,随家寓于兖州。当清兵攻城时,其叔父伯玠置酒于桌上,请光猷保姆吴氏、光敏保姆孙氏二人入内,举酒相敬说:此城早晚必陷,我兄弟二人很难幸免。此两儿年幼,你们不论昼夜千万要携抱勿放,我的小女儿就来不及照顾了。说完痛哭流涕。二保姆亦泣不成声。城被攻破时,两保姆分别抱光猷、光敏从乱军中逃出城外,十二昼夜始回到祖居龙湾村,幸免于难。[3](P301)

二、入孝出悌

颜光敏诞生在曲阜的龙湾村,在这里颜光敏兄弟三人度过了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古龙湾村,在曲阜西北十余里泗水转折处。断岸崩沙,波涛激射。渔人阨水之冲设网罟,称为“泗桥渔市”,是“雩门十景”之一。传说“有水牛六,入泗水化为九龙,因名其别业曰‘龙湾。”[4](P301)这里的一草一木,使颜光敏兄弟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宜人。龙湾幽美的景色、淳朴的乡情,引发了他们村居的乐趣。“选胜依林薄,裁诗竟夜分。密林含细月,老树宿寒云。水静鹤鸣远,秋空牧笛闻。无营兄与弟,珍重共论文。”(颜光猷《龙湾村居》之一)[5](P137) “草动平原暮,林占夜壑晴。到篱秋水湿,绕砌白云生。野犬迎灯吠,邻鸡上树鸣。武陵应不远,此地可躬耕。”(颜光猷《龙湾村居》之五)[6](P137)是古龙湾的水,滋润着颜光敏兄弟茁壮成长。

光敏居家见父亲与叔父与爱笃深,事母至孝,深受影响。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光敏自幼知道孝敬父母和叔父,讲究长幼尊卑有序。魏禧称颜氏之家“忠臣之后多孝子”。

《将归》:“客睡醒何早,乡心望转迷。月高喧枥马,风远应村鸡。醉恐邻人厌,诗从仆子题。高堂应少寐,敢谓久羁栖。” [7](P302)久客他乡将归之际,思念父母故土的情意更加迫切浓厚。颜光敏孝敬父母,力尽赡养之责。凡母亲染病,光敏总是衣不解带,亲自延医侍药,母亲老来生病,更需子女关心,更显人间真情。光敏在京城做官后即接母亲同住。“冬,侍朱太夫人疾,衣不解带。女丙殇,不以告,亦无戚容。太淑人疾愈,始知之,曰:‘儿纯孝.吾复何虑。”(颜肇维《颜修来先生年谱》)[8](P304)颜光敏祖姑母丧乱后依附颜光敏家居,仆人小有不敬,光敏必呵斥之。每天饮食起居都要主动询问,唯恐其有“寄人篱下”的伤感。祖姑母叹曰:“是儿加人数等矣。”[9](P302)

光敏与兄弟甚相友爱,出外常写信问寒问暖,或有诗文赠答唱和,互相勉励,深为兄弟们所爱戴。“僻地惭高隐。多愁念岁时。秋容经雨尽。暝色到山迟。起舞凭谁促?狂吟且自怡。更馀同跨马,莽莽向空陂。”《 村居同家兄作》[10](P139)家兄指作者长兄颜光猷。“起舞”用《晋书·祖逖传》:“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光敏诗作以闻鸡起舞为兄弟们奋发的典故。对于弟弟颜光敩的教育更是用心良苦,光敏子颜肇维《颜修来先生年谱》:“康熙乙丑,府君年四十六岁。弟光敩试礼部不中,府君督责严切。比归,限以家居日课,故光敩卒成进士。其文慓悍迅疾,汪洋恣肆,识者谓颖滨于之东坡也。”[11](P136)当时在曲阜流传着“颜氏一母三进士”的佳话,就是指他们同胞三兄弟的故事。又因兄弟三人皆先后在京城为官,家乡人便称他们为“天官”(吏部的通称)。颜氏在曲阜古城的住宅又被叫做“天官第”,街道亦被命名为“天官第街”。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一月初,颜光敏在曲阜城西,近邻孔庙西墙约400米处购得明孔贞丛之别墅,因慕朱氏之乐圃,亦名之乐圃,颜氏号乐圃本此。

夫妇恩爱和睦。光敏在外为官的时候,常常有思念牵挂妻儿的诗作。《早夏》:“超忽春光晏,逶迤夏木阴。虚堂儿女梦,远客岁时心。高馆繁朱果,虫丝上素琴。还凭春酒绿,一慰短长吟。”[12](P319)光敏康熙九年三月至次年三月榷龙关(在今南京市)税一年。妻子儿女均在家乡,故有“儿女梦”“远客岁时心”之言,倾诉离别之情。

三、郊游及创作

颜光敏在朝为官勤于政,勇于直抒己见。生平以书法闻名,尤擅长写诗。性喜游历山川。曾西登华山,到过伊阙,南游于长江淮河之上,观涛钱塘江边,更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游峄山,寻泗水源,过逵泉,宿龟蒙山,凡所游历,光敏必命画工为图,得金石文,悬挂于屋壁,坐卧观赏,废寝忘食。善接纳,知交遍海内。

颜光敏平生交游甚广,潘仕成《海山仙馆丛书》有《颜氏家藏尺牍》四卷,里面收有顾炎武、王士禛、施闰章、朱彝尊、孔尚任等当时许多名家给光敏的书信。颜光敏与顾炎武的关系最为密切。在《颜氏家藏尺牍》中,有顾炎武给颜光敏信札二十余通,另有诗多首,文字之交使他们友深情笃。康熙七年(1668),顾炎武因为有案株连,在济南下狱,光敏知情后积极设法营救。此事除见于顾氏给光敏的信之外,光敏在诗中也有记述。

康熙十五年(1676)至十六年(1677),颜光敏、田雯、宋荦等十位诗人皆来与王士禛谈艺,王士禛为订《十子诗略》付刻,“金台十子”由此得名。“金台十子”又称“京师十子”,系王渔洋在走向“盟主”宝座过程中一直进行的“人材储备库”建设的关键部分。定《十子诗略》亦为他日后登上“扶轮大雅”的宝座增添了一颗沉重的祛码。那么,作为一个群体的“金台十子”的诗史地位和作用亦可由此论定。谈康熙诗坛,王渔洋之下,必然要提到颜光敏。

《十子诗略》中的《乐圃集》是颜光敏的诗歌总集,收诗三百余首,诸体齐备。时人评价颇高。计东称其“高华丽则……格调老成”[13](P319)。 王渔洋更数数向施闰章称道“吾乡迩来英绝,当让此人”。[14](P2)又语赵执信云:“吾乡若老夫与子与修来,庶免于伧之诮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一称:“《乐圃诗集》七卷,国朝颜光敏撰……此集为王士禛所定,版心题曰‘十子诗略,犹其全编之总名也。”

颜光敏除著有《乐圃诗集》七卷之外。还有《旧雨草堂诗》二卷,《南行日记》一卷,《未信篇》一卷,《未信堂时艺》一卷,《训蒙日纂》二卷,《大学订本》一卷,《音正》、《音变》、《文释》等多卷。1994—1996年,笔者曾全力以赴通读、精读并校勘、注释了颜光敏的《乐圃诗集》30余万字,请文献学家赵传仁先生审阅定稿后于1997年由齐鲁书社出版,注释稿受到文献学家来新夏先生“通俗易懂、细腻严谨”的好评。

颜光敏的思想、创作与其先辈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数世家学长期积累,传代,以及颜氏家族所特具的政治、经济地位,为造就光敏的文学天才,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注释:

[1] 王纯,王青. 清初诗人颜光猷生平事迹考略[J].菏泽学院学报2007年(3):137

[2][3][4][5][6][7][8][9][10][11] [12][13][14]赵传仁,王纯.颜光敏诗文笺注.济南:齐鲁书社,1997.

作者简介:王纯,女,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文献学课教师。王青,女,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编目部主任。朱晓燕,男,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办公室主任。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7CJYZ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