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权 大钱 大言(二)

2009-04-26 04:04杨百揆
学习博览 2009年4期
关键词:创造财富运转劳务

杨百揆

“资本主义”过时了

“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是错误的,在理论和实践上误导了人们100多年。当初提出它的时候可能还有些道理,后来就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全背离了。

“资本主义”是对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误读,它没有揭示出现代工业社會的实质。现代工业社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应该叫“市场主义”、“金钱主义”或“物质财富主义”、“金权主义”。

现代工业社会是以科技为先导的社会,是全社会大规模分工、组织和交换的社会。它是以权力为中心的前工业社会向着以金钱为中心的社会的一种重组。由于科技和分工互相推进、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经济要素间的整合量和交换量急遽增加。这一方面构成了对交换工具的巨大需求,使作为交换工具的钱的作用和地位急遽上升;另一方面构成了对自愿平等的交换平台的巨大需求,使所有经济要素进入市场。于是,历史上由权力主导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逐步转向由钱来主导,特权法则被市场法则所取代。钱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的中心,在市场法则下牟取和运作钱,成了经济活动甚至社会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社会金融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被人认为它能操纵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原因。有一本影响不小的畅销书叫《货币战争》就是这么认为的。

钱和资本不是一回事。钱可以作为资本,也可以不作为资本,比如用于个人消费等,所以作为目的,钱比资本更接近人们的欲求。资本更是一种手段,除了钱(资金)以外,还包括其它东西,如土地、厂房、机器、物业等。在市场条件下,这些都是可以用钱换到的,所以作为手段,钱比资本更具广泛性和普适性。推动现代工业社会,即所谓“资本主义”运转的是钱,不是资本,给现代社会带来利益和损害、好处和弊病的也是钱,不是资本。也就是说,现今社会人们更多地追求的是钱而不是资本,更多地使用的是钱而不是资本,而这些又都是在自愿平等的市场条件下进行的。因之,反映现今经济和社会本质特征的是钱和市场,不是资本,所以现行的工业社会不是“资本主义”,而是“金钱主义”、“市场主义”或其它。

搞清这一点,对理解发达国家和我们这个时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资本生利,还是权力生利?

有人认为,资本能创造财富或者能生利,有时还能生暴利,现代工业社会是资本控制和主导的,所以叫“资本主义”。这是不对的。

马克思说的“资本”,已经内涵着暴力和垄断,它是能生利获利。但这是暴力和垄断生利,不是资本生利。这种“资本”排除了现实中大量非暴力、非垄断的中小资本,既不符合社会实际情况又自相矛盾,使“资本”概念不能统一。

按照这种“资本”观,“封建主义”,比“资本主义”更“资本主义”。 封建领主把土地租给农民,挣地租,比资本家开工厂更靠“资本”生利。因为他是靠资本(土地)挣钱、得利,承担一些风险,挣钱多少与资本(出租的土地)的数量成正比;而资本家除了靠资本(工厂、设备、资金),还要靠雇工、组织、经营管理才能挣钱、得利,也得承担风险,获利多少并非与资本投入量成正比。所以如此,是因为封建主的“资本”比资本家的资本更具权力性和垄断性。前工业社会主要就是靠暴力和垄断获利的。

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最“聪明”,甚至能直指核心。2000多年前吕不韦就知道把钱投到权力上获利最大。他把钱投到秦王身上,先当了丞相、文信侯,食洛阳十万户,后又当了相国、秦王的“仲父”,门下食客三千,家僮上万,钱财无数。清朝乾隆时期权相和珅,家财合十亿两白银,是因为他的“资本”含权量大。含权量越大,垄断性越强的资本生利越大。但这不是资本生利,而是权力生利。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和走向不是这样的,用这种“资本主义”称谓现代工业社会是完全不准确的。

运转资本才能生利

西方主流经济学说的“资本”,是生产或经济活动的要素,如果刨去所谓“人力资本”,它不创造财富也不能生利。它得到的收入是“风险报偿”或“风险补偿”,因为它本身不能使有用物品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不能增加或创造财富,没增值,没生利。有人把风险报偿叫“利息”、“利润”,也是一种混淆和误导。

任何形态的资本放在那里都不能创造财富,只有把它们组合起来、运转起来才能创造财富。退一步说,即便是“生利”,也必须运转起来才能“生利”,即所谓“资本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利润”。

资本生利靠人运作

资本运转靠人。资本生不生利,生多生少,还是亏本、赔光,是靠人的运作、劳作,靠人的知识、智力、胆略、情操、体力等综合能力去操作,当然有时也有运气成分。由于运气不可控,或可能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可暂不考虑,所以还是靠人的能力。有能力,可以使资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能力,可以使资本从大到小、从有到无。历史上和现实中这种例子太多了。知识、智力、胆力、“情力”、劳力运用于经济活动,就是各种“劳务”,具体表现为预见、策划、设计、组织、技术、管理、经营、种植、加工、搬运、采掘等等,正是这些活动或劳动增加了有用物品的数量,提高了有用物品的质量,创造了财富,从表面上看好像是资本获得了增值。

在以科技为先导的、靠高度组织化和复杂经营管理的工业社会,智力、能力越来越成为挣钱还是赔钱,挣多还是挣少的关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地位越来越高。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即高级白领的发言权、决定权、分配权和实际收入,在很多情况下比单纯的“资产者”,不只是小股东,甚至是大股东、老板还大、还多。比如现在企业高级主管、高级财务、高级技术人员年收入能达到几百几千万美元,而同企业的单纯的出资人(资本所有者)年收入才几十万、几万美元,甚至更少;还可能没收入、负收入(亏损)。

早期“资本家”获利大,是因为他们身兼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所以叫“资本家”,即资本的所有者和运作者,另外还有资本短缺劳动过剩因素。除去管理、技术和资本稀缺等因素的收益,他们靠资本生的“利”,实际上只是风险报偿,只比存款多一点,也就是贷款那么多。

劳务生利,不是资本

有人可能说,既然是心智、劳作,即劳务创造财富、生利,劳务也是资本,叫“人力资本”,所以资本是创造财富的、生利的。这也是不对的。

首先,即使劳务是一种资本,它生利,也不能说是资本(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资金等)生利,只能说有一种资本生利,其它不生利。其次,在生产或经济过程中土地、厂房、机器等是既有的,劳务是新增的;新增的能源、原材料是死的,劳务是活的,创造新增财富的显然是劳务。第三,决定产品有没有用,有多大用的也是劳务,这是产品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关键。第四,其它资本离开劳务不能自己运转,劳务可以独立运转。比如设计、咨询和各种简单的服务等等。第五,其它资本一般是先投的,劳务可以是先投的,也可以是现投的。劳务既然与其它资本有这么多不同,为在本质上做出区分,劳务可以也应该不算作一种资本,“人力资本”是对人们已有的资本概念的一种混淆。所以,资本还是不创造财富不生利。

另外,如果把所有的经济或生产要素,包括人力、劳务都叫资本,那么把现代工业社会叫“资本主义”就更不对了,因为历史上所有的社会都可以叫资本主义。

资本除了靠心智、劳作“生利”外,在短缺的情况下也能“生利”。但这不是因为资本本身有生利能力,而是因为供求失衡,是它与外部的关系所致。其它东西也是一样,在短缺时都能生利。商业、贸易做的就是这一块。早年欧洲国家对亚非地区海上贸易,中国人“走西口”贸易,都能获大利,就是因为地理、政治分割,造成不同地区对不同物品的供求的巨大落差。相反,资本在过剩时,和其它物品一样,还能亏损。资本由于过多而亏损的实例也很多。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本过剩导致的大面积资本亏损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其它亏损。(待续)

猜你喜欢
创造财富运转劳务
新举措
熊先生的糖豆
复旧运转
劳务派遣转向劳务外包的分析与思考
时来运转
劳务派遣策略思考
浅谈基于道德的责任教育
劳务派遣,面对一堵墙
用英语谈恋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