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古诗赏读方法初探

2009-04-27 10:03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4期
关键词:黄蝶冷清古诗

章 瑾

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发展语言,陶冶情操,还能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对此推荐了80首古诗词背诵篇目。而在小学一、二年级,由于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的限制,赏读古诗比较困难,因此,我在本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重视诵读。诵读在古诗欣赏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有人说,学习古诗如果不用嘴,只用眼睛,就会将诗的美丢失一大半。诵读,可以说是进入诗歌内核的一把钥匙。

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当然先得使他们弄懂文字、句意,然后再引导他们用心揣摩,通过运用声音的高低长短,气息的轻重缓急,把自己感受到的情感表达出来。在课堂上,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个别读、领读、齐读、小组读,多种形式反复练习;在课外,鼓励学生养成诵读古诗的学习习惯,不拘形式、随时随地地进行。如:在学习《静夜思》时,先让学生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问问学生:读了这首诗,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对于“冷清”老师可以进一步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学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反复诵读。在学生对诗意有所了解后,让学生在《思乡曲》的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诵,最后达到能够背诵。

除了课本上的古诗教学之外,推行“每周一诗”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小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目的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素养。所以,课外赏读古诗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词大意,然后去美读、背诵、感悟。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有滋有味,也就达到目的了。

2、通过图画,使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低段学生以具体形象的思维占主导地位,同时,低年级学生阅历浅,阅读量少,要让他们从精练、跳跃的诗句中体会到诗中之情更是难点。因此,借助直观的材料、多媒体手段或学生的生活资源,以“画”的形式丰富诗句的内容,从而在古诗学习中激起与诗人情感的共鸣。如:学习杜甫的《绝句》,让学生在明确诗意的基础上,找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一边读一边想象,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好一幅美丽的景象!给画涂上颜色,眼前出现的不正是古诗所要表现的意境吗?

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用简笔画给诗配画,寥寥几笔表现出古诗的意境。如赏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读“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画稀稀疏疏的篱笆、一条通向远山曲曲折折的小路、叶子稀少的树;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画一片金黄色油菜花、在花里飞的黄蝶、追赶黄蝶的小孩。配画过程中能让学生形象地欣赏到暮春景色和儿童追黄蝶的欢乐情景。

在课堂中还可以尝试一个游戏:赏画吟诗。让孩子们像诗人那样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吟诵古诗。这“风景”有些是写意的国画,有些是写实的照片。看到几只引吭高歌的白鹅,孩子们快乐地吟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看到含苞欲放的荷花,学生会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看到月亮,学生想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身临其境走入古诗。古诗的意境多半藏于字里行间,并不是逐字逐句解释就能体会诗的意境。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身临其境走入诗意的画面中,把诗景、诗情统一起来,让作者当时的情感得以回归,使学生、文本、作者、环境实现对话,无疑是最好的方法。《村居》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不就是孩子们的写照吗?那么,何不在阳春三月把孩子们带到绿草如茵的校园,享受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呢?《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景相信生长在西湖边的孩子们绝不陌生,趁着双休日,去湖边观察荷叶初生,蜻蜓飞舞,对于古诗美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总之,低年级学生的古诗学习要基于学生理解能力平面化、形象化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从生活中直观欣赏,感受古诗的优美。同时,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喜欢古诗,成为学习古诗的内行。

参考文摘:

1、《关于古诗教学的几点思考》 刘章利

2、《诗情画意学古诗——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蹊径》 张幼琴

3、《设法读好古诗,充实生命元气》 庹先德

4、《<小学生古诗文背诵的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裴玉祺

章瑾,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黄蝶冷清古诗
小狸爱捣鼓
明月冷清秋
三色堇(jǐn)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墙角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