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与创新

2009-04-27 10:42林修果刘晓晖
党政干部学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反腐倡廉创新思路思想政治教育

林修果 刘晓晖

[摘要]反腐倡廉不仅是党建的工作重点,也是维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固本之举,作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保证,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作用。无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还是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都应该放在反腐倡廉工作的首位,并要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有所创新。

[关键词]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首要工作;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4-0063-02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定位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

1.从内外因辩证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就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反思一些领导干部蜕变为腐败分子的轨迹,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被称为“无锡第一贪”的华惕中在他的悔过书中写道,要不是当初那哥们“死皮赖脸塞钱”,我也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曾任江西省副省长的胡长清,则埋怨缺乏监督,说道“假如江西的新闻媒体也能像美国的新闻媒体曝光克林顿丑闻的话,我也不会堕落到这种下场”……这种把自身的腐败行为完全归结为他人原因、政府原因、社会原因的思想是极其可笑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增强诚信守法、廉洁奉公的自律意识,树立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好自我约束关。唯有如此,才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2.从理论和实践关系分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们的反腐败工作也是如此。我国的腐败问题已不是一种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而是一种带有普遍性、传染性、顽固性的不正常现象。多年来的反腐败实践表明,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对于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对于长期都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就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固然,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但反思我们的反腐败工作也很有必要。一方面,我国滋生腐败的土壤太肥沃;另一方面,我们反腐败的传统做法大多是抓“遏制”而非抓“源头”。根据多年来反腐败工作的实践,反腐不仅要抓“遏制”,更要抓“源头”。一方面大张旗鼓地抓教育、订制度、搞监督,但另一方面抓“源头”治本措施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伦理学视角

1.从功利主义角度分析。功利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它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精打细算,都是尽量扩大个人的利益或者幸福,尽量减少个人的痛苦或代价,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站在这个角度上分析,在腐败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要做好倡廉的思想教育、防患于未然。腐败现象从发生到惩治,要经过多道关口,在最靠源头的关口设防,效果是最好的,也是最经济的。以往的反腐工作注重于最后一道关口,即惩治,可结果往往是防不胜防,疲于应付。因此,唯有将反腐倡廉的关口前移才是良策,即不能仅仅在最后一道关口设防,事后惩处,而要在事发之前就设防,防患于未然。

2.从传统道德教育的角度分析。廉政一直是我国古代伦理学的主要内容。法家甚至把廉与政治结合起来考察,认为“廉”是治国纲领四维之一,把礼义廉耻作为立国的四大纲要,指定了“廉不蔽恶”的原则。“廉”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起源于西周初年。《西周天官冢宰》曰:一日廉善、二日廉能、三日廉敬、四日廉正、五日廉洁、六日廉辩。”沿着《西周》的脉络,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都把“廉”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因此,如果能把廉政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来教化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使这种“廉政”思想深入人心。反腐之势定会压倒腐化之风。

3.从中国古代哲学角度分析。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一直是古代哲学的争论热点。而传统的“性恶论”就成了腐败成因探究的源论。不少人认为,腐败的本源是人有兽性,有性恶的一面,有趋利避害、自私、贪欲的本性,这是人的自然属性。也就是说,人的原始欲求是产生腐败的本源,但它只是使腐败成为可能,并不一定变为现实。所以,人的这种本源是不应该扼杀的,也是无法扼杀的,反腐败不等于反性恶,而应认识性恶,抑制恶的因素,弘扬善的因素,促使性恶向性善转变。如此角度,加强思想教育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教化来启迪人的心灵,抑制性恶的一面,弘扬性善的一面,才能促使恶善的转化,才能从人的内心深处遏止腐败的根源。

二、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

(一)教育对象的分析

1.领导干部自身的地位和行为具有示范效应,这就要求领导干部首先要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发挥他们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人、感召人、教育人。由于领导干部手中有权,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层次高、权力大,对群众的影响大,一旦他们中有人腐败,对党和政府形象的损害程度也更大。另外,在对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年轻的、有潜质的公务员的反腐倡廉教育,因为这部分人日后极有可能走上领导干部的岗位,对他们事先预防的教育显得现实而又必要。

2.从腐败发生的原因上看,除了领导干部自身内因上的贪欲,也不能忽视外因上的诱惑。如:社会上的行贿之风,群众法律意识薄弱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等。因此,廉政思想教育的对象应包括社会大众。从教育入手,培养公众的社会正义感,并把这种教育纳入公民的基础教育中,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形成守法护法维法的好局面。同时,各传媒要加强舆论监督作用,弘扬正义,树立公众仗义执言的信心,协助监察机关,惩恶除害。

(二)教育内容的剖析

1.加强党风廉政教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来就是我们对党员进行理论教育的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而来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最新成果。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先进性,就必须跟紧脚步努力学习发展着的理论,搞好自身的修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廉洁从政,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端正权力观和利益观的教育。权力是腐败的载体。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因此,对领导干部进行权力观教育是极其必要的。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官实际上是为人民办事。因此,领导干部树立“权为民用、位为民正、利为民谋、欲为民节、情为民系”的权力观,树立好公仆、模范官的意识,保证掌好权、用好权。

在利益观方面,应该看到市场经济求利原则对人们的巨大冲击,防止和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在其中开展淡泊名利、以廉养德、勤政廉政、夙夜为公的道德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3.用伦理道德教育来感召领导干部。“廉”论自古以来就是伦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如:邓牧论君道吏道的败坏、黄宗羲论吏治廉治的标准、唐甄论治贪之道、曾国藩论节俭治贪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伦理道德教育,并不是对领导干部的低估,而是看到了掌权容易为腐败堕落提供机会的事实。很多领导干部当官之前表现得都很不错,但一旦做了官,道德水准就下降了,不仅思想蜕化变质,生活也腐败堕落了。因此,“要做官先做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伦理道德教育。取中国传统伦理之精华为当今伦理道德教育所用,相信定会受益匪浅。

4.普及纪律与法制意识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治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与依法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一环,也是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内在要求。因此,思想教育应该从培养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入手,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健全法律程序,普及法纪法规教育,杜绝源于法制意识教育不够而导致的愚昧盲目腐败。

(三)教育方式的探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物欲的冲击与人们的信任危机,思想教育防线变得越来越软弱无力。传统的、纯粹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独立个性的特点,乏味空洞形式化的教育大大缩减了思想教育的功效。由于理论脱离实际,没有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教育往往是形式主义,没能真正解决问题。面对这些弊病,在教育方式上也必须创新:

1.适当给予压力与惩罚,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工作方式的一个法宝。开展得好,民主监督也能做得好,党员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抓得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民主生活会上,由于各级领导干部与下级从政人员怕这怕那往往都是只挑好的讲,将一个严肃的会议变成了“表扬与被表扬”大会了!下级不敢批评上级,上级即使有批评下级也是轻描淡写,何来的改进自我、完善自我呢?所以,有必要采取一种约束与奖惩机制,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和水平,让“批评和自我批评”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2.改变理论灌输的死板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思想心理因素进行有效分析。传统教育方式往往采取满堂灌形式,可这种兼容并蓄的手法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相反,应该善于联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力戒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假大空,针对目前为官腐败的一些心理特征做放大性剖析,从而展开攻势,直击要害。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对腐败人员的调查发现,可以分为“把握时机”型、“心态失衡”型及“自恃有功”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腐败分子,其犯罪心理又可区分为侥幸心理、虚荣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和补偿心理等。在思想教育中,就可以结合各种案例,利用事实剖析这种心理危害,从而使教育对象认清形势,达到心灵的震慑作用,扼杀住腐败的咽喉。

3.学习好的典型,剖析坏的案例,进行正反结合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人们往往会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产生共鸣。远的有古代的清官廉吏,如包拯、海瑞、于成龙等;近的有孔繁森、张仁和等。他们的廉洁奉公、勤政爱民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此同时,还应结合典型的反面案例,剖析腐败人员的心理特征,用这部分人的悔过书从反面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党的队伍建设中达到一种警示作用,从而让他们即使想腐败也不敢腐败。“正反结合,一歌一弃”,相信在这样的思想教育引导下,领导干部会适当地摆正自己的位置,作出明智的选择。

4.努力开拓创新,寓教于乐,开展多样化的教育。传统的思想教育常采取台上讲台下听的形式,这种单方灌输的方式就像教育上的班级授课制一样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一些弱点。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可以鼓励开拓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例如: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辩论赛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有利于克服逆反心理,厌倦、麻木心理,以另一种角度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反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詹福满.科学发展观与反腐倡廉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张剑.反腐倡廉教育十二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

[3]《反腐倡廉建设》编写组.反腐倡廉建设200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4]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编写.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2008)[M].北京:中国中央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李秀华

猜你喜欢
反腐倡廉创新思路思想政治教育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探究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的探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