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世说新语》(三)

2009-04-28 07:48黄子民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三都赋左思张衡

黄子民

[原文]

左太冲①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②,张曰:“此《二京》③可三④。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⑤求于皇甫谧⑥,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⑦。于是先相非⑧贰者,莫不敛衽⑨赞述⑩焉。

[注解]

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晋代诗人,曾用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三都指魏、蜀、吴三国国都。讥訾:讥笑非难。惬:满意;舒服。

②张公:指张华,张华学识广博,勇于赴义,名重一时,曾任太常、司空。

③二京:指东汉班固《两都赋》和张衡《二京赋》。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拟班固《两都赋》作《二京赋》;两都、二京都是指汉代的东都(京)洛阳和两都(京)长安。

④三:用为动词,成为三。这句指《三都赋》可以和《两都赋》《二京赋》鼎足而立,三者齐名。

⑤询:请教;征求意见。

⑥皇甫谧:字士安,博览解书,著有《高士传》,名望很高,晋武帝屡召为官,不就。

⑦叙:通“序”,序言。

⑧非贰:非难、不同意。

⑨敛衽:整理衣襟,指表示敬意。

⑩赞述:称赞传述。

[译文]

左太冲刚写好《三都赋》时,当时的人们对他多有讥刺,他心里不好受,就拿去给张华看。张华说:“看来张衡的《二京赋》可以变成《三京赋》了,但是你的文章没有为世人所重视,应当找个有名望的人士给推荐下。”左思就去询问皇甫谧,皇甫谧见了赞叹不已,就为他做了《序》。这样,原来非议他的人,没有一个不行礼赞叹的。

[解读]

左思,山东临淄人。左思出身寒门,人长得奇丑,这样一个青年,在魏晋那个讲究出身和容貌的时代算是没活路了。而且,少年时代的左思,还特别笨,吃嘛嘛香,学嘛嘛不行,一眼看上去,还以为是个智障。无论是学书法,还是练古琴,没一样过关的。最后,在绝望中,他选择了写作,似乎以为这碗饭好吃,写了篇《齐都赋》,竟用了整整年的时间!虽没什么天赋,但挡不住他这次要跟文学死磕。

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晋武帝征集天下美女,左思的妹妹被选入宫,于是左思有机会来到首都洛阳,后担任秘书郎,也就是皇家图书馆馆员。初到首都,左思惊呼:太大了!太大了!洛阳真是太大了,比我们临淄大多了!有人说,见过什么啊?确实,左思没见过什么世面。但也怪不得人家小左,要怪就怪当时的洛阳太奢华壮丽了。在洛阳的日子,左思是很孤独的。是啊,谁会搭理一个来自寒门的丑八怪呢?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伤害左思自尊的事。当时,潘岳以貌美著称,上街时,洛阳的姑娘们翘首企盼于两侧,投之以鲜花和水果;而左思上街,连洛阳的老太婆都冲他吐口水,小孩则拿着石子砸他。可以想象,左思是多么痛苦:我不就长得难看点吗?在这种情势下,为了能在洛阳有个发言权,至少别再让老太婆们欺负了,左思以时间为赌注,开始了一个冒险计划。他要穷其精力,写出一部旷世名著,灭一灭洛阳人的威风。著名的《三都赋》有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构思的。据说该赋连构思带写作,左思整整用了十年光阴。十年浩瀚,一个丑陋的青年变成了更丑陋的中年。在十年创作中,左思倾尽心血,严谨考察,引经据典,精益求精,终于在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春完成此篇描写吴国、蜀国和魏国三国首都的鸿篇大赋。但是没什么反响,而且,还受到了一些讽刺。在此之前,名士陆机从江南入洛阳,听说左思正在写《三都赋》,抚掌大笑,在给弟弟陆云的书信中傲慢地说道:“这儿有个乡巴佬儿在写什么《三都赋》,等他写完了,可以用它盖酒瓮啦。”呵呵,我想当时左思死的心都有。但左思没有自杀。苦心人,天不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一位好心人,好心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这篇东西我看完了,虽然很棒,但由于你人微言轻,所以要想走红洛阳,仍然很难。不过,还是有办法的……”

左思:“什么办法?说啊!”左思实在是急了,一个人有几个十年啊!

好心人:“找个大腕儿给你写个序,推荐一下你。”

左思:“大腕儿?”

好心人:“是的。这叫炒作。”

左思似有所悟:“找谁呢?您?”

好心人:“非也,我看找皇甫谧最好。”

左思:“为什么?”

好心人:“皇甫谧是东汉名将皇甫嵩的曾孙,皇甫嵩是镇压黄巾起义的第一号人物,据说当年曹操和刘备都跟他混过,可到了皇甫谧这辈,家道已经中落,他又遭受病魔袭击,导致半身有点不遂,并一度想自杀。但最后还是鼓起勇气活了下来,饱览群书,苦读不辍,到现在不但成为文学大师、史学大师,还成了天下闻名的医学大师,著有《针灸甲乙经》,这可是咱华夏第一部中医针灸著作啊!皇甫谧有过一段特别艰苦的个人奋斗史,所以能理解你现在的痛苦,会对你有一种认同感,所以找他最为恰当。”

左思:“说得太好了!我也听说过这皇甫大师,他好像有个著名的段子,就是曾向我们的皇帝借过书。”

好心人点点头。其实,当时左思还想问一句:您现在也是名士啊,小时候也很穷困,为什么您不给我写序呢?正像你们猜测的那样,好心人就是西晋大臣张华。经张华的点拨,左思找到了名士皇甫谧,后者还真给《三都赋》作了序言。如张华所预言,这《三都赋》真的一下子就火了起来。此赋结构宏大,语言美丽,内容充实,贴近时事,被认为超越了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以致首都的士人们争相传阅。火到什么程度呢?火到为此诞生了一个著名的成语:洛阳纸贵。正是凭借着《三都赋》的东风,左思一举打入了洛阳的名士圈子,在元康年间还参与了贾谧的文学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后及贾谧被诛,左思感慨万千,无所适从,最终看透世态炎凉,再也无意在圈子里混了,便卷着铺盖卷到了冀州,远离了是非之地,在那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

《三都赋》是左思的代表作,但他最好的文学作品却是《咏史》八首,其中最著名的是“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好一个郁郁涧底松!好一个白首不见招!这当是发自左思内心的诗篇。魏晋时期,仕途为世家大族把持,出身寒门的人无发展的机会,对此左思有着深刻的体会。这是一个有才华的难看的好青年发自内心的愤愤之音。古人出书,也请名人作序,以此来炒作,本来想打趣一下左思,但再读《咏史》,便伤感异常了。

猜你喜欢
三都赋左思张衡
张衡传(节选)
洛阳纸贵
张衡数星星
张衡的“浑天说”和漏水转浑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