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的新闻性与服务性

2009-04-28 09:55崔新建
新闻爱好者 2009年5期
关键词:新闻性服务性可读性

崔新建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都市报厚报时代的到来,各家报社都开设了一个个经济专版,既丰富了版面,又增加了收入。专刊部门的主要任务在于服务和经营,其所有新闻稿件的采写也是围绕服务和经营这一工作重心开展的,有些稿件甚至是按照经营的要求采写的,版面也是以满足用户需要为出发点。近些年一些报社为了更好地开展专刊部门的工作,干脆把其划入广告部,经营的色彩更为浓重,而新闻的色彩相对淡化。那么专刊新闻是不是真的不要品质、不要新闻性了呢?

笔者的切身感受是专刊新闻必须以质量取胜,不是要不要新闻性,而是必须强调其新闻性,而且要有其特别的新闻性。专刊新闻的采写,难点在于既要服务于客户,又要强调新闻性,经营与新闻兼顾,把握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报纸专刊的特点:知识性、服务性、实用性和新闻性。报纸专刊,毋庸置疑要讲求知识性、服务性和实用性,但同时还应加强它的新闻性。报纸专刊不像社会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像综合性副刊版那样,以发表文学作品为主,而是介于传统的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版之间。在内容上,它涉及汽车、健康、金融、通信、旅游、电脑、家电、房地产、时尚消费等各个方面,又多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关心的吃、穿、住、行、玩等为版题,生活气息浓郁,注重知识服务,可读性强。同时,又提供某领域的新动向、新气象,带有明显的新闻性。从许多报纸的探索尝试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专刊面临的改革与挑战,也看到了专刊在逐步向新闻靠拢这样一种大趋势。新闻性的加强,使报纸的可读性和时效性明显增强,特色更加鲜明。

报纸专刊的写作要求:服务于读者,服务于客户。专刊新闻不是随意写的,而是必须按照新闻规律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让某个专业的读者群能够从中汲取知识,获得收益。所以写专刊新闻要懂得各个专刊的行业知识,写出来的话要具有相当水平,在圈内的人面前不至于露怯,说些大白话,落得贻笑大方。另外写专刊新闻还要精通新闻业务,专刊新闻很容易写得长而枯燥,为什么?写作者只顾按客户要求写作了,却忽视了可读性、故事性。

写专刊行业稿件要注意客观真实,每一篇稿件都必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写客户稿件也要注意不夸大事实,不为了说好话而写稿件,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服务于客户,充分体现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报纸专刊的两个突出:突出服务性、突出新闻性。专刊新闻与社会新闻之所以不同,是在于强调它的服务性,没有服务性,只强调新闻性,把事情说得再热闹,也会失去专刊新闻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只强调服务性,却忽视了其新闻性,做出来的稿件没有味道,可读性差,人们不愿意去读,也失去了专刊新闻存在的价值。

专刊新闻突出服务性,主要在于一篇篇稿件的信息含量,读了每一篇专刊新闻不仅仅是知道了一个故事,而且明白了一个道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报纸专刊应当具有一定的新闻性,但这种新闻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专刊要增加新闻报道,不能简单地与新闻版的新闻性等量齐观。区别在于专刊的新闻强调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它更注重新闻性与服务性、实用性的结合。因,此。专刊必须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从选题取材到立意,都必须紧跟行业步伐,蕴涵时代气息。

专刊新闻突出新闻性,主要在于一篇篇稿件的阅读效果,一件事情,一个道理,娓娓道来,好像听故事一样,是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一种愉悦、一种获得。报纸专刊,依附在报纸新闻版后面,虽然被冠以报纸上的“非新闻”版面,不过笔者认为仍需要强化它的新闻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读者阅读的需要。从读者的心理、愿望和兴趣的角度看,人们读报,首先想知道的是新事。读者的这一心理特点,决定了专刊强化新闻性的必要。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求“新”的新闻欲望将更加强烈。有新闻性的专刊,能给读者以新鲜之感。二是报纸自身的特性决定的。报纸是“新闻纸”,从这个基本定义出发,报纸上刊发的东西应当是具有新闻性的。专刊也不例外,也不能脱离新闻的范畴,也要符合报纸宣传的整体特点和规律。专刊虽然不能像新闻版一样,以密集的信息量和强烈的时效性传播信息,但它是新闻版的补充和延伸,专刊如果注入了较强的新闻性,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它本身新闻性不强的缺陷,而且还可以使专刊更富有吸引力。三是参与报界竞争的要求。报纸专刊,是报界竞争的产物,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它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现在专刊迅速扩版增容,要想站住脚,赢得更多的读者,就要在“专”字上下足工夫,在做到位的前提下,强化其新闻性。一般来说,一个省的几家报纸,新闻版办得特别好的或稍差些的,都是少数。在新闻版质量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专刊能否抓住读者,产生出几个名牌,就成为评价一张报纸优劣的标准。

巧妙调和经营与新闻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经营与新闻是一对矛盾体,中间的尺度很难把握,经营的色彩一突出,新闻的特点就会逊色,新闻的色彩一突出,经营性就可能会被淹没,会受损失。如何调和这一对矛盾?其中大有讲究。

一是专刊要抓行业热点问题。对热点问题,社会方方面面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和议论,对其进行报道,能吸引各方面、各领域读者的注意,谁要是抓住了行业热点,谁也就抓住了读者;而且谁抓得快,谁就拥有了更多抓住读者的优势。二是专刊要对群众关心、带有社会普遍意义的重大事情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和深度报道。同样一条新闻,新闻版报道的时候,只能做大体上的新闻描述,读者了解到的只能是大概情况;而专刊却可以发挥它的优势,可以将这条新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作细致的描述,把那些在新闻版想保留而又不得不舍弃的东西“捡”回来。使原先的“旧闻”变成具有“发掘”意味的新闻。如果再配上新闻背景资料、有关数字等内容。这对于喜欢刨根问底,希望对新闻事实了解得更为深透的读者来说,显然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三是专刊要及时反映群众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并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四是专刊要有新鲜的东西。介绍的知识要新,刊发的信息要新。比如《天下旅游》专刊,春节期间,如何境内旅游。如何出境旅游,机票多少,还剩多少等,都必须是最新鲜实用的,能够为节日里打算出行的人们提供实质服务的。

编校施宇

猜你喜欢
新闻性服务性可读性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可读性
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服务性管理的探究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服务性的若干思考分析
电视法治栏目服务性问题的探讨
融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为一体 “文编”+“美编”思维碰撞创出优秀漫画作品
增强电视时政报道新闻性的基本路径
从《连线119》探讨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的要素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提高党报可读性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