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障碍的对照研究

2009-05-06 03:35姚继春刘庆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8期
关键词:阿立哌唑

姚继春 刘庆军

【摘要】 目的 观察阿立哌唑治疗强迫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30例强迫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氯丙咪嗪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2、4、6、8周末研究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提示阿立哌唑疗效明显。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85%,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P>0.05)。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强迫障碍的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关键词】 阿立哌唑;氯丙咪嗪;强迫障碍

强迫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但至今仍然是较为难治愈的疾病之一,通常以氯丙咪嗪作为首先药物治疗,疗效明显。近年来,曾有文献报道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强迫障碍有效,为了观察阿立哌唑治疗强迫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笔者进行了与氯丙咪嗪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强迫障碍诊断标准;②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2评分≥16分;③排除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物质依赖和滥用、严重自杀倾向及其他精神疾病等。来源于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30例强迫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9~45岁,平均(35.32±8.42)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4.51±3.06)年。对照组采用氯丙咪嗪治疗,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21~50岁,平均(36.08±9.35)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5.12±2.97)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Y-BOCS评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停止应用各种精神药物2周后开始研究。研究组治疗药物阿立哌唑为康弘集团成都大西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起始剂量为5㎎∕d,根据病情及耐受性逐渐增加剂量,2周末增至最大剂量为30㎎∕d,平均剂量为(20.52±5.13)㎎∕d。对照组治疗药物氯丙咪嗪为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责任有限公司生产,起始剂量25㎎∕d,根据病情及耐受性逐渐增加剂量,2周末增至最大剂量225㎎∕d,平均剂量(200.19±70.48)㎎∕d。睡眠障碍可临时联用小剂量艾司唑仑或阿普唑仑。两组疗程均为8周。

1.2.2 疗效评定 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周末采用Y-BOC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疗效评定采用等级评定标准:Y-BOCS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进,≥25%为有效,≤25%为无效。治疗前及疗程末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生化、心电图、脑电图等及体格检查。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Y-BOCS评定结果,见表1。表1显示:治疗2周末两组Y-BO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逐渐下降(P<0.05);治疗8周末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第2、4、6、8周末两组间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疗效 治疗8周末,研究组痊愈9例,显进2例,有效1例,无效3例,有效率80%;对照组痊愈8例,显进2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87%。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不良反应 研究组嗜睡2例,静坐不能2例,口干、恶心、震颤、步态不稳各1例;阿立哌唑最后日剂量为10 mg(3例)、15 mg(6例)、20 mg(4例)、25 mg(1例)、30 mg(1例),剂量在25 mg以上者诉有中度静坐不能,1名仅在末次复诊时诉感乏力,由于其他患者不能耐受更大剂量或在低剂量时以取得良好效果,所以维持目前剂量服用,未观察到生命体征不良变化,仅平均体质量则从67.3 kg增加到70.95 kg,增加了3.65 kg(P<0.05)。

3 讨论

已有研究证实强迫障碍的发生机制是脑干5-HT系统功能增强,中枢某些通路5-HT系统功能不足,脑内5-羟色胺功能低下,及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变化对其有影响3。氯丙咪嗪即通过对上述功能的调整发挥治疗作用4。阿立哌唑的抗强迫作用可能因其具有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具有对5-HT2A受体的拮抗作用,这些对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调节性质可能是其可用于治疗强迫障碍的原因。

本研究显示阿立哌唑治疗强迫障碍的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虽然阿立哌唑存在单独应用于治疗强迫障碍的可能性,但它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仍具有对体质量、血糖调节、代谢综合征等的不良反应,该病例既表现出体重增加及静坐不能,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继续观察疗效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参 考 文 献

[1] Connor KM,Payne VM,等.抗精神病药在强迫障碍中的应用.精神相关疾病论坛,2005,16(2):62-64.

[2] 沈渔邨.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6-207.

[3] Coodman WK,Mcdougle CJ,Price LH.Pharmacotherapy of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s.J Clin Psychiatry,1992,52 (Suppl):29-37.

[4] Greist J,Chouinard G,Duboff E,et al.Double-blind parallel comparison of three dosages of sertaline and placebo in out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ders.Arch Gen Psychiatry,1995,52:289-294.

猜你喜欢
阿立哌唑
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对其糖脂代谢、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86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老年抑郁伴失眠和焦虑患者的治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奥氮平和利培酮及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