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亲恩 审视人生

2009-05-08 10:02
新天地 2009年4期
关键词:李建国儿孙大姐

清明时节,本刊收到数位中年读者的来信,以借本期刊物一角深情缅怀已逝的亲人,其言悲泣,其语真切。这个时候思索“孝敬”两字,总会有不一样的视角和体验。

——编者

突然意识到健康最重要

中年失去父亲的某园艺公司总监栾虎良说,父亲在住医院6周后,因为尿毒症过世,“父亲走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他会突然病得这么严重呢?”分析之后发现,父亲那一辈因为生活条件不好,总是非常拼命,常常加班,不讲究生活作息,也没有保养身体的观念,上了年纪之后,其实也没有生什么大病,但身体却一下子“兵败如山倒”。看着父亲倒下,栾虎良突然省悟,身体健康真的很重要,而自己也已经进入中老年,走向人生下半场了,不能不开始注意健康问题。如今的他“不熬没必要的夜”,因为人的身体不是铁打的,千万要善待,“这是父亲过世带给我最大的提醒吧”。

来自江苏的吴秀明说,她的大姐改珍于2008年4月10日去世,享年81岁。大姐曾背着襁褓中的她逃难,在她结婚后也常常接济她,所以大姐在她心目中就像母亲一样。7年前大姐患上了癌症,吴秀明和丈夫尽自己所能照顾大姐,这7年时光里,他们送走了大姐,同时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学了很多医学保健的知识。

惊觉自己须肩扛世界

父母都因为心脏病突然过世的飞讯公司经理李建国说,因为父母亲都是在极短的时间里走的,所以子女对父母的过世完全没有所谓的“准备期”,一下子就要面对老人家不在的事实,心里实在很难受。虽然人生一路通往死亡,但似乎是等到父母走了以后,才意识到自己必须直接面对人生了。李建国说,父母过世是中年人二次成长的开始:“不管活到几岁,父母走了,我们才惊觉,世界是扛在自己的肩上。”

李建国说,父亲先走后,兄弟姐妹明显对妈妈更孝顺了,过去大家忙着工作,没有注意爸爸妈妈已经老了,爸爸一走,大家已经没有机会和他相处了,因为突然意识到父母总有一天会离开,就把中年之后才“苏醒”过来的孝顺之情,全给了母亲。

怀念是凝聚感情的力量

云南的邓成洪今年71岁了,他的母亲50多岁就去世了,想起自己比母亲长寿、比她“命好”,就很难过。原来,邓先生的母亲在他年幼时改嫁,他不理解母亲的苦楚,心中多少有些怨恨母亲。到了母亲去世那年,曾托人转告想见他一面。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他生怕去见母亲受“地主分子”牵连,只寄了20元给她,没有去见她最后一面。后来村里的老人告诉他,当年虽然母亲改嫁,但是经常向亲戚求情,请他们多多照顾儿子,邓先生上学的费用也是她攒下来的。40年过去了,回乡探亲时他终于有机会带着儿孙给母亲扫墓。在母亲和继父的坟前,邓先生给孩子们讲述祖母的一生,想起自己对母亲这样一个弱女子,曾那么无情,自认在母亲生前没有尽到孝道,如今只留下无尽的哀思。

科技工作者刘博说:“我们家现在一年里最重要的有两个日子,一个是妈妈的生日,另一个就是清明节。”母亲的生日随着她年纪愈来愈大而更为儿孙们所珍惜,而清明节时全家会在爸爸的坟前相聚。“当我们也为人父母,经历人生各式各样的波折、挑战,就愈来愈想念父亲,所以每年扫墓,全家族会聚集一堂。”栾虎良说,父亲是在春天去世的,所以每年在和煦的春风吹起时,他的心里就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好像是催促着去祭扫父亲。长辈的过世之日是儿孙的一项共同记忆,祭扫或者追思也成为家族的固定仪式。在怀念之余,也会时时提醒自己对未来的安排,让人深刻感受到,生命确有终点,许多事、许多情要多多珍惜。

链接:给母亲的短柬

日本有本名为《给母亲的短柬》的小书,此书选辑了51则给母亲的短柬,现在摘录几条,以飨读者:

“妈:转眼间近已古稀之年了,请千万仍然活着。我渴望有机会与你见面。——我此生仍继续尽力寻找你。”

“当我见到桔梗花突砰然绽放,令我想起你在年轻的日子,大太阳下,持着一把伞。”

“妈,每当我软弱,夜里想哭,我会梦见你,温柔地拍着我的背。”

“妈,节日来了,我常忆起好想吃你给父亲的供品。现在,我的孙儿也有我当年那么大了。”

“妈,你快乐吗?满足吗?——你猝然去世后4年,我才有力气问你这个问题。”

“妈,我今天在巴士站见到一个女人很像你,我帮她提袋子了。”

这些短柬都出自普通的手,用字淳朴,发自真心,读罢令人泫然。

你会给母亲写个短柬吗?

猜你喜欢
李建国儿孙大姐
感悟
臭大姐,香大姐
十大姐随想
莫贪凉
雨水
夏至
当“大姐”遭遇“打劫”
冬至
爷爷奶奶
“老兵”大姐:程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