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造成的航天灾难

2009-05-11 02:27王贞虎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09年4期
关键词:宇航服挑战者座舱

王贞虎

宇航服缺席

上世纪70年代初。为赶超美国人设计的两座舱飞船,前苏联的设计师们紧急将原有的两座舱“联盟号”飞船改成了三座舱。由于座位太小,要“挤进”这个窄小的飞船,宇航员只好放弃占用很大空间的宇航服。虽然这种做法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但“联盟号”的主设计师米申却一再夸口说:“就算宇航员只穿内裤飞行也是一百个安全。”

1971年6月6日。多勃罗沃尔斯基、沃尔科夫和帕查耶夫乘坐“联盟11”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3名航天员打开舱门进入了空间站。

他们在空间站进行了一系列天文观测和实验。6月30日,3位宇航员进入“联盟11”运载飞船准备返回地球。就在飞船即将进入大气层的一瞬间,座舱中与外界连接的通风安全阀意外松开。安全阀松开后,飞船上的通气小窗口快速地一开一合,舱内的空气迅速地向太空中散去,飞船内的气压在20秒钟内从900毫米汞柱一下子降到了500毫米汞柱,1分钟后气压表上的水银柱低至170毫米!

尽管返回程序正常,返回舱也安然着陆,但当人们打开舱门时,3位航天员已经遇难。医生们在尸检中发现,3位宇航员濒死症状几乎完全相同,他们都有脑溢血、肺部充血、耳鼓膜破损和血痰的迹象。如果他们当时穿了宇航服,这个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垫圈怕冷

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宛如一条火龙腾空而起。直上云天。虽然当天天气奇冷,却没有削减美国公众的热情,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站在看台上。期盼着发射的成功。同时,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们则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挑战者”号发射时的壮观景象。

“挑战者”号发射后徐徐上升,上升段尽善尽美。

出人意料的是,发射前和发射时连续多天气温过低,导致助推火箭连接处的“0”形合成橡胶密封圈失去弹性,无法起到密封的作用(这个小缺陷由于以前发射时不碍事而未能引起专家们的注意)。火箭点火后密封圈受热发生破裂,燃料外泄,固体火箭助推器尾部的接头处蹿起一缕橘红色的火光。火势越来越猛,顺着向后的气流喷向外挂燃料箱。燃料箱里的液氢和液氧迅速变成气体,并剧烈地膨胀,导致外挂燃料箱破裂。成吨的氢气燃料从箱子下端燃起,接着支架脱落,助推器向内旋转,撞破了液氧箱。仅仅几毫秒时间,成百吨的火箭燃料被引爆,在大西洋上空15000米处,出现一个巨大的燃气团。正当地面上人们惊愕之际,一声巨大的闷响在头顶炸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了!

一个小小的密封圈,导致了一场大灾难。

猜你喜欢
宇航服挑战者座舱
“挑战者”最后的绝唱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送你一套宇航服
NDT推出面向下一代智能座舱应用的压感触控解决方案
闪电远击侠“挑战者”2
未来民机座舱显示控制系统初探
挑战者 敢闯敢创激发无限可能
宇航服为什么是白色的
挑战者
MD-11客机飞行座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