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沿海地区春播玉米矮缩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2009-05-12 10:30赵建明王宣山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6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

赵建明 王宣山 杨 卫

摘要通过对大面积春播玉米矮缩病发生情况的调查,总结了大丰市春播玉米矮缩病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玉米矮缩病;发生规律;防治;苏北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S435.131.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121-01

春播玉米是江苏大丰市春播大宗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2万公顷左右,平均单产6 750kg/hm2左右。其主要栽培方式是与大小麦、蚕豆、果树、韭菜、大蒜、马铃薯等套间作,纯作很少,茬口方式较多,播期不一,为春玉米矮缩病的毒源——灰飞虱,提供了众多的宿主。加之气候异常等原因,近几年灰飞虱的发生量较大,从而导致春播玉米矮缩病的严重发生。2008年大丰市春播玉米发病面积达6 667hm2,一般减产20%~30%,重者5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挫伤农户种植春玉米的积极性。为此,笔者对春播玉米矮缩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大丰市稻麦原种场和大丰市农科所试验,现对该地区春播玉米矮缩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作初步的探讨。

1发生规律

影响春播玉米矮缩病发生与危害轻重的决定性因素是灰飞虱的发生量。此外,矮缩病发生的轻重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1播种时期

在春播玉米安全播种期以后,播种期越早,苗龄越大,发病越轻;反之,病害越重。大丰市裕华镇天祥村6户农户在4月10日播种的金海五号品种,与大蒜间作,发病率2.5%,平均单产9 045kg/hm2;同村另2户农户4月20日同种茬口播种的同一品种0.21hm2,发病率10.5%,平均单产7 560 kg/hm2;大丰市稻麦原种场试验田4月17日播种的该品种,发病率8%,平均单产7 984.5kg/hm2

1.2玉米品种

不同的玉米品种在春播时对致病病毒的抵抗力不同。引种的北方品种,大多耐病毒能力稍弱,表现发病重,影响产量;而本地品种,大多耐病毒能力较强,表现不发病或发病程度轻,对产量没有或影响很小。大丰市稻麦原种场春播玉米纯作试验田中,参试品种共计16个,各品种矮缩病发病率与产量情况如表1所示。

1.3种植方式

春播玉米集中连片种植,便于集中管理、统一防治,使致病虫源分散,减轻发病;零星种植,茬口乱杂,不便管理与防治,致病虫源集中,发病重。纯作田传毒时间短,危害轻,发病轻;间套作田传毒时间长,危害重,发病重。与荫蔽性小的大蒜、韭菜等套作危害轻,发病轻;与荫蔽性大的果树、蚕豆、马铃薯、大小麦等套作危害重,发病重。

1.4化学防治

在灰飞虱迁入玉米田的前后,用药防治次数越多,矮缩病发病越轻。生产上大多农户仅防治1~2次,而且未能集中防治,有的甚至1次都未防治,导致矮缩病发生严重。坚持防治3次以上的田块,危害和发病程度明显减轻。大丰市农科所试验田于5月30日至6月11日连续用药防治4次,发病最重的郑单958,单产4 860kg/hm2;而该所未用(或少用)药同期播种该品种的农户田中,单产仅有2 010kg/hm2,几乎绝产。

2防治对策

玉米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系统性病毒病害,一旦发病,目前尚无有效办法进行防治。因此,应坚持“突出预防、综合防治”的对策。

2.1选择品种

选择耐病性强的品种是防治玉米矮缩病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根据大丰市稻麦原种场试验及农户调查,苏玉22号、苏玉19号、金海5号、中江玉6号等品种耐玉米矮缩病毒的能力较强,长势稳健,适宜该地区种植。

2.2调整播期

根据该地区的气候特点、茬口方式适期播种。灰飞虱大量迁入春播玉米田的时期是该地区大、小麦收获后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时玉米苗处在耐病毒能力相对弱的时期,苗龄越小,耐病毒能力越弱,发病越重;反之,发病越轻。根据大面积生产调查及大丰市稻麦原种场试验,春玉米纯作田的播种期为4月8~12日,间套作田在清明后尽早播种。5月下旬,玉米苗龄在6叶以上,耐病毒能力明显增强,能显著减轻矮缩病的发生,如能结合地膜覆盖栽培,则效果更佳。

2.3压低毒源

压低毒源是控制玉米矮缩病发生危害的根本办法。在灰飞虱迁入春播玉米田的2~3周时间内,坚持每隔1~2d用药防治1次,控制灰飞虱传毒。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锄草,清洁田园,增施速效肥料,促进幼苗早发。在种植方式上,坚持连片种植,集中统一防治,避免灰飞虱集中传毒。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