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与栽培方式对豫薯王产量的影响

2009-05-12 10:30滕建群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6期
关键词:密度产量

滕建群

摘要对豫薯王红薯进行了不同密度与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薯豫薯王在松桃县黄壤土栽培,栽培密度以52 500~60 000株/hm2为宜;在栽培方式上,以起垄平栽方式最佳,其次是平栽方式。

关键词豫薯王;密度;栽培方式;产量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137-0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松桃县红薯淀粉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红薯产业化发展将成为松桃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松桃县引进高淀粉红薯新品种豫薯王作为松桃红薯产业的主推广品种,实行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建立高淀粉红薯原材料生产基地,以保证红薯淀粉加工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

为探索豫薯王红薯的增产潜力和栽培技术,从栽插密度和栽培方式两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得出高淀粉红薯豫薯王品种栽培的最佳组合方案,为豫薯王红薯新品种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大坪镇镇江村3组某农户的责任田内,土质属黄壤土,黄沙泥土属,小黄泥土种,土壤有机质26.1%、碱解氮105mg/kg、速效磷12.2mg/kg、速效钾103mg/kg。海拔416.8m,位于东经109°28′41″、北纬28°14′39″,属松桃红薯主产区。

1.2试验材料

红薯新品种豫薯王,由河南世中薯王有限公司引进。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栽培密度(A)、栽培方式(B)2个因子,每个因子设3个水平,9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表1)。

1.4试验过程

试验地前作是油菜,收获后油菜壳经发酵后就地还田,施牛粪肥9 000kg/hm2加25%复合肥900kg/hm2,均匀撒在土面,然后翻犁耙平。①垄栽。按1m宽的行距起垄,垄高25~30cm,垄面宽75~80cm,每垄栽2行,薯苗向垄两边,错窝栽培。栽时用小锄划沟平栽,用手覆土盖3个叶节。②平栽。就是在耙平的地上按50cm行距用小锄划沟,将薯苗平栽,用锄头覆土3个节。③常规栽培就是窝栽或沟栽。试验于4月18日床土育苗,6月25日移栽,7月22日平栽和常规栽培进行中耕除草,垄栽有草的用手拔掉,11月28日收获。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密度及栽培方式对豫薯王产量的影响

从表2看出,产量最高的是处理7,为A3B1组合,鲜薯产量35 485kg/hm2,比产量最低的处理3净增鲜薯13 600 kg/hm2,增产62.14%;其次是处理1的A1B1组合,鲜薯产量33 515kg/hm2,比产量最低的处理3增产53.14%;产量位居第3的是处理8,为A3B2组合,鲜薯产量32 885kg/hm2,比产量最低的处理3增产50.26%。方差统计分析,处理间、A因子、B因子、A×B组合间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因子组合间确存在着本质差异。为进一步得出各因子间密度与栽培方式组合极差比较,用新复极差法分析,A1B1组合小区产量达到了新复极差的显著水平,A3B1组合小区产量达到了新复极差的极显著水平 。

2.2各因子对豫薯王红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2看出,A3处理平均产量32 911.67kg/hm2,分别比A2处理(平均产量29 305.00kg/hm2)、A1处理(平均产量27 316.67kg/hm2)增产12.3%、20.5%,达到新复极差的极显著水平。平均产量依次是A3>A2>A1。在农业生产中,A1处理不可采用,A2和A3处理根据当地耕地质量而定,肥力高的可选用A2处理,反之就选用A3处理。栽培方式的B因子,B1处理起垄栽培处理平均产量32 888.33kg/hm2,比B2处理(平均产量29 416.67kg/hm2)、B3处理(平均产量27 228.33 kg/hm2)分别增产11.8%和20.8%,达到新复极差的极显著水平。B2平栽处理平均产量29 416.67kg/hm2,比B3常规栽培增产8.0%,达到新复极差的显著水平。

2.3A、B因子组合对豫薯王产量形成的影响

从表3看出,在A1因子中,A1B1组合产量最高,平均产量是33 515kg/hm2,分别比A1B2组合和A1B3组合增产26.2%和53.1%,达到极显著水平;A1B2组合比A1B3组合增产21.3%,达到显著水平。在密度相同条件下,采取不同的栽培方式,豫薯王红薯的增产潜力很大。A2因子组合增产幅度不大,依次为A2B1>A2B3>A2B2组合。在A3因子中,A3B1组合产量最高,是35 485kg/hm2,分别比A3B2组合和A3B3组合增产7.9%和16.9%,达到极显著水平;A3B2组合比A3B3组合增产8.3%,达到显著水平。因此,红薯起垄栽培和平栽方式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2.4不同密度及方式对豫薯王红薯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4看出,产投比最高的是A1B1组合,为4.14;其次是A3B2组合,为4.00;产投比位居第3的是A3B1组合,为3.96;产投比最低的是A1B3组合,为2.88。

3小结

3.1栽培密度的确定

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豫薯王红薯产量随之上升,栽60 000株/hm2的产量最高。栽培密度的确定与当地土壤质地、管理水平、栽培技术有关。豫薯王红薯品种在松桃推广,以栽52 500~60 000株/hm2为宜。

3.2栽培方式的选择

试验表明,起垄栽培的产量最高,由于红薯是块根作物,经济部位在地下,只有靠块根膨大才能获得产量。块根膨大的条件就是昼夜温差大,土壤通透性好,土层深厚疏松,起垄栽培为红薯块根膨大创造了条件。平栽方式是将薯苗平栽,覆土3个节,使每个节都处在同等的土面位置,从而提高单株结薯率,以群体组合夺取产量。平栽法用锄头覆盖,自然形成低垄,有利于块根膨大,该技术适宜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 杨德.田间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2.

[2] 袁宝忠.甘薯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3] 陈光利.甘薯1号不同栽培密度研究[J].农技服务,2007(4):12.

[4] 陈石品.脱毒甘薯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J].江西农业科技,2000(5):14-16.

猜你喜欢
密度产量
巧用浮力知识测量密度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第4讲 质量和密度专题复习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