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激素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2009-05-12 10:30邹芳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6期
关键词:污染现状防治措施危害

邹芳玉 李 惠

摘要总结了大连市土壤中环境激素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土壤中环境激素污染的特点及其危害,提出了土壤环境激素污染的控制和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土壤;环境激素;污染现状;危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1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251-02

1土壤中环境激素污染的现状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并释放到环境中,并在环境中持久存在、能引起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内天然激素分泌失调,最终导致病变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为环境激素。在我国,化学农药占所有环境激素种类的63%。土壤中的环境激素类物质多指农药中有机氯、有机磷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及汞、铅、镉的化合物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特别稳定,降解过程需很长时间,有的甚至要几十年或上百年。

1983年,大连市取消了残留期长、毒性大的有机氯(六六六、滴滴涕)等农药的使用。大连市1996~2000年农药的使用量见表1。2004年大连市“菜篮子”基地土壤监测中(见表2),仍可监测到滴滴涕。

2土壤中环境激素污染的特点

2.1具有隐蔽性

大气、水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被环境激素污染则不同,它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脂溶性,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土壤被环境激素污染从产生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因此,土壤中环境激素污染问题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视。

2.2具有迁移性

土壤中的环境激素以蒸汽的形式进入大气环境并被大气颗粒吸附,可通过大气环流远距离迁移。当其迁移过程中遇到冷空气或者受到地形地势影响时,又会重新沉降至地表,然后在气温升高时再次进入大气进行迁移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全球蒸馏效应。因此,它是继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之后,当今世界的第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2.3具有累积性

虽然土壤中环境激素具有迁移性,但它在土壤中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2.4具有不可逆转性和污染难治理性

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和自净化作用,可能使污染问题不断逆转;但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环境激素,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土壤一旦被环境激素污染,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往往很难恢复,土壤污染的治理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3土壤中环境激素污染的危害

3.1对人体的影响

土壤中的环境激素类物质,不是直接对人体产生影响,而是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影响人体健康。环境激素达到足够的作用剂量,才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影响人类的生殖功能。它可以改变人类结构,导致不育症和癌症,干扰生命过程,使男性精子减少,使女性子宫内膜症及不孕症发病率增加。

(2)影响人类的免疫系统,导致人类免疫系统失调,癌症发病率上升。

(3)通过母体或母乳把化学污染物传给下一代,使婴幼儿神经发育或觉醒反应不正常,患有呼吸系统疾病。

(4)影响内分泌系统,可干扰垂体激素、甲状腺素等的产生和释放,影响人体生长发育。

(5)影响神经系统,使神经受损,出现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等。

3.2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被环境激素污染后,有毒有害物质增多,有的被土壤吸附,有的变成难溶解的盐类,能较长期地残留在土壤中。如滴滴涕在土壤中分解95%时,需要10年时间;氯丹在土壤中分解95%时,需要4年时间。土壤一旦被环境激素污染,要消除其危害十分困难。它能够引起土壤酸碱度显著变化,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养分元素失去平衡,阻碍或抑制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土壤营养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从而使生物生产量受到影响,严重者会使土壤丧失生产力。

3.3加剧环境污染

土壤被环境激素污染后,会对其他环境因素产生影响。如土壤表层的环境激素会随风飘起被搬到周围地区,扩大污染面;土壤中残留的环境激素受到土壤水淋洗作用而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另一些悬浮及其所吸附的环境激素,也可随地表径流迁移,造成地表水体的污染等。

3.4食品安全受到威胁

环境激素以土壤为起点,通过土壤—植物—动物—人类的食物链,使有害物质逐渐富集,从而降低食物链中农副产品的生物学质量。环境激素的影响是慢性和长期的,有的可能长达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和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长久以来,农药,尤其是含有环境激素的农药是造成食物链及土壤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3.5生态效应受到影响

土壤中环境激素的污染,可在植物中蓄积,野生动物吃下被污染的粮食,健康同样会受到威胁,野生生物的总数变少,区域分布变窄,种间平衡变坏,最终生态效应受到影响。

4土壤中环境激素污染的防治措施

4.1控制措施

(1)工业生产上,避免使用易于产生环境激素的物质,如滴滴涕、二噁英等,而应该代之以无毒无害的环保材料。

(2)农业生产上,应禁止使用对土壤及植物有残留的环境激素物质,并改进农药和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方法,尽量减少化学物质。

(3)畜牧业中,尽量不使用化学添加剂和激素类物质等。

(4)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正确使用器具和食用食品,以防止环境激素的危害,如不用泡沫塑料制品加热食物、避免食用近海鱼、控制乳制品中的激素含量、不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含有环境激素的物质等。

(5)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让公众了解环境激素的来源、种类及其危害,教育人们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污染和破坏环境无异于自取灭亡,让人们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家,我要爱护它”的生态思想,尽快唤起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除陋习、树新风,明确净化环境,从自身做起。

(6)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禁止生产和使用环境激素类物质。尽快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土壤有机与激素类污染物质的监测和研究,并尽快与国际接轨。

4.2土壤中环境激素的综合防治措施

(1)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中环境激素的污染,使其无害化,从而使被污染的土壤能够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初始状态。蚯蚓是一种能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环境动物,利用它能处理土壤中环境激素的污染。因此,蚯蚓被人们誉为“生态学的大力士”和“环境净化器”等。微生物降解菌剂,也被积极推广用于清除环境激素污染,它的应用可以减少土壤中环境激素的残留量。

(2)土壤化学修复。是根据土壤污染物的特点、化学清除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对污染物和化学清除剂的吸附作用等,清除或降低污染物至安全标准范围,且所施化学药剂不对土壤环境系统造成二次污染,以达到降低和减少土壤环境激素的残留量。

(3)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这样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土壤胶体性质,又能增大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受到环境激素污染的土壤,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胶体对其的吸附能力,同时土壤腐殖质可络合污染物质,显著提高土壤钝化污染物的能力,从而减弱其对植物的毒害。

(4)改变耕作制度,引起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据研究,实行水旱轮作是减轻和消除环境激素污染的有效措施。如滴滴涕、六六六农药在棉田中的降解速度很慢、残留量大;而棉田改水后,可大大加速滴滴涕和六六六的降解。

(5)换土和翻土。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换无污染客土的方法;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采取铲除表土或换客土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优点是改良较彻底,适于小面积改良。

5参考文献

[1] 张春玲.环境激素污染现状的研究及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5,14(4):22-23.

[2] 王毓秀,张利民,邹敏.化学农药与环境激素[J].农村生态环境,1999(4):37-41.

[3] 陈正夫.环境激素的分析与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污染现状防治措施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特征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河北省工业固废污染与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