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恶性胸腺瘤的CT诊断

2009-05-12 03:14李艳秋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10期
关键词:包膜胸膜腺瘤

李艳秋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良、恶性胸腺瘤的CT特征分析,试图提高CT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二者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其中良性7例,恶性10例。结果 其中良性胸腺瘤(7例)平均直径为4.3 cm,呈类圆形。均表现为密度均匀,包膜完整,与周围纵隔大血管界限清楚。恶性胸腺瘤(10例)平均直径5.9 cm,仅3例呈类圆形,5例呈分叶状,2例呈不规则浸润性生长;3例包膜完整,5例不完整,2例无包膜,密度均匀8例,2例不均匀,5例与周围大血管呈锐角,3例呈钝角,2例包绕大血管。结论 CT对良、恶性胸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可信性相当高。

【关键词】 诊断;胸腺瘤CT

作者单位:158100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院

胸腺瘤是纵隔的常见肿瘤之一,约占前纵隔肿瘤的50%[1],关于胸腺瘤良、恶性的研究,国内普通X线和CT已有学者进行过报道,但不多见。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院引进CT机以来,共收治了17例胸腺瘤患者,通过对其CT征象的分析,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研究,得出了初步结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7例胸腺瘤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2~60岁,平均36岁(其中良性7例,恶性10例)。17例均经手术证实,6例有重症肌无力表现。

1.2 CT检查 采用CT扫描机为PHILIPS MX8000机。所有病例先扫描定位片,再行平扫,层厚及层间距均为10 mm。17例均行对比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法由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2~3 ml/kg,用药量100 ml,流率3 ml/s。

1.3 手术病理 17例良、恶性胸腺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中对肿瘤与纵隔大血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

2 结果

2.1 CT征象分析

2.1.1 良性胸腺瘤 7例肿块大小直径平均为4.3 cm,呈类圆形和卵圆形,均位于前上纵隔大血管前间隙内。肿瘤有完整包膜,显示边缘光整,与周围纵隔大血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纵隔大血管呈受压推移改变,平扫肿块密度显示均匀,CT值41~52 HU,增强后肿块轻至中度强化,CT值为64~75 HU,包膜强化明显,CT值90 HU以上。

2.1.2 恶性胸腺瘤 10例肿块大小平均5.9 cm直径,呈类圆形3例,分叶状5例,2例为不规则性浸润性生长。3例肿块呈类圆形者,均可见完整包膜,分叶状5例,包膜均不完整,浸润生长者,无包膜可见。平均8例为均一密度,与胸壁软组织密度接近,2例密度不均匀,CT值为9~32 HU,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坏死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达80 HU左右,肿块与邻近大血管呈锐角5例,钝角2例,包绕3例。,4例合并有胸水,胸膜不规则增厚。

2.2 诊断与病理诊断 术前诊断为良性肿瘤11例,其中7例与病理相符,余4例病理镜检为恶性,而术前CT诊断为恶性胸腺瘤者,均与病理相符。

3 讨论

3.1 胸腺瘤与前纵隔其他肿瘤的鉴别 好发于前纵隔的肿瘤主要有:胸腺瘤、畸胎瘤和胸内甲状腺。胸腺瘤紧贴胸骨后,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多数肿瘤密度均匀,与肌肉密度接近,仅少部分有液化坏死。胸腺瘤具有直接侵袭式生长特性[2,3],可沿胸膜表面生长,使心包、胸膜呈不规则增厚,胸腺瘤倾向侵犯同侧的心包、胸膜、膈肌,很少侵犯对侧,向两侧突出者可同时侵犯双侧。而畸胎瘤因往往含有脂肪、骨骼、牙齿等多种结构,其密度很不均匀。胸内甲状腺,好发于前上纵隔,因含甲状腺组织成分,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高于肌肉组织,且有延时增强的表现。因此,胸腺瘤与前纵隔的其他肿瘤鉴别,一般不难。

3.2 CT对胸腺瘤良、恶性的诊断及限度 分析本组资料和参考有关文献[2],笔者认为,出现下列征象,应考虑恶性可能:①肿瘤较大,呈分叶状或浸润性生长;②肿瘤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③肿瘤密度不均,其内出现液化、坏死;④肿瘤与周围大血管呈钝角或包绕大血管;⑤合并胸水和/或心包积液、胸膜和/或心包不规则增厚、远处转移。本组3例误诊为良性胸腺瘤,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该3例均有完整包膜,病理上2例包膜受到癌细胞的浸润,1例无浸润,与周围大血管呈锐角,具内密度均匀。因而与良性胸腺瘤无法区别,此乃CT影像诊断的限度。另2例具有完整包膜的恶性胸腺瘤,1例包膜上可见两个小结节状突起,1例合并胸水,胸膜不规则增厚,故术前作出'了正确诊断。因此,笔者认为术前CT诊断为恶性胸腺瘤的可信性较高,本组达100%,而良性胸腺瘤的可信性相对较低。鉴于有些胸腺瘤组织学为良性,但在术后不同时期肿瘤复发或转移,故对于胸腺肿瘤,不论影像学表现如何,应尽早手术治疗,不管其性质如何,术后均应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1] 周燕发.胸部X线、CT、MRI诊断.科学出版社,1999:505-508.

[2] 孙青华,于红,刘恒顺,等.侵袭性胸腺瘤的CT诊断及评价.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1):15-17.

猜你喜欢
包膜胸膜腺瘤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防治
乳腺纤维腺瘤的那些事
马铃薯包膜尿素田间肥效试验分析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YK5959型秸秆打捆包膜一体机
包膜复混肥提高油菜产量与生物量
结核性胸膜炎治愈后为何隐痛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