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2009-05-13 08:09赵永玲
黑河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徐公纳谏齐威王

赵永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加深理解;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忠言”一定要“逆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进忠言取得良好效果的故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的。

二、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

学生边读边在文中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2.听课文录音

3.朗读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自然段:“本文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4.同桌分角色朗读

5.齐声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掌握重点文言词和句式

①重点文言词: 修、尺、服、窥、美、私、闻、莫、地方、左右、市朝;(多义词)朝、孰、旦、诚、闻。

②重点句式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学生质疑

以前后桌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有疑难的语句举手提出,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解决。

四、问题探究

1.妻、妾、客在赞美邹忌时有什么不同?

2 .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很大蒙蔽?

3.齐威王纳谏后有何措施,结果怎样?邹忌进谏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此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点拔:从进谏者和纳谏者两方面考虑。进谏者:用自己经历的生活小事,现身说法,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纳谏者:给别人提意见,既要考虑方式方法,运用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时机,便于别人接受。)

4.纵观全文,齐国最后的强盛,离不开邹忌的善谏和齐威王的虚心纳谏。结合课文,你认为邹忌和齐威王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5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五、知识迁移

问题情境:班里的两位同学,为了一点小事,在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这时,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目的,又想把话说得委婉些,你认为他应该怎样说?

六、写作特点

1.设喻说理,小中见大。

2.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3.语言简练生动,富于变化。

七、作品导读

教师概要地介绍《战国策》中庞葱的“三人成虎”的进谏和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以及作品中苏秦、荆轲、聂政、唐雎、鲁仲连等义士仁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八、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下次课展示。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徐公纳谏齐威王
田忌赛马
邹忌劝齐王纳谏
邹忌论美
太宗纳谏
齐灵公纳谏的启示
邹忌比美
邹忌与齐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