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航幕后掌门李泽源被查内幕

2009-05-16 10:40赵季文
凤凰周刊 2009年36期
关键词:股权航空

赵季文

11月30日,大陆新华网发布短讯称,以“高级顾问”身份掌舵中国第5大航空公司——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的李泽源,因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消息甫出,迅速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随后,深航发表书面声明,确认了这一消息。

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36条”发布,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当年李泽源控制的深圳忙润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润)联手哈尔滨民企亿阳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亿阳集团”)联手购得深航大部股权,打造了国内最大的民营航空企业。交易颇多蹊跷。4年过去,“国进民退”的鼓点声中李泽源落马,引发多方猜想。

知情人士向《凤凰周刊》记者透露,李泽源被查相信确与当年股权拍卖有关,可能还会牵涉到政界人士。

据悉,李泽源于11月30日凌晨在湖南被抓获,此次行动公安部与中纪委皆有可能参与。一位参与行动的深圳公安人员向《凤凰周刊》记者透露,案件由上级交办,深圳当局提供协助,共拘三人。

蹊跷拍卖

2005年5月23日,汇润和亿阳集团以“黑马”的姿态联手报出27.2亿元的高价,竞拍获得深航65%的股权。

竞得深航股权的汇润,2005年3月17日方才成立,注册资金仅仅1000万元,发起股东之一正是李泽源(当时的名字为“李宜时”),个人持股89%。

事隔4年有余,作为深航股东代表之一参加当年拍卖会的王军(化名)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他们(汇润和亿阳集团)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计成本地举牌,5000万元、5000万元地往上加码”。

深航成立于1992年11月25日,1993年9月17日正式开航,主要经营航空客运、货运业务,为连续11年赢利的明星企业。经过2000年的一次股权变动,广东广控(集团)公司获得控股地位。

广控集团是广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广发行)投资设立的公司,占有深航64.66%股份。2004年2月1日,大陆修订的《商业银行法》实施,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广控集团不得不忍痛退出深航。

风声一出,各路资本闻风而动,其中不乏跨国资产巨头,以及原持股25%的深航第二大股东国航和持股10%的第三大股东全程物流。由于各方争执,深航股权转让采取了公开竞拍。

戏剧化的是,胜出竞拍的是毫不起眼的汇润和亿阳集团,且无人到场,只派一个委托律师就将诸多巨头一一击退,在g3次叫价后,将65%股权放入囊中。

“他们连保证金都交不起,凭什么花天价去买股权?”王军至今对拍卖结果仍然难以接受,包括《财经》杂志在内的大陆诸多媒体也曾提出质疑。

据悉,当时的拍卖门槛是净资产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汇润不过1000万元注册资本,实近蚂蚁博象。对此深圳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赵飞曾解释,股权拍卖的运作和审核权都在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和深圳市两级政府部门很清楚。

通过特殊途径获得入场券的汇润和亿阳集团,整个履约过程走得磕磕绊绊。

据《凤凰周刊》记者了解,根据拍卖结果,广控集团连同各占深航0.167%股权的深圳鼎协和深圳众甫地作为转让方,汇润和亿阳集团作为受让方于拍卖当日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转让款的支付分三批进行:协议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受让方支付转让款总金额的30%,即人民币8.16亿元;60个工作日内,受让方再支付转让款总金额的50%,即人民币13.6亿元;受让方支付转让款总金额的80%以后,转让方配合受让方办理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完成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后45个工作日内,受让方付清剩余20%转让款,即人民币5.44亿元。

缺乏资金的汇润找到了一位“金主”——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人寿)的前董事长关国亮。2005年5月30日,汇润和亿阳集团支付了首期款8.16亿元。据媒体报道,该笔款正是通过关国亮经过资金周转腾挪筹得。2007年11月,关国亮因违规挪用资金等问题被司法机关调查。随后,转至汇润的8.16亿元新华保险资金被部分追回。这已是后话。

让人窥见汇润和亿阳集团资金短缺的,主要发生在第二笔款13.6亿元的支付上。按照上述协议的约定,该款支付的时间应为2005年8月15日,但汇润和亿阳集团迟迟未有行动。广控集团甚至为此向广东省政府打报告请示,倘若受让方无力支付股权款,这笔交易如何善后?

2005年10月10日,国庆长假后,汇润和亿阳集团才向广控账户汇入了10亿元。业界传言,这笔巨额款项来自高息拆借。

尽管比原定的付款进度13.6亿元仍有3.6亿元差距,已付款额也仅占转让款总金额的66.76%,未达到协议约定的80%,汇润却提出了股权过户的要求。

2005年11月16日,广控集团总经理邹小平在临时股东大会上介绍,汇润为解决余款问题已将所持深航20%的股权质押给广控集团,并由西部担保公司提供担保。

对于汇润的过户请求,有关机关同样采取了“宽松政策”。据赵飞介绍,“当时根据广东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只要交付的拍卖金款项超过50%,就可以办理产权转移的有关手续,省财政厅也同意办理产权交接变更手续”。

股东大会召开的次日,深航便向深圳市工商局提出了公司变更登记申请。随后,汇润和亿阳集团迅速完成股权过户,分别在深航持股55%和10%。半年后,亿阳集团又将股份悉数转让给汇润,李泽源终究得以控股深航,成为深航的“大老板”。

但余款问题终难善后。有媒体披露,实际上汇润的余款至今尚未结清。据《凤凰周刊》记者了解,在上述协议当中,当事人还约定受让方如逾期支付股权转让款,要支付每日万分之五的违约金。

照此计算,汇润的欠款不是一个小数,为李泽润事发埋下了“深水炸弹”。

关国亮与李泽源

李泽源是深航董事长李默之父,虽然在深航担任的仅仅是“高级顾问”一职,但种种迹象表明其掌管着深航的实权。

根据媒体报道,李泽源的首次公开活动是在2005年10月21日。当时他与时任深航总经理的刘剑平会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李被冠以“深圳航空公司高层领导”的头衔,排名在刘剑平之前。

此外,在深航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约时,签合同的是深航常务副总裁和江西省常务副省长,互赠礼物的则是江西省省长和深航高级顾问李泽源;在深航与哈尔滨的签约仪式中,也是哈尔滨副市长和深航副总签约,市长和李泽源会谈;在深航和河南省的签约报道中,《河南日报》也将李泽源的名字排在了深航总裁李昆的前面……

王军说,李泽源能量之大,从深航举办的开航15周年庆典就可见一斑,晚会规模之宏大、阵容之豪华,岂是一个普通民企所能及?

神通广大的李泽源不以实际控制人的身份示人,业界的解释是其有犯罪记录,在其购买深航股权之时还是处在假释阶段的戴罪之身。

据大陆媒体报道,李泽源原名李宜时,是辽宁兴城人,曾在军队生产经营部门工作,因经济刑事问题先后获罪入狱三次,其中一次牵涉海南省原副省长孟庆平(盂后被开除党籍)。此次李泽源又一次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抓,一位自称与李有数面之缘的网友发贴感叹“李宜时三落三起四进宫可谓传奇也!”

远在3年前,新华人寿原董事长关国亮被查,开始引发人们对深航股权拍卖事件的关注,有媒体称关国亮和李泽源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这部分资金运作。

《凤凰周刊》记者从新华人寿内部人士处获知,深航股权拍卖完成不久,汇润便与新华人寿确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新华人寿及其关联企业决定支持汇润完成深航股权的收购工作。而作为“投桃报李”,汇润要在其完成股权收购后,在保险业务、公司参股等方面与新华人寿进行合作。

除了购买深航股权的首期款8.16亿元外,有报道指汇润后来用于深航增资的5亿元也是通过关国亮处置华平大厦所得。

而另一方面,汇润也利用深航这个平台,为关国亮及新华人寿提供“战略”支持。例如,2006年深航曾计划安排约6.46亿元用于收购某项“酒店资产”。有媒体报道,所谓收购“酒店资产”实为收购新华人寿的股权。

这种密切的双向互动因关国亮被查而终止。2006年9月23目,保监会开始对新华人寿资金运用问题进行调查,10月8日宣布暂停关国亮履行董事长职责,将工作移交给总裁孙兵,12月27日正式免除关国亮董事长职务。

2008年11月北京市二中院开庭审理了关国亮案,检方指控关国亮两项罪名,即挪用资金罪(涉案金额2.61亿元)和职务侵占罪(涉案金额300万元)。开庭已一年有余,迄无下文。知情人士透露,该案实际仍在一审程序当中。是否由关国亮带出李泽源,尚不确知,但二人联手在深航收购中的资本运作,确系查案内容。

李泽源出事后,外界风传第二大股东国航将接管深航,对此,国航三缄其口。国航某位中层表示,对于李泽源被抓,“股东之间很平静,无人提及此事”。

讳莫如深背后,国航与汇润之间矛盾早已有之,相处不洽。

积怨从股权拍卖会就已经种下。对于广控集团转让股权,作为“近水楼台”的老股东国航视之为拓展市场的良机。在国航的积极争取之下,广控集团放弃了原先协议转让的方式,改用公开拍卖转让。

“对那次拍卖,国航是志在必得的”,熟悉国航内情的人士表示,国航仅以1000万元之差功败垂成。“当时拍卖敲定后,国航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报告,向有关部门反映汇润竞买违规,想主张成交无效。后来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就此作罢。”

就在拍卖锤声落下不久,国航又放出风声称只要价格合适,不排除售出其持有的深航股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航的退出姿态可能是为了增加与新股东博弈的砝码。

事后看来,国航没有真正放弃深航的意图,在汇润主政之后,国航姿态鲜明地捍卫自身的股东权利。

2005年10月,汇润支付了第二笔转让款后,提出了股权过户的要求。国航方面立刻作出反弹,指出其所付股权款未达到预定的80%数额,不同意股权过户。但此时,早前与其保持一致立场的深航第三大股东全程物流已倒向汇润一边。汇润与全程物流合计持股深航达75%,股东投票权重高于三分之二,因而2005年11月16日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最终通过了股权过户。

2006年年中,汇润向国航提出,双方按相同价格对深航增资扩股,遭到国航的反对。《凤凰周刊》记者了解,当时国航方面甚至拟好了诉状,准备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深航要求增资扩股的股东会决议无效。

然而,强势的汇润决定单方面增资。2006年年末,汇润增资深航5亿元,在扩大后总计8亿元的股本中,汇润持股骤升至86.875%。国航、全程物流的股份被摊薄至9.375%和3.75%。

这一次的较量中,最终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双方在2007年1月签署正式协议,汇润将所持15.625%的股份转让国航,后者继续保有25%的股权比例,而全程物流则接受了股权被摊薄的事实。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李泽源被抓,作为二股东的国航在客观上获得了扩大航空市场份额的机遇。资料显示,深航总资产超过200亿元,员工15000多人,拥有波音747、737,空客320、319等各类型飞机近150架,驻国内外营业部60多个。

国航虽然在国际航线上稳居老大地位,但在国内市场上,已经被南航和新东航超越,退居第三。近期国航的连番举动使其实力有所提升;2009年11月2g日,国航宣布完成增持国泰航空股份交易;11月30日,东星航空有限公司的首笔资产被国航以2120万元的底价成功拍下。此时深航事件,明显为国航增持提供了机会。

花旗银行日前发布报告指出,若国航将其在深航的持股由25%增持至90%,国航的规模会扩大25%,令其全国的占有率能够追上新东航,连同其持有的国泰航空股份,将加强其在本土及国际航空市场上的竞争力。另有看好国航收购深航的评论称,从网络布局看,国航主基地将形成北京、成都、深圳的三角布局,在三大航中将达到最优。

12月1日,深航完成了高管团队的重构,深航的各项工作目前已交由总裁李昆负责。同日,国航副总裁樊澄被任命为深航党委书记,这一安排颇受外界注目,普遍认为国航在深航的力量得到增强。另有消息显示,国航向深航各地分公司都派出了协调人员,以助稳定局面。

但亦有业内人士指出,警方调查、增持拍卖都需要时间,且深航内部问题复杂,资金存在困难,加之国企与民企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国航实施增持不会一帆风顺。

航空业“去民营化”

4年前的深航的股权拍卖,是“非公有制经济36条”(即2005年2月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中国民航业最大宗的产权交易。根据这一规定,民蓄资本可以投向任何一个法律法规未规定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其中包括航空、电信、石油、铁路等高垄断行业。

虽然民资进入民航业要远早于“非公有制经济36条”,但到今天为止,民营航空大约只占大陆航空市场的3%左右。

据民航局透露,2008年中国民航业全行业巨亏280亿元人民币,创30年来纪录。金融风暴使民营航空生存环境更趋艰难。航空界内部人士透露,目前银行内部规定“民营企业、新企业、航空运输业”属于慎贷行列,部分民营航空此前酝酿的上市或私募也由于金融危机而暂停。而国航、东航、南航三大国营航空公司分别获得国家巨资力挺。

从2009年开始,新兴的“民营化”高潮未至,即现退潮之势。目前,已经有多家民营航空公司接受政府“收编”,包括鹰联航空、鲲鹏航空变身“成都航空”、“河南航空”,东星航空被国航廉价收购等。业界认为,李泽源被查后,深航很可能也会列入被“收编”的行列。

对于航空业的“去民营化”,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分析认为,既有世界范围内“国有化”浪潮的冲击,也有中国在房地产、矿产、钢铁、造船等行业纷纷出现“国进民退”趋势的影响。

目前,民航局收紧了筹建航空公司的大门,并设立了现有的航空公司开设分公司必须拥有3年运营经验、10架飞机等多道门槛。有评论认为,这种产业政策使“非公有制经济36条”中对民企市场进入权的承诺将无法兑现。

李晓津对此表示,“民营航空自身的问题,或原罪性的东西决定了它今天的命运”。

所谓“原罪”,意指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时,并未打算以航空业务获利,而更多是凭借牌照来实行资本运作。这在业内据说已是公开的秘密。

今天的深航受“原罪”牵累,或将褪下其“最大民营航空”的光环,重回国有。

猜你喜欢
股权航空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
关于“一股二卖”中股权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
航空装备Ⅱ个股表现
家族治理与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互动关系研究述评
航空漫画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
航空报国岁月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