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或当克什米尔问题“调停者”

2009-05-16 10:40宋涛
凤凰周刊 2009年36期
关键词: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印巴

宋涛

如果要评选战后最旷日持久的地区冲突,克什米尔毫无疑问能够跻身前列,无论从时间长度还是从解决的希望渺茫程度来看,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大概也只有中东问题。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总共发生过3次全面战争,其中前两次都是由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引发,第三次印巴战争虽因东巴基斯坦而起,最后也波及到克什米尔。

就目前看来,克什米尔僵局如果没有新的因素或力量介入,恐怕还将持续60年甚至更长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同样毗邻克什米尔,甚至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还和印度有领土争议的中国自然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不过,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直完全排斥第三方势力,最主要的就是针对中国。

60年基本不变的停火线

虽然克什米尔地区在6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无数次战火,但奇妙的是,印巴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却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基本维持在1949年1月双方的停火线附近,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面积的40%和60%。

这一状况实际上与印度的克什米尔政策有关。印巴分治之初,对于克什米尔地区双方都是志在必得,希望能够控制整个克什米尔。从1947年到1950年代中期,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拿着“全民公决”当武器,不断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却又绝不愿意作出妥协。

正如冷战期间所有地区冲突都少不了美苏两大巨头的影子一样,印巴在克什米尔的争端也同样折射出美苏争霸的影子。美国人支持巴基斯坦,苏联人支持印度,双方都希望能够在这一问题上击败对手,因而鼓动自己支持的一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保持强硬态度,其中美国甚至提出由美国人来监督“全民公决”的举行,打算直接插手控制,这就使得本就脆弱的“全民公决”其识基础更加无法维持。

1950年代中期以后,印度意识到继续在“全民公决”问题上纠缠不休,并希望借此来控制整个克什米尔的想法不可能有什么结果,于是果断决定转变策略,转而采取巩固现有成果的方针。为此,印度政府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在自己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组织地方政府,进行局部的公民自决,并操纵地方政府的制宪会议通过了加入印度的决议。之后,印度又花了几年的时间,到1960年为止,由中央政府逐步收回司法、行政等各项权力,把印控克什米尔逐渐从_个高度自治的邦变成了一个普通的邦,从而制造了既成事实。

此后,印度政府认为对自己来说克什米尔问题已经解决,也不再宣称要获得整个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权。为显示自己的态度和诚意,此后10余年时间内,尽管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的冲突依然不断,印度也经常会有一些领土上的收获,但他们却每每主动退出自己新占领的地区。除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把新占领的320平方公里土地据为己有之外,双方的实际控制线与1949年的停火线出入并不太大。

事实上,巴基斯坦的某些措施和印度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例如首先巩固自己已经占领的地区。但印巴双方最大的不同在于,巴基斯坦—直宣称整个克什米尔都是自己的领土。

“代理人战争”

一般来说,国际社会的共识是克什米尔地区由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控制,而直接介入到这一地区争端的各方则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当地主张克什米尔独立的分离主义势力。

而在巴基斯坦人眼里,情况却不太一样,他们认为在克什米尔还存在着大量“民间自发”形成的“穆斯林自由战士”,如“泛党自由大会”、“希斯布尔圣战者武装组织”、“穆罕默德军”等,不过这些组织在印度人眼中都是巴基斯坦方面扶持的“代理人”而已。巴基斯坦通过这些“代理人”在印控克什米尔活动,既可以避免直接与印度的冲突,又能够获得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应该说在这一点上,印度人的判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单从1999年卡吉尔冲突期间,仅凭穆沙拉夫的一声呼吁,那些“穆斯林自由战士”就同意撤军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必然不那么简单。

不过印度的另一些看法就有点“特立独行”了,例如印度认为中国也占领了印控克什米尔3.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但诡异的是,印度同时又反对中国在南亚和克什米尔问题上发挥作用。—方面认为中国是克什米尔争端的相关方,另一方面又反对中国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这种逻辑实在让人不好理解。

随着近年来印巴大规模冲突的日渐平息,以及双方关系的缓和,克什米尔地区两国正规军的对峙情况也逐渐缓解,反而是各种非官方的武装组织逐渐活跃了起来,这其中既有巴基斯坦和印度暗地里支持的一些武装组织,也有克什米尔分离主义者的武装力量。这些武装组织之活跃,甚至使印度人创造了“代理人战争”这个名词,用来描述2000年之后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

中国态度微妙变化

对于发生在身边的克什米尔争端,中国秉承着一贯的对外态度:首先是自己不介入,然后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以对话和谈判来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上,在60年的时间里却发生着一系列微妙的变化。

在建国之初的1950年代,中国和印度、苏联正处于蜜月期,对于克什米尔问题,中国的态度是强调印巴双方在没有外界介入的情况下解决争端。考虑到当时美国明确的介入态度,中国的这一表态显然是针对支持巴基斯坦的美国。同时,没有提具体的解决方式,也是考虑到当地穆斯林居多的现状,便于印度采取更灵活的手段。

但1962年中印双方由于边境争端引发军事;中突,加之中苏交恶,中印关系迅速恶化,中国开始重新评估在南亚次大陆的战略利益。而在这一阶段,巴基斯坦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并且于1963年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签署边界协议。中国对克什米尔问题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开始强调必须正视实际存在的克什米尔问题,应在充分尊重该地区人民民族自决权的基础上决定其最终归属。这实际上表明中国开始支持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基本主张。

第二次印巴战争中,中国更是明确站在巴基斯坦一方,对印度发出严正警告,要求印度停止在中印有争议的东段边境地区的武装挑衅,否则中国将采取必要行动,甚至还准备好了再一次对印作战。这一表态也实际增加了巴基斯坦与印度抗衡的决心。印度意识到中国的警告,也了解中国这一举动的真实意图,迫使其在漫长的中印边境布防重兵,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巴基斯坦的军事压力。

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为牵制中国,与苏联仓促签订了一份准同盟协议《印苏和平、友好与合作条约》。在苏联的牵制下,加上当时中国国内也面临诸多问题,未能和6年前一样采取直接的态度,但仍然强烈谴责印度的侵略行径。

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一直采取对巴基斯坦一边倒的态度,强调支持巴基斯坦对整个克什米尔的主权要求。但这一立场从1980年代末开始有所变化,这一时期,中印关系逐渐出现转暖的迹象,中国也谋求在国际关系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考虑到克什米尔的实际情况,中国转而采取更务实的态度,支持在1972年《西姆拉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印巴双边协商来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并反对任何外部干涉。

此后直到现在,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一般是以调停者的身份出现。1999年卡吉尔冲突期间,印巴两国均多次派出政府高级官员访问北京,虽然印度并不承认与克什米尔冲突有关,但实际上中国在最终冲突的调停解决上出了很大的力。唯其如此,越发显示出近期印度政府不希望中国在南亚事务上发挥作用的说法如何的站不住脚。

猜你喜欢
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印巴
克什米尔冰屋
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对巴政策演变
最美湖泊被污染
印巴推出2019“和平日历”
在不一致这一点上,我们很一致
“偷”面包
印度不满巴俄首度联合军演
印巴边界交火,上万人逃离6日
克什米尔雪崩 17名印军士兵死亡
传印巴领导人今日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