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2009-05-19 03:49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公开课新教材政治课

高 霞

新一轮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激活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但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新课程到底该怎样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状况。

1盲目标新立异,乱套模式。

客观地说,一定的教学模式适应一定的教材内容。像思想政治新课程强调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生动、活动、主动地学习”、“情感态度”、“跨领域学习”等,其相应的教学模式应是有趣导人、整体感知、情感陶冶、拓展延伸等,这样的教学模式的确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但是,这些要求在授课的实践中真正得到落实了吗?我发现,在一些听课、评课活动中,不乏有教师为创新而创新,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学习任务完不成,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理论联系热点话题而进行的“双开”活动,让学生自设试题和答案,这一方法很好,可如果一味地对学生加以赞赏、肯定,会使学生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之中,课堂活动乱而无序,致使学生收获少,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水平整体下降。

2穿新鞋走老路。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在上公开课或评优质课时,教学活动还能以学生为中心,按设计的方案进行,即使小组讨论发言也都是选好的代表,恐怕节外生枝,把课讲砸了。但在平常讲课中,有的地区由于教学条件差,设备不完善,自制课件很麻烦又浪费时间,所以有的教师会关上门走自己的老路,即以不变应万变:多讲死练。他们在课下会以大量的习题及资料阅读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担心课改后的考试成绩下降,教学质量下滑。

新课改带来的冲击不可低估,但课必须天天上,新课改也势在必行,这需要勇气、时间和实践。相信新课程改革经过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会呈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就此想谈一些拙见,和同行一起探讨。

1学校领导要真正把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落到实处,统筹安排好新课改工作,为教师培训提供资金保障,为教学提供资料、设备和场所。有人在评价整个课改时说:“动不动在局长:行术行在校长,干好干不好在教师。”可见,校领导是一线教师积极进行课改的强有力的后盾,并发挥着枢纽作用。

2校领导要切实落实政治课教学的校本研究,提高教师素质,为新教材的教学打好基础。首先。要安排教师相互听课,制订一套教学评价标准,人人参与,通过编写案例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其次,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多参与国家、省市级政治学科骨干教师汇报课或公开课的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最后,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共同解决新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每节课都要做好准备。注重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在抓好“双基”的前提下坚持“双开”,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努力巩固新课改成果,切忌盲目标新立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吃透教材;能挖掘教材内容,并因材施教,使学困生有进步、学优生得到发展;真正做到目标明确,当堂达标,不积累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此基础上再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课堂括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全员参与,尤其要照顾学困生。

5在课改中学习、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法,如谈话法、讲读法等。这些方法既适合传统教学,又适合新教材的教学,但“填鸭式”教学、机械性重复练习等必须摈弃。

猜你喜欢
公开课新教材政治课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