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香港如何保就业

2009-05-22 11:31
时代风采 2009年8期
关键词:湾仔特区政府失业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对香港经济的冲击逐步显现:经济出现季度负增长,失业率大幅攀升,各行各业不景气,香港经济已步入“寒冬”。对于百姓而言,有工开才有收入,才能生活,因此,保障就业已成特区政府当前施政的重中之重。

失业率创新高——就业市场的“利空”消息不断

湾仔税务大楼34层,劳工处东港岛就业中心里人流络绎不绝。“以前我还希望能找到月薪1万元(港元,下同)的工作,现在目标一路降低,若能得到这个7000元的职位就算很好了。”家住香港湾仔的何先生说。何先生做过多年地产经纪。自去年10月被解雇后,投了40多封求职信都石沉大海。

金融危机下,企业裁员潮不断。2月17日,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字显示,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失业率为4.6%,较去年10至12月攀升0.5个百分点,总失业人数15.7万人,新增失业人口1.6万人。失业率创27个月以来新高,装修及保养业、运输业和制造业是“重灾区”。

与此同时,雇主招聘意愿持续疲弱,劳工处1月份收到私人机构的职位空缺,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5.1%,较前一月大跌26.9%。日益收缩的就业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争当餐厅侍应,阔太太放下身段当收银员……就业市场的“利空”消息不时见诸报端。预计到年中失业率可能会高达6%。

财政花大钱——今年可创造超过6万个职位

政府及有关公共机构斥资10亿元,推行一项为期两年的“楼宇更新大行动”,维修全港1000幢破旧楼宇,资助旧楼业主至少八成费用。可开创1万个就业机会;预留1亿元,协助相关机构在未来3年筹办文化艺术和体育盛事,创造约2800个职位……2月25日。在香港特区新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斥巨资创就业成为一大亮点。

原本在2011年才进入开工高峰期的十大基建工程,正加速推进:港珠澳大桥主桥初步设计正式招标、广深港高速铁路开始详细规划……个个都力争提前上马,以舒缓基层就业压力。从开工到完工,这些工程可创造25万个就业岗位,占香港总就业人口的7%。

立马可施工的中小工程更是保就业的“及时雨”。今年第一季度,66项政府中小基建工程开工或招标,将增加就业岗位1.24万个。通过加快大小基建工程、招聘公务员填补现有空缺及开设临时职位,特区政府可在今年提供超过6万个职位。

正如行政长官曾荫权所言,“在这个极具挑战的时刻,我会尽量利用政府手上的资源及工具去创造就业机会。”

增加培训名额和实习岗位,也是保就业的重要措施。今年,雇员再培训局将提供最少14.3万个培训名额,较去年增加2万个,失业、失学或收入为7000元以下的雇员学费全免。特区政府还将推出“大学毕业生实习计划”,安排有兴趣的毕业生在本地或内地企业实习,为期6至12个月。特区政府拨款1.4亿元,为毕业生实习提供津贴并支付相关费用,预计有4000名毕业生受惠。

多管齐下——拓展渠道促就业,方式灵活多变

面对金融危机,政府于2月在湾仔新设饮食业招聘中心,面积150平方米,可同时进行5场招聘会,容纳60位求职者;展示板上,侍应、厨师、收银等各工种的空缺信息一应俱全。

“这里集中处理饮食行业的空缺,可安排面试,尽量缩短人们的失业期。”饮食业招聘中心负责人说,到现在为止,只有1天没有企业来这里招聘,“有时候连我们的办公室也被征用了。”

劳工处专设的就业互动网站更是求职者获取空缺信息的重要渠道,每天有2000多个私人机构职位空缺发布。1月份,劳工处还开设“特别就业服务”网页,专为被裁员工提供工作机会。

中小企业雇用了香港超过半数就业人口,正是“保企业”的重心。去年11月,特区政府设特别信贷担保计划,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七成担保。

政府还灵活运用土地资源,以优惠出租官地的方式帮助私人机构。1月2日,特区政府推出1000幅空置地皮,以优惠价格出租给私人机构。举办任何可以提供就业的活动,非营利机构更可以象征性的“1元”承租。其中面积最大的一副地处港岛中环黄金地段,占地逾1.3万平方米,市值金超过1500万元/月。

猜你喜欢
湾仔特区政府失业率
盐洲湾仔村西虎圩
基于三次指数平滑的失业率预测
针对香港反对派①“占中”“公投”②行为的对策建议
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