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09-05-22 06:33旷平昌肖宗志
消费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挑战高校

旷平昌 肖宗志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以后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诸环节,增强其有效性,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高质量实施。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方案 挑战 对策

[基金] 2008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XJK08CGD053)《05新方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模式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旷平昌,1968年6月生,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现为南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该论文为本人主持的《2008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XJK08CGD053)成果之一。肖宗志,1964年生,湖南常德人,博士,现为南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硬性灌输与逆反心理并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教师往往以教材为本,照本宣科地硬性灌输,把自己与学生都局限在教材的范围之内。在相当程度上,导致把理论当成现成的结论,以宣示绝对真理的姿势去解说教科书的内容;把理论当成说教的材料,回避理论自身的难点、疑点,只发挥学生的记忆力而限制学生的思维。这就使学生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

(二)单调重复性教育与排斥心理并存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不合理,教材内容与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重复多、衔接性差,并且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与其它课程体系的逻辑联系和相互衔接问题,课程之间存在着内容简单重复和逻辑关系混杂的现象。教师讲课仍从理论到理论,只注重观念、命题、体系的阐释,以抽象空洞的概念为满足,使大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一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和原理,导致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没有新鲜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单调。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产生排斥心理。

(三)抽象化说教与乏味心理并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严谨而规范的政治理论课,但严谨、规范不是死板、教条式的纯理论教学,过分强调理论性,严谨有余,生动活泼不足,导致学生产生乏味心理。究其原因是教师只讲书本上的抽象理论,对社会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和媒体。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迫于出勤压力不得不来。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种消极被动的态度与教育部门的目标形成强烈反差,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预期效果的实现。

(四)缺乏针对性与无用心理并存。一直以来,我们对于人才的界定,注重专业技能水平而忽视“德”的评价。这无形中刺激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用心理的增长。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来说,在启发学生进行积极而自由的思考,在培养学生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则做的很不够,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转述定义,却不会求解来自社会生活的课题,教学明显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少高校仍沿用传统的“ 一块黑板一枝笔、一本讲义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基本上还停留在“填鸭式”教学层面上, 教学过程良性互动效应。

(五)实践环节缺失与管理方式缺位并存。高校扩招之后,受学生人数和教育经费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环节明显缺失,或者实践课教学只是列在计划书上应付上级检查。教师授课也只拘泥于教本的体系,在理论上泛泛而谈, 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明显脱节。教学管理方式缺位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就是大班授课、教师额定工作量大和学生对教师的评教约束机制。这种大班型的授课,很难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秩序,难免影响教学效果。而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其初衷是约束、监督教师,但这种管理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即学生的评教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允。

二、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存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

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能否接受、接受程度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20 世纪 80年代末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敌对势力借此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失败论。同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技术优势,利用其强势地位和文化不断向我国渗透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使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等出现动摇;从国内方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朝多元化转变,许多人把把能够获取功利作为接纳事务的条件。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就业和前途没有直接的帮助;还有的大学生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缺乏正确的分析与认识,认为学再多的政治理论也不能解决诸如社会不公平、腐败和就业困难等问题。因而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少热情,缺乏动力。

(二)感觉对教学投入的收益远远低于对科研投入的收益,极大地挫伤了教师钻研教学的积极性。学习主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拒斥心理和消极态度,本来就增添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加之理论课教师投入的大量时间、精力,以及了解学生、搜集资料和设计课程等无形成本,无法用有形的方式计算和表现出来,似乎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劳动成果不能被普遍地认同。相反,如果教师不用下大气力钻研教学, 只要保持不出现失误完成上课任务即可的状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科研,即刻会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此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和社会价值会被广泛地认可。两者相比,在教学和科研投入相同的情况下,似乎科研的收益含金量更高,于是教师理所当然地把注意力倾斜向科研,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在一些高校的具体教学中,存在重理论体系阐述,轻现实问题研究;重理论知识传播,轻学生能力培养;重教师的单向教育,轻双向交流沟通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以及现代教学手段的出现,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但很大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却不能与时俱进,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高校扩招之后,学生人数激增,而学校条件却没有明显改善,大班授课,互动性差;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脱节。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体现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上,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觉自主的行动,使整个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学生进行。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应强调学生独立的主体和人格的尊严。老师与学生应该多沟通多协商,对不循规蹈矩的学生不歧视、不厌弃。并且积极看待学生超越标准和条条框框的行为,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思考的求异性和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在学习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综合创新教学过程

第一,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许多, 如讲解法、讨论法、案例法、答疑法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中案例教学法更能使理论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更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适时地归纳、总结案例所包含的知识和理论,或者在理论讲解过程中恰当地插入案例,使学生通过记案例掌握知识,通过分析案例学会运用知识。这样就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又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采用学生愿意参与的教学方式,即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能够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敞开思想,充分讲解自己的观点,注意分析别人的观点。教师在点评、总结的过程中激情引趣,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畅所欲言,在积极思考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同时,还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运用学生喜欢接受的教育手段。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把学生引入历史情境,能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枯燥的理论形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传输有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的资料;可以通过网上聊天、收发E - mail或BBS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弥补大班教学的不足。这样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从而强化、延伸课堂教学。

第四,加强学生关注的教学环节,即实践环节。社会生活是一本大书,实践是一个大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能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社会发展,感受社会实际,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在思考问题时自然会寻求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从而激发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三)设置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范式

轻松、平等、给予尊重的教学气氛是效果最佳学习环境,适当的教学规模正是这种教学环境的具体体现。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授课方式,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有的学生也没有机会与教师交流、探讨问题。如果以小班型上课,教师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态,便于因材施教,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人数众多、不易管理的大班教学中,建立相对稳定的课堂规范,维持课堂学习纪律是非常必要的。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上课不得无故大声喧哗、起哄等基本的行为准则。课堂规范应在开学初由师生共同协商制定,要求全班学生共同遵守,并成为日后课堂管理的依据。在学生自律和他律的共同作用下,就很容易形成安定的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四)建立激励与约束并存的教师考评体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体系,对提升教师素质至关重要。首先,合理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因为,教师每天忙于上课,疲惫不堪,无暇也无力进行科学研究,教学怎么能达到高水平。其次,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多数高校现行的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察,主要的依据是学生对教师的评教,而这种评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公正性。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指标应该是多方面的:既要认真考虑学生的评价,还要参考同行的评价,还应着重分析所讲理论是否清晰、先进,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灵活、是否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等。再次,正确对待和处理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关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进行科学研究十分必要。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求教师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出既适合教学内容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因此,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也同样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孙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卢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教育研究》2008 年第6 期

[3]王学俭、李新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2 期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 2005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挑战高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