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店如何力拼一街多店等

2009-05-22 11:31郑锦辉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外行单店店铺

单店如何力拼一街多店等

郑锦辉

面对一个县市的终端一街多店,单店如何以少搏多?

一街多店(即多家分店的开设)的终端大战就是店多隆市,树立一城领先优势。

在有限的商圈内抢点店铺,会赢得未来的租金成本优势。一街多店在构成上必须既展示品牌实力又能同时促进销售。如形象店和旗舰店,主要是树立品牌形象;赢利店和特卖折扣店,则用来作为销售主力和释放库存压力的。

但这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市情进行互动转型。

一街多店的费用非常高,哪怕只有1家赢利,其他的保本作个终端媒体式的广告也行,随着竞争实力的不断增强,抢占了“第一”,就是赢得了“第一市场份额”,在一个县市的市场地位的排名座次是品牌实力最好的佐证。

一个新开的专卖单店,面对竞品的一街多店,是非常揪心的事。对于这个问题,选点之前就要考虑到如何分而治之,专卖营运过程中,选择对手薄弱的环节用我方的品牌个性与优势进行进攻,店铺的好位置是销量与品牌提升的起点,在这个基础上,渐变辐射,直到成片成面地持续发展。

常规的竞争方式有:针对竞争者的促销举措,可以时而低价放量,时而正价坚挺,并结合广告宣传的拉动,以灵活的姿态,去攻击竞品的弱项,从竞争对手那里争得市场份额,同时向竞争对手学习,拉近管理,通过服务在商圈建立顾客的认同感,赢得市场份额。

以少搏多还可以采取“大单店策略”:小店就好比羔羊与狮子肉搏,可想而知,羔羊成功的机会很小。“店大欺客”,大店可以造势,能迅速让店铺在当地成长,方便顾客货比三家,大店往往能树立当地第一优势,享受该地老大的地位,往往能够以一抵十。

当然,开大店的费用极高,但笔者仍然主张小县市里开大店,这样可以通过大店来加强竞争,并通过加强管理来提高赢利能力,或者通过整合传播来树立品牌形象,如醒目的橱窗文化,丰富的产品(包括多元化延伸的产品)。同时使陈列更加艺术,利用不同的楼层或位置设置休闲区、时尚展区、文化区等,以满足顾客不同层面的需求,另外可以设置特价区、促销区、赠送区等,并减轻库存压力和加速资金的周转率。

市场永远是变化的,单店也可以向一街多店演进。一街多店也有可能向单店退化,不管是单店还是一街多店,关键是在提高终端的质量:产品可以“供过于求”,但一个店铺的运营质量却是“供不应求”,服务差异化是衡量终端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不被框框束缚“外行”也能胜“内行”

文涛

一般来说,人们创办企业或者开店铺,都选择自己所熟悉的行业,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在国外的一些餐饮行业,许多开饭店的老板原先都不是厨师出身,也没有在餐饮业的经历,完全是外行。

然而,就是这些“外行”,其经营能力却反而超过内行,生意越做越好,饭店越开越多。反观一些厨师出身和饭店世家的老板,生意越做越清淡,转让饭店的越来越多。据笔者的一位在日本回来的朋友讲:东京一些最近10多年内来日本的“外行”经营的饭店生意却比老华侨的红火。这是什么原因呢?依照一些“外行”老板的解释,科班出身的饭店老板,不易突破传统中国饭店经营的框框,也很难否定自己的经验。而外行则不同,不受既成传统观念的约束,因而眼光敏锐,思路活跃,能够接受新事物,更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在某种意义上,身为“外行”带来的压力使他们的创造力爆发出来。一位“外行”饭店老板说,中国饭店在日本已经有很长历史了,就连日本人都开中国餐店。最近几年,由于日本经济的不景气,日本人到外面吃饭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上饭店吃饭,也由品尝味道转向吃饱喝足。在这种环境下,中国饭店的经营一定要随客人观念的变化而变化,既要降低饭菜的价格,口味又要接近日本料理。“外行”老板因长期置身于餐饮行业之外,能以客观冷静态度,抓住客人要求的变化,对症下药。而内行老板往往墨守成规,很难摆脱行业传统的束缚。平心而论,就这些饭店的饭菜,是正宗的中国菜肴,味道也符合菜谱的要求,但就是因为价格降不下来,味道不能接近日本料理,现在已经难以吸引囊中羞涩的客人了。

当然,“外行”经营饭店并不是盲目的,比内行经营有更大的风险,这就取决于老板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和经营手段。其实,在其他行业也一样,老板没有行业做事的经验,就好比一张白纸,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管理观念,而对那些已有经验的内行,要想改变他们通常是困难的。其实这就是为什么“外行”经营更能适应市场的原因。

猜你喜欢
外行单店店铺
老店铺杂事
上淘宝咯
特许经营单店的制胜之道
“外行”能看门道吗
拉夏贝尔:成长性难题待解
政坛“外行”闯白宫
瑞典 马尔默专门为老鼠开的迷你店铺
“外行”的爱情医生
一个“外行”局长的“内行”故事
连锁单店要处理好现金入与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