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闻娱乐化现象

2009-05-25 04:25臧力卿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娱乐规律

臧力卿

【摘 要】 新闻的娱乐化是新闻传播业的一种趋势,是传媒走向市场的结果。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存在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媒体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新闻工作者要本着适度原则,严守新闻道德,正确发挥新闻的娱乐功能,杜绝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 娱乐;庸俗化;新闻娱乐化;规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这股经济浪潮的推进,传媒也迎来了一股来势迅猛的娱乐化浪潮,同时,一种新型的新闻类别——娱乐新闻应运而生。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都市报的出现,奇闻怪事的报道越来越多,名人绯闻、恶性犯罪也都成为其重要题材。如今,新闻娱乐化现象不仅在都市报中盛行,在严肃类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报道中也同样时有所见。娱乐化的新闻,可以作为一种生活的“调味品”,并且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从新闻的本性来看,过分强调新闻的娱乐功能,会影响新闻的其他功能,特别是主要功能的发挥,使新闻步入歧途,远离正轨。所以,新闻工作者要本着适度原则,严守新闻规律,正确发挥新闻的娱乐功能。

一、新闻娱乐化的定义与成因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对“新闻”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新闻娱乐化——是指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注重报道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或者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寻找时政、经济、法律、国际新闻中故事性强的元素突出描写。二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当前,新闻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受收视率的驱动,娱乐化现象日趋普遍。新闻娱乐化何以在当下成为一种时尚呢?

1、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很浓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而新闻的娱乐化提供的正是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满足了受众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2、媒体的利益也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于是,受众是否认可成了媒体是否赢利的决定因素。无论你认为多好的精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受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其最终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于是,我们看到传媒用很大的篇幅炒作某某导演和某某演员的花边新闻、某某明星又缠进三角恋、某某局长包二奶等等。除了迎合受众需要,媒体的利益还与一些企业、广告商有关。广告商掌握着媒体的经济命脉,决定了媒体的生存与否,而广告商是否投资一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的受众数量,即能否吸引大量的受众。从这个角度出发,传媒提供娱乐功能更是无可厚非,新闻的娱乐化也便顺理成章了。

3、新闻娱乐化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是一股世界风潮。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张扬个性。西方新闻价值的要素有: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他们在报道时,往往将一些空前绝后、耸人听闻的事件作为重点,以此来冲击和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从这个方面来看,新闻的娱乐化是大势所趋。传媒领域出现了这样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又恰好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可以给媒体和广告商带来利益。

二、新闻娱乐化的优势和缺陷

回顾新闻娱乐化的发端可以发现,新闻娱乐化是媒介适应市场的行为方式,它是在充分考虑受众需求和接受心理的情况下产生的,它可以说是传媒之福,因为它不仅可以使媒介真正走向大众,而且可以为媒介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提供可靠的保障。但物极必反,如果对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不加防范的话,它也可能成为传媒之祸。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传媒来认识客观世界,并以传媒提供的信息作为指导自己思维和行动的依据。如果我们的大众媒介里充斥着娱乐,尤其是新闻节目里也重视娱乐功能,那么就会给受众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虚拟世界,人们在哈哈一笑中为劳累的精神做个很好的按摩。但同时,有人担心,长期的这种安逸会让人们淡忘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进而逐渐产生麻木心理。快乐的媒介培养了受众的顺从心理,削弱了他们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

2、新闻娱乐化也会导致媒介忽视其社会责任。2003年4月1日,香港艺人张国荣跳楼身亡,第二天众多媒体就将这则新闻放到头版显著的位置,有的甚至进行了整版的主题报道。这股热潮延续了两个多月。而也就在那时,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也遭不幸,却没有得到传媒对张国荣的礼遇,以至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强烈的对比引起了人们的警惕,千龙网甚至以“媒体的责任感哪里去了”为题进行网上调查,结果38.1%的人认为“媒体丧失了自身的责任感”。这一事实很好地道出了新闻娱乐化对媒介的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都市类报纸是新闻娱乐化趋势的代表,在其新闻报道内容中占压倒多数的为软新闻。而且,都市报在新闻娱乐化上的表现方式也是全面而深入的。从内容分析看,其硬新闻报道表现方式实际上也采用了软化处理。一些传统大报虽然也借鉴都市报的经验,出现新闻娱乐化的倾向,但其表现手法并不如都市报彻底,其硬新闻报道不太进行软化处理,依旧保持客观叙述的表达方式。

那么,新闻娱乐化究竟是福是祸?对新闻娱乐化倾向的影响,可以说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对新闻娱乐化持反对意见,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有的人则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由此看来,在现阶段,我们很难对此下一个简单的结论,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根据传播学的“议程设置原则”,媒介在受众的议题选择上有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媒体应当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做报道时要掌握合理的娱乐化的度,不能一味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娱乐化的最低限度都不能忽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否则,新闻将面临完全沦为受众娱乐工具的危险。

总之,面对“新闻娱乐化”的是是非非,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时刻牢记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让我们的大众传媒既能正确引导舆论,又能迎合受众口味,同时,自身也走上了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 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3).

[2] 吴飞,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M].浙江大学学报,2002,(4).

猜你喜欢
娱乐规律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寻找规律
找规律
找规律
娱乐眼
巧解规律
找规律
努力学,尽情玩
娱乐猛回头,让你乐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