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喜与忧

2009-05-25 09:01魏玉山
出版参考 2009年8期
关键词:总署鸿沟新闻出版

魏玉山

又到世界阅读日了,社会各界对阅读的关注达到新的高潮。纵观全国阅读,既有喜亦有忧。

阅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此一喜。阅读虽然是个人的行为,但却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阅读正在成为一种社会行为、甚至成为政府行为:2006年,国家11个部委倡议全民阅读,2007年17个部门倡议全民阅读,2008年3个部门、2009年2个部门推进全民阅读,这都表明阅读已经成为政府的事;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阅读也成为委员、代表关注的问题之一,连续5年,政协提案中都有设立“国家阅读节”的议题;每到阅读日前后,许多地方党政部门组织十数场乃至数十场阅读活动,一些学校,特别是中小学,也配合阅读日搞了读书活动,等等,体现了全社会对阅读的重视。

阅读的环境大大改善,此二喜。为了便于农村居民、社区居民的阅读,政府设立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目前,全国已有农家书屋、社区书屋10万余家;为了便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阅读,许多地方设立了农民工书屋;一些书店也辟出专门的区域,供读者免费阅读;一些图书馆、出版社等企事业单位也为阅读打开方便之门,再加上各种阅报栏、阅报亭等,可以说阅读的基本设施已经遍及我们的周围。

阅读的载体与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此三喜。当代的读者可以说很幸运,不仅可以大饱眼福,甚至有些目不暇接:传统一点的可以继续阅读已经延续了2000年的纸,包括纸质的图书、报纸、期刊等,新潮一点的可以抛开纸而阅读不断出新的各种屏,包括电脑屏、手机屏、电子书、电子辞典、MP3、MP4等电子阅读设备,阅读从单一的介质发展到多种的介质,从静态的文字发展为动态的图文等多媒体;可以阅读的品种更加的丰富,仅就图书而言,我国现在每年出版的图书种数就超过新中国成立以前2000多年图书的总和,再加上报刊和各种电子书、电子刊、网络出版,可供选择的内容数不胜数;不仅是中国的出版物,世界各国的优秀出版物,或者是原版进口,或者是引进翻译,使我们的阅读盛宴,不仅可以享受国人的精神大餐,还可以品尝世界各国的精神佳肴。

但是,阅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也令人担忧。

阅读推动活动还缺乏制度性的保障,此一忧。阅读虽然很重要,现在由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多个部门共同参与,但是,这种机制仍然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在国务院确定的新闻出版总署的职责中,阅读推广不在其中,在新闻出版总署的内设机构当中,也没有专司阅读的部门和人员,没机构没人员,经费也就难以有稳定的投入。因此,要确保阅读活动能够长久地开展下去,就要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做出安排,要形成定制。这方面不妨学学法国,法国的有关政府部门内设有图书与阅读局。

城乡还存在阅读的鸿沟,此二忧。虽然农家书屋等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在快速的构建之中,但是,农家书屋的普及程度仍然很低,全国90%以上的农村还没有建成农家书屋,即使已经建成的农家书屋,所藏的出版物的数量也还不够丰富,这都制约农民的阅读。除了阅读场所的限制外,农民对出版物的购买还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受到出版物销售网点不足的制约。城乡二元结构体现在文化上,就是巨大的阅读鸿沟,据2006年的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55.3%的农村家庭没有藏书,而城镇家庭中只有27.8%的没有藏书,城镇居民年人均阅读6.4本图书,而农民年人均阅读只有3.3本。缩小城乡阅读鸿沟,政府的责任重大。

青少年的阅读环境很不理想,此三忧。青少年的阅读环境主要不是指硬件,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全国各地中小学学校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学校的图书馆也配备了许多出版物,现在的关键是中小学生阅读的软环境很不理想,应试教育依然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据报道,河南一个中学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达到18个小时,学生的休息时间都得不到保障,更别说阅读了,据说,类似的学校不仅是在河南,其他省区也不在少数。教育制度改革不彻底,青少年的自由、自主阅读就没有保障。

阅读推广是长期的,要打持久战。阅读普及是全社会的,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广大的国民协同作战。阅读要落实到每个国民的实践上,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猜你喜欢
总署鸿沟新闻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的非法出版物名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的非法出版物名单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的非法出版物名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的非法出版物名单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关于新闻出版改革的若干思考
论新闻出版中少儿图书的版面设计
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在上海成立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