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2009-05-25 03:32安建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6期
关键词:裂缝

安建辉

摘 要:在重大工程项目和高层建筑施工中,通常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较大,这种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极易出现裂缝,如果施工中不加以控制,会产生许多严重的后果。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防止裂缝出现的一些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裂缝;降温养护;浇筑方案

1 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且主要集中在浇筑后的7d左右,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可达70℃左右,甚至更高),尤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讲,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因此混凝土中心温度很高,这样就会形成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1.2 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收缩。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用水大约只占水泥重量的20%,在混凝土浇筑硬化后,拌合水中的多余部分的蒸发将使混凝上体积缩小。混凝土收缩是由表及里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大约需要4个月才能基本稳定下来。收缩在一定条件下又是个可逆过程,产生收缩后的混凝土再处于水饱和状态,混凝土还可有一定的膨胀回复。混凝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自发变形,受到外部约束时(支承条件、钢筋等),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使得混凝土开裂。引起混凝土的裂缝主要有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等三种。

1.3 各种湿度变化的影响

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升和结构的散热温度等各种温度叠加之和组成。其中温升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和用量、用水量、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条件(主要包括浇筑方法、混凝土厚度、混凝土各表面的能力和其它降温措施)等。为尽量发挥混凝土松弛对应力的抵消作用,同时避免在混凝土硬化初期骤然产生过大的应力,应该减慢降温速度。一般规定,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降温速度不大于1.5℃/d。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就会愈高;如果外界温度降低则又会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度梯度。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凝结后,温度迅速上升,通常经3d—5d达到峰值,然后开始缓慢降温。因为混凝土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而且混凝土弹性模量较低,所以升温时体积膨胀一般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影响。但在降温时其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叠加在一起时,处于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常常会产生裂缝,起初的细微裂缝会引起应力集中,裂缝可逐渐加宽加长,最终破坏混凝上的结构性、抗渗性和耐久性。

1.4 其他因素的影响

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也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会随着基础沉降而不断的增大,待地基下沉稳定后,将不会变化。

混凝土配合比不良会造成混凝土塑性沉降裂缝,一般是混凝土配合比中,粗骨料级配不连续、数量不够,砂率及水灰比不当所造成的裂缝。水泥中的碱与活性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起化学反应也会产生裂缝。

2 结合工程实例具体说明防止产生裂缝的措施

工程概况:某沿海城市商业住宅楼工程,建筑面积为55826m2,地上24层,其中1~2层为商业楼,3至24层为住宅;地下1层为停车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的特点为:钻机螺旋成孔灌注桩,设置后浇带,筏板基础混凝土为抗渗S8,最厚处1.4m;做了帕斯卡渗透结晶防水;混凝土一次浇筑量为5000m3;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用泵送浇筑配合人工振捣;基础几何尺寸符合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因此基础混凝土浇筑作为关键部位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出现的裂缝,主要措施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考虑:

2.1 优选混凝土各种原材料

2.1.1 水泥的选择

在施工中使用低热的32.5MPa矿渣硅酸盐水泥,并尽量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为340kg/m3,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性。为保证减少水泥用量后混凝土的强度和坍落度不受损失,适度增加了活性细掺料替代水泥。

2.1.2 骨料的选择

粗骨料选用粒径较大、质量优良、级配良好的石子。既可以减少用水量,也可以相应减少水泥用量,还可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现象。

细骨料采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减少水化热量,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有重要作用。

掺加适量的减水剂,它可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且能提高水泥水化率,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可降低水化热,同时可明显延缓水化热释放速度。加入适量的UEA微膨胀剂,可起到补偿收缩作用。

2.2 设计优化措施

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应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二掺(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一高(高粉煤灰掺量)”的设计准则,保证设计强度,大幅度降低水化热;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

2.3 施工控制措施

2.3.1 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入模温度的高低,与出机温度密切相关,另外还与运输工具、运距、转运次数、施工气候等有关。本工程中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不超过28℃。

2.3.2 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选用

本工程以后浇带为界划分为13哥施工段,每段均为一次性连续浇筑,全面分层浇筑,采取二次振捣方案(上层混凝土接近初凝再进行一次振捣,称二次振捣)。二次振捣可克服一次振捣的水分、气泡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微孔,亦可克服一次振捣后混凝土下沉与钢筋脱离,使混凝土又恢复和易性,从而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施工中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快插慢拔”,插点布置均匀,逐点移动,不漏振、不过振,振捣上一层要插入下一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如遇在振捣工程中沁水的情况,对于少量的,采用人工用水舀子淘水,然后用水桶拎出作业区;对于集水坑、电梯井和后浇带出的沁水,则用抽水泵抽走。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一次浇注的混凝土不可过高、过厚,以保证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

2.3.3 测量温度、混凝土养护

初次振捣后进行第一次抹面,终凝前开始第二次抹面,二次抹面要求反复进行,力求不出现表层龟裂。二次抹面完成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帘、湿麻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得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份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于湿润状态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持续浇水养护14d。

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中随时检测(设置金属管测温孔)混凝土内外温差,当内外温差接近25℃时,则混凝土表面加强保湿养护,设专人负责测温,每4小时测温一次。保温、保湿养护可充分发挥UEA膨胀剂的功能,产生微膨胀,为混凝土创造充分应力松弛条件,降低混凝土自约束能力。同时可增加混凝土强度,提高混凝土承受外约束应力的能力,从而达到防止或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3.4 健全施工组织管理:

在制订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的同时,还需落实组织指挥系统,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做到层层落实,确保顺利实施。

3 总结

3.1 本工程筏板基础混凝土施工,一次浇筑量大,厚度大,强度等级高,在夏季炎热天气施工,技术难度大。混凝土浇筑后,经过3个星期保温保湿养护,效果理想。

3.2 配制大体积混凝土,关键在于水化热要低,大掺量I级粉煤灰和低用量的矿渣32.5 MPa水泥相结合是该工程成功的关键之一。它有效地降低了水化热,提高了可泵性,从而提高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

3.3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湿热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得很好,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微膨胀剂确实起到了补偿收缩作用。根据计算,自降温开始,混凝土表层就应该出现拉应力。可是在实测中,始终未测到拉应力。除混凝土松弛,养护阶段没发生收缩外,微膨胀剂功不可没。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是目前施工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只要严格施工规范,仔细落实每一个施工环节,认真妥善地作好浇筑完的保温工作,该项技术是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猜你喜欢
裂缝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完美“切割”,裂缝之谜
基于自适应阈值和连通域的隧道裂缝提取
地球的裂缝
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裂缝性致密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带模拟
考虑裂缝壁面伤害的压裂井产能计算模型
水库围坝(堤)裂缝及其处理
基于高频恢复和多尺度分解的裂缝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