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1,3-丙二醇的发醇液的固液分离方法

2009-05-25 03:32孙丽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6期
关键词:荚膜丙二醇珍珠岩

孙丽华

摘要:1,3-丙二醇(1,3-porpandiol,简写为1,3-PD)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不仅是良好的溶剂、抗冻剂、保护剂,而且还可参与多种化学合成反应,利用1,3-PD生产的新型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回弹性,染色性、抗污染性和生物降解性等优良品质,在服装、工程塑料、地毯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关键词:1,3-丙二醇;发酵液

1,3-丙二醇目前合成纤维新产品开发的研究热点,由于化学合成法存在着高成本,工艺条件苛刻,设备投资大的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限制了1,3-PD在多聚纤维领域应用的开发,所以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1,3-PD以其条件温和、污染小、原料的可再生性而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利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以甘油、葡萄糖为底物发酵生产1,3-PD具有较高的产率,但是由于此菌具有荚膜,导致发酵液固液难以分离,而影响其工业化生产的进行,本文针对荚膜的难处理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发酵液。实验用的发酵液,是利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具荚膜)以甘油、葡萄糖为底物发酵结束经灭菌后的固液混合物。

1.2实验设备与化学试剂。1.2.1本实验采用杯罐实验法,所用实验设备如下:量筒、烧杯、布氏漏斗、抽滤瓶、水循环真空泵、高效液相色谱、台式高速离心机、721型分光光度计、PH测定仪。1.2.2 化学试剂:分析纯硫酸、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氢氧化钠

1.3分析方法。发酵液中的甘油,1,3-PD,2,3-丁二醇以及琥珀酸、乳酸、乙酸,采用SHZMADZU HPLC测定,色谱柱为Aminex HPX-87H柱,柱温65℃,流动柱为浓度0.005mol/l的H2SO4流速为0.8ml/min;检测器为RID-10A型折光谱检测器。

滤液中的残蛋白以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

1.4实验方法

向灭活后发酵液中加入无水乙酸和NaOH,充分搅拌后静置,等絮凝后加入1%的珍珠岩进行抽滤,滤液取样分析收率。

2 结果与讨论

2.1单纯加N2OH

向灭活后的发酵液加入NaOH调整PH至10~11,充分搅拌后静置,溶液颜色变深,粘度降低但没有明显的固液分离现象,加入1%的珍珠岩充分搅拌后抽滤,滤液浑浊,此现象说明单纯的NaOH不能使菌体蛋白沉淀而从体系中分离。

2.2单纯加入无水乙醇

向来灭活后的发酵液加入1:1体积比的无水乙醇,充分搅拌后静置,出现絮凝现象,再加入1%的珍珠岩搅拌后抽滤,滤液澄清透明,残蛋白合量为0.175g/L,滤液取样分析,计算产品收率为99%以上。说明本方法,针对荚膜难以处理是可选方案,具有实用价值。

2.3 加入无水醇,同时加入NaOH调PH值

向灭活后的发酵液中加入1:0.6的乙醇,同时加NaOH调PH值至10~11,充分搅拌后静置,产生絮凝,再加入1%的珍珠岩进行抽滤,滤液澄清透明,残蛋白合量为0.125g/L,滤液取样分析,计算产品收率为99%以上,说明本方法比2.2法更为经济实用。

3结论

本方法又称为有机溶剂沉淀法,即加入有机溶剂于蛋白质溶液中产生多种效应,这些效应结合起来,使蛋白沉淀,加入NaOH也是利用其对蛋白质的破坏作用,在有机溶剂乙醇和NaOH的协同作用下将具有荚膜的均一的混合体分散开,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本方法为解决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发醇生产1,.3-丙二醇的固液分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且产品的回收率较高,可达99%以上,且使用的乙醇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witt U.muller R-J,widdencke H.et al. Syntheses, properties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polyesters based on 1,3-pnopanediot[J].

[2]修志龙,微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00,27(4):300-302。

[3]俞俊棠、唐孝宣,生物工艺学,ISBN7-5628-0150-9/TQ.20。

猜你喜欢
荚膜丙二醇珍珠岩
陶氏推出可持续丙二醇生产技术
大型LNG储罐珍珠岩在线填充技术实践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珍珠岩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分析
食用油中3-氯-1,2-丙二醇酯的研究进展
膨胀珍珠岩的复合改性工艺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陕西省部分地区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
丙二醇头孢曲嗪的有关物质检查
卷烟加料中1,2-丙二醇的快速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