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改革结算制度以防外外汇“虚高”

2009-05-26 07:31
中国改革(综合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结售汇收支外汇市场

重构外汇管理制度已经成为维持中国经济高速运转的迫切需要。

2007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发文取消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这意味着企业通过经常项目获得的外汇收入不必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从而获得外汇持有的自主权,以此为标志,我国自1994年沿袭至今的强制结售汇制度,终于淡出历史舞台,被意愿结售汇制度所取代。

虽然强制结售汇制度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外汇管理制度在我国汇率体制改革之后的数十年间为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扩大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4年我国通过汇率制度的改革实现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轨,同时为了配合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外汇管理开始推行贸易便利化战略,实现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取消对中资企业货物贸易以及与货物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限制,确立了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制度,该制度要求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则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头寸额度外的外汇在市场上卖出。我国的中央银行一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市场上的接盘者,买入外汇以积累我国的外汇储备。强制结售汇制度促使外汇储备从1993年底的211.99亿美元,增至2008年底1.95万亿美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对外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强制结售汇制度则使得我国中央银行持续被动吸纳外汇资金,外汇储备规模急剧攀升。与此同时,中央银行不得不发行相应数量的人民币满足企业和居民手中的结汇需求,随着人民币的大量发行,我国自从2004年以来资产价格持续升温,随后又传导到消费品领域,导致CPI长期居高不下,从而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大量外汇资金集中于央行,导致外汇储备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甚至由于投资领域过于依赖美国金融市场而导致外汇储备安全性风险加大;而且,强制结售汇制度造成我国外汇储备“虚高”,从而扰乱了外汇市场真实供求关系并使得人民币遭受巨大的升值压力。

随着强制结售汇制度向意愿结售汇制度的转变以及央行对于企业和居民用汇限制的不断放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化,而不是中央银行管理和干预。但是意愿结售汇制度的实行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和居民将外汇资金保留在手中,企业和居民很有可能继续将这部分外汇资金出售给国家,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继续增长。另外,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下滑明显,经济结构失衡进一步凸现,跨境外汇资金流动不确定性增强,人民币汇率的预期随着美元汇率的走势而出现反复,外汇管理既要防热钱大量流入,又要防止预期逆转时发生大规模资金流出。

从我国经济发展前景来看,适应开放经济的特点要求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是必然的,同时,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动荡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贸易外汇收支管理。

首先,要加快推进外汇市场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这需要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外汇市场运行的过程也就是汇率形成的过程。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问题是外汇市场运行的核心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扩大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首先要允许更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比如一些大型企业或者进出口业务比重较高的企业,应该直接进入外汇市场进行资产组合管理和规避汇率变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其次要积极推动外汇交易币种和品种的多样化。外汇市场的交易币种和品种多样化,既有利于更全面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形成更合理的市场汇率,也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多种获利或避险的机会。

要加强外汇市场监控系统建设,完善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沟通。建立功能强大、高效率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大规模资金的跨境流动,防范资金异常流动所带来的风险;我们还应该更加重视对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贸易外汇收支管理,加强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支的监督和审查,同时进一步完善个人外汇管理制度,加强对个人经常性转移的监管,规范个人资本项下外汇收支。

猜你喜欢
结售汇收支外汇市场
2016年11月外汇市场主要货币汇率
2016年9月外汇市场主要货币汇率
2016年7月外汇市场主要货币汇率
2016年6月外汇市场主要货币汇率
2015全国土地出让收支现“双降”
走进邮箱来 理财更容易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