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2009-05-31 02:32李雪松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09年52期
关键词:郎平

李雪松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狡黠话匣挟持辖制瑕瑜互见

B.锃亮澄澈逞强乘机惩一警百

C.诘难拮据攻讦洁癖佶屈聱牙

D.舟楫辑录汲取贫瘠嫉贤妒能

2.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应对全球金融风暴,服务行业必须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在服务的多样化上下工夫,消费者才能如过江之鲫。

B.索马里海盗表示,如果遇见中国海军护航舰队,他们会退避三舍。

C.取消养路费,改征燃油税后,十几万交通人员的工作安置问题迫在眉睫。

D.年味淡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做些什么?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9月16日,中国北海舰队“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汽笛鸣响,引导法国舰艇离开青岛港向外海航行,拉开了中法海军联合军事演习。

B.服装的得体与否,也能体现人的线条美、气质美,显示出青春活力。

C.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旅客群众有批评是我们加强工作的动力,面对批评甚至愤怒,我们都能够理解,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D.既然新股市由市场决定,因此市场的供求因素作用巨大,即供过于求时多发,供不应求时就少发,从而慢慢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谈谈跨越式技术创新

候国清

技术跨越发展是指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开展自主创新,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优势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实现迅速追赶。

历史已经证明,技术跨越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再转移到北美,无不是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实施反向工程,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了针对欧美的技术和经济赶超。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仿效日本技术创新模式,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发达国家,但是,他们采用了跨越策略,现在一举成为电信产业先进国,出现了爱立信、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公司,这些国家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也名列前茅。

近年来,技术跨越策略也受到一些国际机构的重视。世界银行在其1998-1999年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说,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正是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在电信领域,吉布提、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和卡塔尔等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新技术,它们跨越了金属导线和信号模拟阶段,实现了电信网络数字化。而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我们对绿色革命记忆犹新。绿色革命首先发生在南亚,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农业技术跨越的一个范例。绿色革命发祥地印度很快成为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出口国。由于推广绿色革命,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事实上,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全面或者局部地运用了技术跨越策略。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指出,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运用跨越策略,世界经济力量正在从北向南和从西向东转移。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所花的时间分别为150年和100年,而亚洲仅用了不到一代(三十年)的时间。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这意味着,它们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那时的30%。这些数字说明发展中国家将通过技术跨越达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选自《中国软科学》,有删除)

5.下列对“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B.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有着技术跨越发展的巨大空间。

C.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采用新技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D.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可以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6.文中说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那时(2020年)的30%的依据,正确的一项是()

A.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

B.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所花的时间分别为150年和100年,而亚洲仅用了不到一代(三十年)的时间。

C.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

D.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电信领域,某些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导致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B.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是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来缩小或消灭的。

C.在某些领域,后进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赶上甚至反超先进工业化国家。

D.技术跨越发展策略的实施,将会使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再次发生转移。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

[注]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③洊(jiàn):再度。

8.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槐严(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谴责)

C.斩以徇师(示众)

D.麾妇人出(挥手使……离去)

9.文中“诸生以夜中对”中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黑体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做诸葛亮、周瑜。他父亲很生气,认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一年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3分)

(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4分)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3分)

12.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边柳

[唐]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咏 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同为咏柳诗,两位诗人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分别作简要说明。(4分)

(2)两诗各具特色,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任选一首作简要的赏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3)天行健,。(《易经》)

五、(22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先生,您好

邓洪卫

①杜留根在银行的对面撑起一把伞,伞下就是他的修车摊,来修车的大都是学生,生意惨淡,可他不在乎。

②杜留根坐在伞下,墨镜后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银行。说是银行,其实并不大,只是一个储蓄所而已。

③杜留根曾经多次走进银行,但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走进银行的情景。那天天气非常炎热,一面大理石的柜台横在他的视野中。“先生,您好。”杜留根四下张望,优美的声音是从柜台里面传出来的。一个年轻的小姐冲着他笑。

④“先生,您好,请问您办理什么业务?”小姐又问。杜留根有点慌乱,他想说,看看,就看看。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的手在裤兜里摸,只摸出一卷零票来。杜留根握着零票,有点不知所措。“先生是想开个活期账户吧?好,请出示您的身份证,再填写一张凭条。”杜留根赶紧说:“对不起,我没带身份证,我只想将零钱换成整的。”“好的。”银行小姐应声将零票拿进柜台。杜留根仔细地看了看她面前的牌子:087号,陶红。“谢谢陶会计。”捏着换好的整钱,杜留根走出银行。

⑤坐在伞下,杜留根的耳边不断回响着那句亲切的话语:先生,您好!还是第一次有人这样称呼我呢!别人都说,喂,修车的。也有人客气点,叫他师傅。先生——杜留根觉得这称呼真好听,真舒服。

⑥此后的许多天里,杜留根还沉浸在陶红那悦耳的问候语中。后来,杜留根又去了几次银行,仍然是零钱换整钱。于是他又享受了几次陶红悦耳的声音。她的声音使杜留根沉醉,可现实的更多声音却使他心烦意乱:患病在床的大儿子的呻吟声,二儿子要上学的哭喊声。他必须尽快拥有一笔钱。

⑦那一天正淅淅沥沥地下着一场秋雨,雨中的大街上行人稀少,银行里也没有一个客户。杜留根咬着牙从伞下站起来,穿越马路,向银行挺进。他的右手插在裤兜里,紧紧地握着一件东西。两辆车从他面前穿过,他不得不在马路中心停留片刻。

⑧当他走到马路的那一边时,发现有一个人已经走进银行了。杜留根犹豫片刻,还是一脚踏了过去。于是,他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场景:比他先进去的那个人正持着一把手枪对着柜台里面,粗暴地吼:“快将钱扔出来,不然老子要开枪了!”杜留根看到枪口下的陶红正迅速地将钱箱锁好。杜留根稍一犹豫,猛地箭步冲过去,飞起一脚,踢向那人的手腕,那人猝不及防,手枪立即飞了出去。杜留根一个虎扑,跟那人扭打在一起。没想到那人从腰间抽出一把刀来,对着杜留根胸部就是一刀。杜留根眼前一黑,昏迷了过去。

⑨杜留根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里。床前坐着银行主任、陶红,还有几名警察。等警察走后,陶红告诉他,歹徒已经被抓住了。

⑩“这是刚刚给孩子买的吧!”陶红递过来的是一把亮亮的仿真手枪。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4.第②自然段中,杜留根的眼睛为什么死死地盯着银行?第⑤自然段中,杜留根为什么觉得“先生,您好”的称呼真好听,很受用?(6分)

15.分析第⑧自然段杜留根两次“犹豫”时的心理活动。(6分)

16.小说最后,银行小姐陶红为什么递给杜留根一把亮亮的仿真手枪?(4分)

17.你觉得这篇微型小说的社会教育意义是什么?

(6分)

六、(15分)

18.在六月份成都公交车燃烧惨案中,救生锤被人拿走引发公众对市民素质的热议。现在请你拟一句口号贴在救生锤放置点的边上,防止救生锤被人拿走。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6分)

口号:

19.请为下面的新闻写一条编者按。(不超过100字)

4月15日,杨东平教授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在文中,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少年儿童的休息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杨东平甚至认为奥数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赌,远甚于网瘾。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少年儿童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牟取私己的暴利!

4月19日,杨东平教授又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我为什么反对奥数》。在该文中,杨东平解释了为什么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伤害远远大于黄、赌、毒甚至网瘾,“原因很简单,因为黄、赌、毒之类的受害者少,影响的是极少数所谓的‘问题学生;而奥数班、培优班之类,大面积覆盖学校教育,堂而皇之地绑架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一些好学生,贻误、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当然情节更为严重、性质更为恶劣”。

20.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6分)

龟兔赛跑,第一次比赛兔子输了,要求赛第二次。第二次龟兔赛跑,兔子吸取经验教训,不再睡觉,一口气跑到终点。兔子赢了,乌龟又不服气,要求再赛第三次,并说:“前两次都是你指定路线,这次得由我指定路线跑。”结果兔子又跑到了前面,快到终点时,一条河把路挡住了,兔子过不去。乌龟则慢慢地爬到了终点,这次是乌龟赢了。于是,它们就商量赛第四次。乌龟说:“咱们干吗老竞争?咱们合作吧。”于是,陆地上兔子驮着乌龟跑,过河时乌龟驮着兔子游,两个人同时抵达终点。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请写出其中的三点。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1)志愿军英雄玉祥曾经说过:“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一个兵,后来转回地方,我也是一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一个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分量,也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见下期

是什么让郎平“回家”

等了11年,“流浪在外”的郎平终于“回家”了,这是一个让大家既惊喜又意外的消息。

经历了11年的“流浪”,是什么让郎平决定回归的呢?恐怕还是那颗炽热的“中国女排”之心吧。在北京奥运会后,就有“让郎平再次执教中国女排”的呼声,然而这一次,郎平选择的是从中国排球基石的俱乐部做起。也许正如她做客央视节目时所言——她不会也不可能离开排球。

2009年4月24日,热心于体育事业的中国著名房地产企业——恒大地产集团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成功注册了恒大排球俱乐部。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真正的排球俱乐部,它完全由企业出资,实行企业化管理。恒大集团和郎平希望这支女排能够在联赛中自我造血,发展壮大,为中国排球事业立足市场、持续繁荣做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正在北京休假的郎平表示,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对体育事业一直大力支持并亲身参与,年轻时就是中国女排的“粉丝”。他的态度非常真诚,气魄也很大,特别希望她“回家”。他聘请郎平的目的就是:希望这位世界一流的教练,能够打造出国内一流的俱乐部球队。

素材解读:

1.“回家”是必然选择。有人说“回家”是郎平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她有一颗炽热的“中国女排”之心和对国家的无限热爱。郎平转战异乡十一载,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再多的荣誉,也抵不过她对中国排球的记忆;再多的荣誉,也比不上叶落归根的幸福,这是一辈子的财富。

2.执著是成功的基础。郎平之所以成为世界排坛的代表人物,这与她的信念“不会也不可能离开排球”有很大的关系。执著地努力,任何奇迹都可以创造。执著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对待人生、事业的态度。坚持执著,就是坚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坚持执著,就能达到郎平那样的高度,就能取得事业、学业的成功。

3.探索是成功的条件之一。创新无论成功与否,但这种力求进步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无论什么样的创新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世界著名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一个人取得的成功,与他孜孜不倦的探索是分不开的,例如郎平,她的人生就是积极探索、不懈追求的人生。

4.勇气也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郎平是中国体育明星中屈指可数的人物,有性格,有魄力,她能放下已有的功名利禄去国外闯荡,让人钦佩不已。她这次回国选择的又是从中国排球基石的俱乐部做起。恒大女排是中国第一家自负盈亏、自主生存、自我发展的职业俱乐部,靠一个郎平,中国排球联赛就能走向职业化?如果她作为先行者率领恒大女排探路成功,完全可能引发蝴蝶效应。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能品尝到美味,也可能被刺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为郎平的勇气喝彩!因为勇气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

适用话题:

落叶归根爱国热忱执著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勇气与成功

【张坤/供稿】

猜你喜欢
郎平
郎平 希望中国体育注入更多科技动力
郎平:要带还带中国女排
请别叫郎平“女神”
一月面孔
郎平,永远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