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军事变革中的军费保障问题的思考

2009-05-31 02:28张俏俏尤中华张中元
商情 2009年5期
关键词:军事战略军费我军

张俏俏 尤中华 张中元

【摘 要】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军情,分析了世界新军事变革背景下我军军费保障的特点和矛盾,从而引发了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中,如何搞好经费保障的相关思考,以期对我军军费保障与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军事变革 军费保障

一、以世界新军事变革为牵引,总结军费保障的主要特点

1.武器装备费用不断攀升,军费消耗骤增

新军事变革直接体现在武器装备本身质的变化,即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为提高实战能力各国纷纷加大高新技术装备的投入,使得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投入记录一再被刷新。40年代美军一艘潜艇的价格约为10万美元,每架战斗机的价格约为20多万美元;如今,三叉戟核潜艇每艘价格超过10亿美元,F-22战斗机单机价格突破1亿美元。武器装备成本的提高必将使战争费用消耗急剧增长。1991年的海湾战争耗资约610亿美元;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用于战争的经费为929亿美元,英国为47.4亿美元,两国共计976.4亿美元。

2.军费规模重新上扬,军人人均军费跃升

新军事变革促使高技术装备投入增加、军队员额大幅压缩,进而导致军人人均军费迅速攀升。以美国为例,经历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1999年其国防预算为2810亿美元、2000年为3017亿美元、2001年为3124亿美元、2002年为3509亿美元、2004年为4005亿美元、至2009年达到4830亿美元。在军费增长的同时,大多数国家军队陆续开始精简整编,如俄罗斯到2005年将军队的总员额减至71.5万人,德军到2006年进一步裁减28万人。可见,这些国家的军人人均军费也在不断提高,2002年美国为23.52万美元、英国为11.39万美元、法国为10.61万美元、德国为10.50万美元,而我军仅为8192美元。

3.军队有机构成提高,军费保障重点转移

军队有机构成可以理解为用于武器装备消费的价值量与用于军人生活消费价值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运用,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周期加速,军队有机构成呈上升的趋势。在信息化条件下,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更加重视发展海、空军等高技术军种,如2001年美国军费分配中,陆军为705.6亿美元,海军为916.88亿美元,空军为825.98亿美元。可以预见,新军事变革及其引发的军队信息化要求军费保障重点向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研制、信息军事人才教育训练等方向倾斜,而用于军人生活消费的比重相对降低。

二、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需求,分析军费保障中的凸显矛盾

1.军费投入总量偏低,与我军变革需求不相适应

据美国在《世界军费与武器转让:1999-2000》报告中指出,1999年世界军费支出占全球GDP的平均比重为2.4%,其中,发达国家为2.4%,发展中国家为2.7%。而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世界军费支出占全球GDP的平均比重为3.01%,其间,发达国家为2.99%,发展中国家为3.06%。同期,我国军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有1.22%,比军费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低59.5%。中国军费支出的总额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军费占GDP的比例是偏低的,使我军建设只能在低水平保障条件下徘徊,难以适应新军事变革与国防建设的需求。

2.军费结构性矛盾突出,与我军建设需求不相适应

我国军费的结构是受制于武装力量结构的。一方面表现为武装力量总体仍属数量规模型,经过1985年和1997年两次大规模裁军,军队员额大幅度削减,至2002年下降到250万人,在“九五”期间裁减50万人,2005年前再减20万人,但与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相比我军员额仍偏多;另一方面表现为编制体制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如军官与士兵、各级机关与部队、作战部队与非作战部队、军兵种等比例仍不合理,使得有限的经费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制约着我国军队“质”的建设。

3.军费管理水平不高,与我军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军费规模及其投向投量的确定依据通常是国家安全的总体需求、国家经济的基本状况、军事战略的政策指导、军队建设的发展规划等,并综合影响着军费使用效益。一个国家用于国防的投入,目的是形成军事实力,产出国防安全,然而,军费投入与安全产出要通过国防体系完成由经济力向战斗力的一系列转化,其转化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国防经济的宏观管理水平,并直接影响战斗力形成和军费效益的发挥。我军军费管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军费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权限划分不够科学,建设性经费规划与预算的衔接不够紧密,军队重大项目决策程序不够严密,维持性经费的标准化、法制化程度还比较低,使得军费管理还不能适应我军发展的要求。

三、以提高军费保障能力为目标,着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1.围绕军事战略需求,优化军费结构

军费是军队作战和建设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军事战略、军队建设规划的量化体现和约束条件。军事战略能力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能力,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决定性。军事战略决定军费的规模、结构、投向、投量,反之军费结构也直接影响着军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因此,军费结构的调整要与国家整体军事战略相吻合的,军费投入要把全面提升军事战略能力作为重中之重。要努力寻找制约推进中国特色军队向“信息化”转型的瓶颈,通过关键部位的跃升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结合我国国情、军情,要围绕着战略重点突出军事斗争准备这个中心、加大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构建、高技术军兵种和应急机动部队、军事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努力实现军费结构的优化与均衡。

2.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规划军费规模

军费开支的规模是政府考虑诸多因素之后做出的理性决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统一,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保持了军费的逐步增长,从1990年到2005年,军费平均增长为15.36%。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力、军事力和民族凝聚力等诸要素,其中任何一项薄弱都会影响整个综合国力,因此,必须保持综合国力中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在军费规模提高的同时,科学确定军费规模。参照相关经验值,将中国军费占GDP的比重界定在2%-3%之间,中值以2.5%偏弱为佳。我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根据统筹发展的方针,围绕着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保障国防投入由“忍耐期”转向“补偿期”,比如,增加国防建设在提升国防战略能力和完成多样化任务能力方面的投入;建立强大的海上威慑力量来保障国家的海上战略通道和漫长的边境线,保护国家周边岛屿海洋资源和现有的经济成果等等。

3.创新军费管理理念,提高军费效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强军的统一”。从富国、强军的两个角度看,加大军费投入规模和提高军费使用效益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首先,要注重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费保障的内在联系,把军费管理与军队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使军费预算能够体现军事战略需求并达到预定保障目标;其次,要注重军费管理对军事战略的约束作用,把使军费规模建立在国家经济可承受能力基础上,使军费能够发挥经济力向战斗力转化的媒介作用并产生相应的战斗力;再次,要注重军费资源有限性与军费管理科学性的有机结合,把现代管理方法和先进经济手段运用于军费管理全过程中,使军费运行质量和军费管理效益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洋.军事战略与军费管理.国防大学出版社.

[2]张黎.世界新军事变革.解放军出版社.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军事战略军费我军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利德尔·哈特“间接路线”战略析论
全球军费支出创30年新高
特朗普又改口未来军费要大涨
《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表
毛泽东与东北抗战
美国新军事战略瞄准中国
奥巴马拟追加330亿军费
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