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辅导

2009-06-01 07:27岳瑞凤
职业·中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大学生

岳瑞凤

在就业市场日益开放和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双方面制约因素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此高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改变毕业生“临渴掘井”的被动现状,跳出单纯就业指导服务的局限圈,将以就业指导为工作重心的局面转向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方向。笔者从加强对低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以体验教育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身就业动机,进而从学生就业时由被动变主动的角度,来探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客观地对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和价值观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深入了解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再根据其本身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培养有效提升职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职业素质。传统的就业指导是针对高年级学生所进行的求职技巧、就业心理辅导、就业形势、政策、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指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就业模式与就业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大学生对自我发展的重视,职业生涯辅导逐渐引起高校师生的共同关注。但无论是对这一命题的理性认知,还是实践探索,当前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思考与研究,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要。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笔者认为加强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现状

我国80后大学生习惯于在教师、家长的安排下学习,兼之高中阶段缺少职业辅导的内容,许多高中生不了解行业与职业分类、不同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没有对自己的需要、能力、特长、价值、就业机会等做出比较充分的考虑,以致在高考专业选择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迷茫、浮躁、困惑、无聊,感觉学的知识无用;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不少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够科学,出现了自我评价与职业期望过高、职业路径设计想当然、实践的方向不够清晰等问题。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遍地开花,缺乏职业方向性,注重量的积累却忽视了质的提高,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择业时乱投简历的现象比比皆是,求职成本很高,成功率却不高;学校、社会为其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但由于毕业生对自己、对社会缺乏了解,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而已签协议的部分学生,也不甘心本职工作,有的学生就业后又频繁跳槽。

二、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职业生涯教育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实现学生个人的最优化发展至关重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未来20年,我国劳动力总供给量都在逐年增高,就业形势必更加严峻。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面对着新的就业形势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工作不再是个人寻求糊口和温饱的手段,更是个人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正确指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就业技能,即成为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职业生涯教育正是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研究学生成才问题,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职业生涯辅导是高校提高办学能力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要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除了要在教学研究上有突出成果,在学科上有领军地位外,更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努力培养出既能适应社会需要,又能满足其自身需要的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才。

大力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符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探讨职业生涯辅导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应先从低年级大学生体验式教育抓起。

三、高校对低年级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具体措施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要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践行科学发展观,高校应以社会活动为载体,突出实践特色。

1.推进课程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国家要求高校从2008年开始逐渐将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但据笔者所知,对于职业指导,许多本科院校目前还是作为公选课、大班上课居多。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性质以实践体验式教学为主,上大班课很难收到预期效果。高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地方行业和产业发展需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论证分析,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成才需求相结合,实施职业规划课程建设工程,优化课程结构布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不同专业划分出不同的职业群,并对学生分别作出建设规划。从低年级开始实施试点带动,根据各专业不同职业群的人才培养定位和服务面,明确不同职业类型人才的培养规格、能力结构和技能特色,有利于低年级学生清晰地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笔者调查发现上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生普遍认为,上课前的迷茫、困惑,通过老师课堂互动和不断引导,自己对未来的职业方向越来越清晰,并且学会了如何真正了解自我,如何详细估量自身内在能力和外部环境的优势与限制,如何作决策和制定计划,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等,并开始分层次地向着目标努力。笔者认为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让大学生早一些深入了解自我和社会,明确方向,有利于打好有准备的就业之战。

2.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立品牌

(1)新生以适应为主题开展“启航”系列活动。

“我的学校”——邀请学校各级领导老师通过系列讲座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校院系发展历程、发展规划以及专业培养和优质学习资源,让学生尽快了解、热爱并融入学校。

“我的领域”——邀请具有海内外学习经历的资深人士、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合作单位、专业优秀教师、优秀校友、优秀学生代表等通过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沿,树立专业意识,学会专业学习方法,树立奋斗目标,增强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使专业认知与学业规划相结合。

“我的未来”——通过就业形势宣讲,自我生涯设计、大学生讲堂等各项活动,指导学生把握时代脉搏,掌握未来方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总之,所通过系列讲座和各种活动,让新生明白“读大学就是读职业”,在大学四年中,应紧紧围绕自身职业发展要求这一主线进行规划,以便使学生有目的地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和职业素质。

(2)低年级学生以确定职业方向为目的的提升系列活动。通过每年一次的大学生生涯设计活动,从学习教育与思想发动、环境评估和自我认知、制定规划与交流点评、规划实施与反馈调整等环节上,对大学生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职业观和成才观的教育,促使他们自身正确定位,明确目标,发奋学习,努力上进,切实克服价值迷茫、目标缺失、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便于学校根据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创建多元成才模式,进行分类指导和交流,引导学生科学定位。

通过每年一次的“‘第一印象求职简历制作自我比赛”,让学生将自我目前状况与毕业应聘时的理想状态相比较,寻找奋斗目标,逐渐掌握求职简历制作方法,为自己量身定制高质量求职简历,逐渐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学会推销自己。写简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接受新挑战、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从入学就开始写简历可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激励学生自我奋斗,频频萌发新挑战的强烈欲望,其影响是深远而积极的。

通过每年春季毕业生在外实习、找工作零距离接触社会的机会,返校后精选一批优秀毕业生团队为低年级学生传经送宝,认识社会,激发低年级学生提高自己就业能力的斗志。

通过以上活动,将就业压力转变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培养素质及锻炼自我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学校的优质资源转变为自己主动、自觉培养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的外因条件。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提高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必然会得到提高。

(3)创新学生干部体制,为职业生涯辅导提供保障。为了使职业生涯辅导富有成效,也为了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在新生组建班委时就设立“就业委员”一职,并明确具体岗位职责,院系学生会、校学生会均设立就业部,分别组织和指导班级、院系开展活动,校学生会就业部接受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四级联动,便于就业指导工作贴近学生实际,就业政策信息畅通、到位,也使生涯辅导更有针对性。通过职业规划品牌活动,让就业的意识贯穿于班级活动的每个角落,促使各年级学生都产生就业危机感,从而在大学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业委员、就业部长既是为广大学生提供服务的岗位,也是让他们提前了解就业、参与就业服务,给自己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锻炼素质的舞台。

(4)以求职体验为抓手,改变低年级大学生就业观念。求职体验是改变低年级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一剂良药。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逐年重视,就业招聘会已由售票到免费开放,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场次逐年增多,这给低年级学生进行求职体验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低年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淡薄、缺乏自信、没有资本、对参加人才招聘会盲目等多种原因,很少自愿参加。高校应因势利导,让他们以旁观者、参观者、应聘者的身份进行求职体验,只有亲身求职体验,学生才真正知道自己从现在起该为毕业时应聘准备些什么。笔者认为如果有老师指导或学生组成团队,学生以应聘者的身份参加招聘会收获会更大。教师可利用上职业规划课的机会,鼓励、引导低年级学生以应聘者的身份参加人才招聘会,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制作、投递求职简历、如何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和个性化自我介绍如何进行,面试前的准备,初试、复试时我们应该询问什么,书面总结应聘过程心得体会,寻找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今后的打算,在课堂上挑选有思想、有激情的成功应聘者与大家分享求职感悟,然后每位学生写出书面感受,使学生的就业观念产生转变,意识到锻炼求职能力、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重要性,敢于尽早正视社会现实,直面就业,挑战自我,主动出击,转变非理性观念。

(5)精心打造专业兴趣团队,努力构筑“三链”促进“两链”。学生社团是自我修炼的最佳舞台,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

通过不断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的视野,逐渐认识自己,形成不轻信、不跟风的思维方式,逐渐寻找到自己一生兴趣所在,对自己未来人生道路做出选择。只有这样,在今后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时,才不会被沮丧击败,而是全身心地去享受整个过程。

高校在校团委下均设有许多普通社团,校级社团由于师生彼此之间认同感较低,组织较松散,活动有效性易弱化,但它可以作为全校学生探索各种兴趣的平台。随着大学生职业意识唤醒,笔者认为每个院系都应精心打造以大学生成才兴趣为纽带的专业社团,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应用能力,形成专业人才资源库。专业社团师生配合较默契,不仅使专业实践活动更富有成效,而且使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增强了沟通与交流,对处于分化期的高年级学生,能够基于专业兴趣继续留在社团,带领低年级学生开展有效的专业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形成学生链;毕业的学生可作为专业人才资源库的顾问,继续支援社团建设,社团成员组成团队到校友、行业名人所在单位参观、实习、进行深度的职业人物访谈等活动,不仅能够使低年级学生更有效地了解社会和职业,而且易形成校友链、行业链。“三链”(学生链、校友链和行业链)的形成有利于带动毕业生就业和结对自主创业,久而久之易形成“就业链”和“创业链”。如:我校的两届法协会会长,06届、07届法学专业毕业生李勇和刘宇利同学结对自主创业成功,带动了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年年底至今分别被大河报、河南卫视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加之在校生对他们进行职业人物访谈的信息在校报上刊登之后,引起了校内外学生的强烈反响。现在我校的两届传媒协会会长,正在为毕业后创业做准备。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工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