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比兴手法特色谈

2009-06-03 03:14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3期
关键词:比兴离骚屈原

赵 丹

摘 要:《离骚》是我国杰出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其特点主要有:丰富性、系统性、象征性、想象性。本文主要浅近地分析了《离骚》比兴的这四个特点。

关键词:屈原 《离骚》 比兴

《离骚》是我国杰出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多数学者认为,《离骚》开创了中国积极浪漫主义的源头,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主要是比喻、想象、象征等手法的运用。《离骚》中的浪漫主义的最常见也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比、兴手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而《离骚》“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

关于比兴的研究历来很多。按照朱熹的说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1],“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1]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将“比兴”解释为:“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2]他认为比即“比附”,“是按照事物的相似处来说明事理”[2],兴即兴起,“是根据事物的隐微处来寄托感情”[2],同时在《文心雕龙·辨骚》篇中说:“虬龙以喻君子,云霓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2]唐朝刘知几也有关于比兴的解释,他在《史通·叙事》中说:“昔文章既作,比兴由生。鸟兽以媲贤愚,草木以方男女。诗人骚客,言之备矣。”[3]《杂说上》篇也有“然自古设比兴,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恶、薰犹、荣枯、贞脆而已。”[3]从以上的论述来看,比兴的基本意思是比喻起兴,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以使其特征更加突出;兴即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发端,产生联想,以引起所要吟咏的主题。有的“兴”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经常连用。

《离骚》“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又进一步发展了它。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离骚》的比兴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丰富性

《诗经》已经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但其中的比兴通常显得单纯而简单,往往只是一首诗歌中的片断,是触景生情之下真实的描写,比兴材料仅仅是人类熟悉的自然物或者日用品。而《离骚》通篇采用比兴手法,形成多种比兴系列,具有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如“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诗人自比为闺中女子,由此出发,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以求媒比求通楚王部下;“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4]以婚约比喻君臣遇合;又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以香花芳草比喻高洁品质;“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以滋兰树蕙比喻培养人才;“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以驾驭车马比喻治理国家;“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则以规矩绳墨比喻国家法度等。可见,《离骚》中的比兴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在所选用的象征意象上也具有与《诗经》完全不同的风格。大量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从而也开辟了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第二,系统性

《离骚》中不仅有大量丰富的比兴,而且有一些比兴是贯穿始终的,具有完整统一的系统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系列。一,香花芳草系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都是比喻高洁的品行。“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比喻培养人才,而后面又有“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比喻学生的变质,前后相互照应。二,美人系列。“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这里美人比喻国君,“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闺中美人比喻诗人自己,“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又以美人喻美政。三、行走系列。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比喻治理国家。

这种系统性使诗中的比兴和意象既鲜明又丰富,从而创造出了其特有的比兴系列,也使得全诗的思想和感情更加丰富、鲜明、完整,使人一看到这些比兴和意象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给后世运用比兴和意象开创了先河。通过《离骚》,有些意象的意义得以确定,形成了一定的规定性和经典性,被后人所沿用。从此,香花芳草在中国文化中就有了比喻高洁品质的传统,如梅花就代表了高洁的品质,陆游的《梅花绝句(之—)》“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而美人就有了比喻理想政治的传统,如苏轼的《赤壁赋》中的一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其中的“美人”就是作者政治理想的化身。

第三,象征性

象征是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征,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思想或情感,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通常具有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的区分。比兴手法本身就是以此物来写彼物,象征性是这种手法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离骚》中的比兴手法也具有象征性。

诗中的比兴与其所表现的内容合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形象化,如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品格,以回车改路象征诗人抛弃自己所坚持的意志,以种植香草象征培养人才。作品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但是,《离骚》中的象征通常是以具体的事物来象征抽象的事物,或者以具体的情节来象征诗人的所行所思,故显得比较单一,但它毕竟也为后世象征手法的运用起到了模范作用。

第四,想象性

《离骚》中的比兴不仅具有丰富的意象,而且想象奇特丰富,给读者带来充分的想象和联想。特别是在诗的后半篇,诗人充分利用神话和传说,以奇特的想象引起自己对真理正义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控诉。如下面这段描写:“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诗人幻想着自己让马在日落的地方饮水,把缰绳栓在日出的地方,折神树来挡住太阳;叫望舒在前面作先驱,让风神在后面跟随;让鸾凤为其作警备,使雷师提醒他做好装备……他可以指使众神和天上的万物,如凤鸟、云霞、帝阍等,这种景象何其壮观,又是多么地令人遐想啊。

在后半篇中,还有大量类似的想象,如重华、天帝、帝阍、宓妃、简狄,扶桑、若木、鸾凤、琼枝、凤凰等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事物。这些神话传说中的意象的大量使用,使得全诗呈现出一片神秘幻化的色彩,给人以深远的遐想和憧憬,展现了屈原丰富的想象力和运用神话传说物象的高超技巧。

综上所析,《离骚》的比兴不仅有比兴的传统风格,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后世的文学提供了范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注释:

[1][宋]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版。

[3][唐]刘知几:《史通》,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文怀沙:《屈原离骚今译——屈骚流韵》,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赵丹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430079)

猜你喜欢
比兴离骚屈原
屈原之死
《离骚》中的象喻手法及创作范式
试论虞山诗派对晚明吴中诗风的继承与发展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屈原送米
神性的转向
《毛诗正义》“比兴”观论略
屈原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