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小说时,我谈些什么

2009-06-04 04:23阎欣宁
厦门文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集中力跑者小说家

阎欣宁

历来小说好说,“创作谈”难谈。小说是就大千世界、卑微灵魂而畅所欲言,创作谈却总给人扒掉衣裳、赤膊上阵的感觉。

村上春树是位跑马拉松的小说家,或者说是位写小说的“跑者”。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把写小说最需要的资质归纳为:才华、集中力和耐力,并断言:“写小说很像跑全程马拉松,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自身内部,不应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村上春树的意思是,对于普通参加马拉松的市民来说,无所谓胜负。“跑过一趟全程马拉松便会明白,在比赛中胜过或者负于某个特定的人,对跑者来说并不特别重要。”小说家这一职业,也无所谓胜负。临近花甲之年的村上春树著作等身,前几日刚刚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说到跑马拉松,他已经跑了四分之一世纪,不仅每年至少参加一个全程马拉松,还参加过几届铁人三项比赛,甚至以11小时42分多跑完一百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赛事……

村上春树总结的写小说的三条资质,就表现形式看,才华更像属于年轻者,集中力大概属于中年人,而耐力不客气地似应归于老者。小说家的创作生涯,正像一条漫漫的马拉松征程,不跑到终点,几无回头的欲望。然而妙处也在于此,我们不可能与博尔特同时出现在百米跑道上,却有可能与世界顶尖高手同一时刻出现在同一条马拉松赛道。写小说,才华稍弱,尚也可写,不是说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嘛。但集中力和耐力,却是要经过时间检验的。昙花一现,谈何耐力?很多跑过马拉松的人都感慨,真正的马拉松是始于后半程,最难跑的是最后十公里,连村上春树这样的老手都坦诚,三十六、七公里处异常艰苦难跑……

写小说的前半程大抵不难。当你的小说被某选刊选载,当你的小说被大腕评论家提及,都可能造成良性循环,约稿信接踵而至,哪条船还没个顺风顺水的时辰?可是,接下来,那些刊物(确切地说,是那些编辑)会以更苛刻的艺术水准要求你,哪个文学刊物的编辑不是喜新厌旧呢?更何况江山代有才人出,“70后”、“80后”披坚执锐,气吞山河,大有横扫文坛之势。你必须拿出新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坦白地说,这很难。文学的耐力,是一种艺术生命的折扣,无法整存整取。年近花甲,能否坚持写出那种还有刊物编辑要、有读者看的小说,正如跑过三十多公里的马拉松一样,靠得是集中力和耐力……

感谢“刷新”后的《厦门文学》编辑,给了我一次“约稿”的自得与自信,还给了我一次谈小说的机会,以及信口开河的话语权。

【责任编辑 王永盛】

猜你喜欢
集中力跑者小说家
高效人士的法宝
——超集中力
材料力学中一个较真的问题1)
—— 梁在集中力作用点处的剪力分析
休闲个体的分类及其收益研究——以马拉松跑者为例
集中载荷作用截面的应力分析研究
著名小说家、诗人、编剧阿来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浅谈打击乐器进课堂优势
起而行之 初级跑者的跑-走-跑计划
中国跑者
马拉松,过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