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向南

2009-06-04 05:07
新经济导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邕江北部湾南宁市

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

在北部湾经济区版图上,尤其在“南北钦防”四城格局中,南宁是一个典型的身处内陆的中心城市。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作为边陲重镇,由于多方面原因,南宁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样十分薄弱。尽管在1992年被列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之后,南宁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景象,然而,较之其他沿海和内地城市来说,“欠发达地区”的帽子至今未能摘掉。

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纳入国家战略后,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的南宁,总体规划上“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这一句简短的政府规划定位,将南宁下一步发展的重心,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一座大桥的新使命

2009年9月,一座横跨南宁城内邕江南北两岸的大桥正式举行落成典礼。这座新落成的桥梁名为“南宁大桥”。深入了解南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蓝图的人们会知道,这座大桥所承载的重要使命。

在南宁市东南面约五公里处的邕江江畔,秀丽的青秀山坐落于此。青山顶上有一座高高的宝塔。它就是被誉为“南宁市的绿肺”——青秀山风景区所在地。南宁大桥位于南宁市东南城边,北起青山路,坐落于清秀山下,主桥跨越邕江航道,南岸连接五象新区。

邕江河面宽敞,水流平缓,水位变化幅度不大,十分有利于航运。不过,内河水上运输尽管是南宁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但在现代物流日益发达的今天,单靠水路交流已无法适应发展之需。虽说江上有着十几座桥,如葫芦鼎大桥、白沙大桥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大桥远不能满足南宁日益增长的需求。

南宁大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数年前,南宁市原常务副市长陈瑞贤在该桥初审的审查总结会上就说过“南宁大桥的修建对于连接邕江南北两岸,促进五象新区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大桥作为南宁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将全面提升南宁市作为中国绿城的城市形象,并进一步完善南宁作为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和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功能。”

南宁大桥横跨邕江,位置刚好在南宁市城区东南,北起青山大道,南接邕宁县蟠龙新区,恰好成为南宁市东南地区进入市区和快速环道的主要通道。这一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重要功能。

与此同时,南宁大桥的建设,将对落实南宁市整体规划,缓解城市中心区越江交通的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和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功能,加快南宁市政府“136”工程的实施步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更明确地说,南宁大桥正是南宁实施“重点向南,加快五象新区建设,再造一个新南宁”战略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

归纳来看,南宁大桥能重点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南宁市的整体竞争力,打通南北两岸,推动五象新区建设,对南宁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作用十分明显;有利于增强枢纽地位,从而提升物流体系的合作功能和效率极大地促进邕江两岸的环境改造与和谐生活。

在接受《新经济导刊》专访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林国强激动地表示:“南宁大桥是通向南宁未来的一座桥梁。”它既是一条交通大通道,又是一条“经济物流走廊”、“人才信息走廓”、“文化旅游走廊”,也是一项惠及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是南宁走向下一个经济建设高潮的桥梁。

那么,南宁在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商圈中,如何拔得头筹,又如何真正实现自身的蜕变?

再造一个新南宁

从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邑变成如今吸引世界目光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时光一直在见证着这座城市具有传奇色彩的变迁。然而,碧水绿城因时而生的发展机遇,今昔又有大不同。

如果说“西部大发开”使得广西重新得到中国区域经济平衡战略的关注的话,那么,“北部湾经济区”的确立则使得南宁拥有了全新的发展姿态,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是将南宁乃至整个广西作为开放门户,推向了东南亚经济开发的大商圈之中。

经过长期的势能积蓄,碧水绿城终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这正如同一只蚕蛹,终于迎来破茧成蝶的那一个关键时刻。自从“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概念催生以来,南宁就如同吹响了集结号,以其“后发优势”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投资人。

如今,当南宁人聊起绿城未来的城市建设规划时,“宁要江北一张床,不要江南一间房”已经被“北有青秀山,南有五象岭”这句新的口头禅所取代。

这一切改变,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以五象新区为代表的开发建设的不断升温。为此,南宁市政府还有一句更直观的口号,叫做“再造一个新南宁”。

邕江南面的五象新区正是南宁城市规划中重点建设的下一站。五象新区位于南宁市南部,北起邕江,南至那马组团,西起良凤江东侧连片丘陵,东至南北高速公路,总面积约为108平方公里,以良庆区的蟠龙小区、良庆镇、玉洞经济园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和那马组团为主。

五象新区的规划目标是,分3个层次把五象新区建设成为以文化体育、行政办公为主,并集居住、物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带动江南区、邕宁区、良庆区及整个江南的发展。

因为有五象岭森林公园的生态效能作基础,南宁的“城市绿肺”又将增添一个新引擎。

此前,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车荣福强调,五象新区建设要突出自然生态的特色,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带动力强的现代化新区,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总部基地、自治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南宁行政、文体、商务中心和物流基地。

南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方方也曾表示,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是南宁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为谋划更大的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大部署。

五象新区承载的使命,可见一斑。事实上,南宁在南向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最为合适的城区规划,自然是将自身的城区向南扩张。观察南宁城区现在的版图,北部地区显然比南部地区发展更为成熟。南宁人的那句老话“宁要江北一张床,不要江南一间房”,江南地区的滞后情况可见一斑。

有心者还会注意一个现象,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一个“北发达南落后”的区域发展历程。城市经济发展格局也是一样,城北往往比城南发展更快,河东比河西发展更好。中国也是如此。

由此,发展到眼下这一阶段,又出现一个新的现象,就是城市扩张过程中的“南扩”想象。以前发展之后的地区,正在被“开发区”、“新城区”所代替,南城正无一例外地成为一片投资热土。南宁也是如此。

现在,邕江以南,预留的是一大片土地待开发的“处女地”,而南宁城市建设和扩张的下一波,必将热浪腾腾。而长久以来,南宁人要去江南,要么选择从凌铁大桥等其他桥梁绕道过去,要么选择渡河,极为不便。而南宁大桥

的建成通车,则使得邕江两岸的快捷往来成为了现实。

由是可见,南宁大桥的横空飞架,成功连接五象新区和江北城区,其战略意义就格外明显了。

投资热土的优势

此番,《新经济导刊》课题组经调研发现,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三大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极之后,北部湾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一道,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有力竞争者。

跟随汽车在南宁城区内行驶,处处可以看见的是巨大的海报和标语。这些海报和标语并非都是“口号”,而是承载着实实在在的信息,如“2009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论坛”等等。

很明显,这透露出的讯息是,南宁在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位置和活跃程度。实际上,在区域城市的竞合格局,南宁作为广西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中心,有明显的政策优势。这些优势使得它更容易取得话语权。

2004年起,“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并每年举办一次,使南宁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2006年,中国与东盟首脑峰会在南宁举行,使它成为中国举办多边首脑峰会的三个重要城市之一(另外两个是举办“中非论坛”的北京和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上海)。此外,南宁也是一年一度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地。今年6月9日至13日,在这里还举行了泛珠江三角洲会议。

不过,要据此单纯理解南宁仅仅是依靠自治区政治中心而谋求发展的话,就不够准确了。经过漫长的沉淀,南宁在北部湾沿海城市中,已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今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北部湾地区考察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经济区能不能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关键看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是否完善。”

对北部湾腹地城市南宁来说,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南宁在陆上交通方面处于枢纽地位,而且必须处于枢纽位置。实际上。南宁在陆上交通方面的枢纽地位,的确让钦州、防城港等其他城市无法望其项背。

南宁还提出将成为立体交通的枢纽中心,未来可以看得见的就有6条高速铁路将会汇集于此。南宁的机场将会按一年1500万人次的机场建设。

按照《广西“十一五”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规划》,到2020年,广西将全面建成南宁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以南宁为中心,3小时内到达全区所有地级市的陆路交通圈。

南新经济走廊

8月7日。南宁市市长黄方方、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古小松、中国一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秘书长许宁宁等专家,齐聚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共同探讨南宁一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建设。

“南宁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南宁为起点。沿途连通越南、柬埔寨(或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7个国家,以泛亚铁路和公路大动脉为载体和纽带,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基础。

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所达成的共识在于。建设“南新经济走廊”对南宁而言是一次新的机遇,这个机遇包括合作交流和产业的发展。

“通过经济走廊的建设,南宁将会在物流、经济流、信息流等方面与各方进行交流。这对南宁的开放、合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南宁在泛北合作中定位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南新经济走廊的建设将会推进南宁的产业发展。”黄方方说。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来看,中国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越南、老挝、束埔寨等国在世界上也属于比较落后的地区,虽然泰国发展水平较高,但也未赶上中游水平。这次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对象开展合作,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过来,使企业实现市场规模效应。

而沿着通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拓后,可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外围辐射的版块式经济。南宁和泰国的曼谷等城市都将成为这样的中心城市,进而再形成中心城与中心城的联系。古小松表示,这实际上是一个吸引外资,到发展中心城市,再到逐步扩大辐射范围,建立起良好的经济环境的过程。

古小松则认为,建设“南新经济走廊”最关键的是要务实合作。当机遇来临,南宁是否已经准备就绪?

“在硬环境方面,南宁一直在进行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和加工处理基地以及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建设。从前年开始。南宁已筹划建设6条高速。其中一条在未来还会通向河内。”黄方方说。

作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南宁一直在进行扩大交流活动。在软环境上。泛北论坛是对中国一东盟友好合作关系和。南新经济走廊。的一种理论的探讨。而这样一类会议还会相继召开。

在许宁宁的印象中,在举办第一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时,不少东南亚人对南宁的名字还很陌生。但通过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建立,南宁已经成为了门户。而古小松也认为南宁具有浓郁的地域性,与东南亚文化容易沟通。是文化产业的亮点。南宁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打造一个东南亚文化产业中心。进而提高南宁的旅游和软实力。

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建立已在南宁引起了巨大变化。与东盟建立合作关系后,2004年,南宁的财政收入为70亿,而今年上半年。南宁的财政收入已经超过了100亿。作为“南新经济走廊”的起点城市,南宁离区域国际中心城市的定位还有一定差距。由于经济总量不大,支撑龙头地位还需要加大努力。“事实上。我们也正在努力,在建的南宁火车站预计投资60亿,目前规划已通过审批,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就可以实施。”黄方方表示。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张洋也表示,金融危机之后每个国家都采用货币方案来增大投资,增加各种设施的投入。“南新走廊”需要加大投入,完善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南宁处于“南新走廊”交通枢纽的位置,内陆很多的产品要经过南宁才能进入东盟,“南新走廊”建成后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输成本,促进货物流动,同时吸引更多的旅游人员。

产业大布局

如果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南宁从外部条件方面“向南”融入北部湾,那么在产业布局上,南宁则注重从内部系统予以调整升级。

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大潮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中,南宁市也是铆足了劲。今年1月,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马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曾着重强调要大力推进交通、城市公共设施等建设;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积极参与多区域合作。

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南宁目前主要发展“三个基地、三个中心”。“三个基地”是指商贸基地、物流基地和加工制造基地,“三个中心”是指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中心和金融中心。

去年以来,南宁为此下了不少功夫,比如物流中心,南宁建了无水港、国际综合保税物流中心、农产品的物流中心、工业产品物流中心、机电物流中心等等。

与此同时,南宁还面临着被批准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发的重大机遇。那么,南宁市将以哪些企业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呢?

权威资料显示,南宁将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区域,以铝加工、机械与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化工、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等产业为招商重点,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实行定点招商和组团招商。

南宁市政府甚至明确了要着力抓好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铝业、金华青年汽车集团、广西投资企业、广西有色集团、玉柴集团等大公司招商。

出台南宁市重点产业、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引导目录也是南宁市政府工作的重要一环。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南宁市将积极对接北部湾临海大工业的辐射,发展加工制造业的深加工和总部基地,研究提出一批对接北钦防临海大工业的产业配套项目。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据了解,对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09年南宁市的目标是同比增长30%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南宁市制订出了一套详细的计划。

在南宁市园区产业定位中,高新区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经开区的消费品工业属于重点培育的对象。为此,南宁一东盟经开区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江南工业园区的铝加工产业、六景工业园区的重化工业等项目将成为打造的重点。

“促进园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规划和修编工作,指导各园区科学、超前规划好园区重点发展产业及布局,为项目入园提供必要的条件。”相关人士表示。

此外,南宁市还旨在加快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南宁六景工业园区和一批工业集中区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支持工业园区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同时,南宁市政府还表示,将“推进台湾工业集中区和台商总部基地的规划建设,为承接台商企业的大规模转移创造充足条件”。可见加强与台企联的交流合作也是同样重要的一项工作。

调研之后不难发现,南宁试图借助此轮金融危机中的“机遇”,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方面,顺势调整并升级产业布局战略。

南宁大桥是通向南宁未来的一座桥梁。它既是一条交通大通道,又是一条“经济物流走廊”、“人才信息走廓”、“文化旅游走廊”,也是一项惠及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是南宁走向下一个经济建设高潮的桥梁。

猜你喜欢
邕江北部湾南宁市
Sam’s Family
流动的秀美“壮锦”
邕江色彩
永恒的微笑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南宁海事局多措并举护航邕江水上旅游
关 公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